真正的風景是人。
——茅盾《風景談》
" 有錢人去雪鄉,沒錢的去北海道。" 此語應該是今冬旅遊界的名言吧。
雪鄉,地球人都知道。論雪資源,雪鄉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以雪為主題的景區遜色;但是,雪鄉旅遊業制造出來的奇聞,卻是外國人很難理解的。
首當其沖的是宰客模式。預訂的房間臨時加價,人均加價 500-1000 元,不加錢就走人;打車漫天要價,沒有打表一說,而且是行業性的;食物奇貴,方便面 25 元一盒;各種坑爹景點及項目,有的 " 景點 " 營業資質都沒有,最後滑一次雪加摩托艇 3 分鐘收 400 元,198 元的 " 奇幻影視基地 " 不過就是個小破院子。
有人總結出雪鄉的 " 宰客三步走 "
第一步," 備料 "。三四個人合夥開一傢小旅行社,租賃一個店面、一輛旅行車 ;
第二步," 圈羊 "。到外地人集中的車站、賓館等地發小廣告,花言巧語並以超低團費哄騙不明真相的外地遊客報名 ;
第三步," 宰客 "。把遊客用車運到郊外,威逼讓其購買高價自費旅遊項目。
更有甚者,直接動手打人。遊客被打並非偶然發生,外地導遊帶團去雪鄉時也有遭到毆打的。聽說,雪鄉導遊早有豪言壯語在:" 要麼錢受罪,要麼人受罪。"
還有,接受投訴的有關部門或工作人員 " 護短 ":" 一個巴掌拍不響,導遊為什麼打他,怎麼不打別人呢?"
據說,當年雪鄉是被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炒紅的,但節目組在雪鄉的經歷也並不愉快。湖南衛視編導就以 " 芒果 pk" 的微博用戶名在離開雪鄉後,發表 " 總算離開瞭 " 之類的感慨。
於是,促成瞭一個帖子滿世界流傳——《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別再去雪鄉瞭》。
不去雪鄉,難道都去北海道?
筆者真的去瞭北海道。
我近日去北海道考察的是夕張市占冠村雪場,如果不是 " 雪源 " 也未必是遊人紛至之所。這個山溝裡的雪場距札幌市的千歲機場 107 公裡,雪天車程一個半小時左右。滑雪的遊客來自於世界各地,當然還是中國人居多。訓練場有初中高級很多班,還有自帶專業器械的比較專業的選手。
一下飛機,就有預訂酒店的工作人員接待,引導上瞭他們的中巴車。筆者一傢人在陌生人的指引下上瞭陌生的車輛,沒有問用車是否另外收費,或者說根本沒有顧慮。
我們預訂的酒店名為 Club Med(中文一般譯為 " 地中海俱樂部 ",為國際化的地中海集團之連鎖酒店,國內的桂林和三亞也有)。從營業執照看屬於以農業立市的富良野管轄,客房 490 間,最大接待能力 1400 人。外表看酒店並不奢華,隻是沾瞭雪山的恩惠。
一進大堂特別寬敞,擺放瞭很多沙發,讓遊客進店有座位輕松等待。我特別就近觀察,大堂的前臺則完全沒有一張凳子。酒店的餐飲可圈可點,完全顛覆瞭國內自助餐的隨便、簡單、粗糙的印象。不同特色的廚房完全是開放性的,但每一種菜品都非常講究,無論配料和裝盤。用餐時間過瞭,客人如仍未用餐,則可以去酒吧享用簡餐。
酒店畢竟在經營滑雪場,當然有滑雪用具的經營商店,但是並沒有像有些地方遊客必須經過商店才能進入遊玩區。
酒店有很多細節我很喜歡:一傢四口住一個大大的開間,中間把孩子和大人用落地帷幕隔開;樓梯底下富餘的空間,擺上各種遊樂設備,臺球和牌桌等;水果即使沒切出來,也剝瞭皮讓你一目瞭然;孩子滑雪每每得到獎勵,還頒發獎牌呢。畢竟該酒店最大的特色在 " 兒童俱樂部 " 及其 " 和善使者 ",對孩子的關照極為周全。
酒店花瞭極多的心思取悅遊客,每天晚上都有文藝表演。演出團隊是雪場的工作人員,水準當然一般般,畢竟是不收費的,但啤酒、咖啡、雞尾酒可以隨便喝。某夜,酒店還把遊客的孩子們組織起來,下午滑完雪就集中部分孩子分組緊急排練半小時,當晚就拉出一場一個半小時的晚會,臺下的傢長們感覺比看大腕兒演出還開心。
不得不佩服酒店的創意,以及教練們的組織能力。
滑雪場分組配有教練,教練多數是歐美人,生來就喜歡這些運動,把工作當做玩樂。當然,遊客也可以 " 自由練習 "。
我跟小女兒 " 自由行 " 時就曾 " 誤入白虎堂 " 瞭一次,坐纜車上山,上山後傻眼,根本沒有把握滑下來。於是,通過纜車的值班人員呼叫山下來人救援。不到一刻鐘,一輛雪地摩托上瞭山,把我們父女倆接下山。當然免費,我問都沒問費用。
Club Med 酒店實行的是 " 一價全包 " 制:住宿、三餐、飲品、孩子托管、滑雪、教練、演出、酒吧、遊泳、健身等,均不另外收費,除瞭租用的雪具。
很高的收費,生意卻無比興隆。
這傢酒店旁邊又建瞭四棟高樓,可以容納很多客人。遊客口碑好,人流就越來越大。
讓我吃驚的是,這麼繁榮的經營場所,一年隻運營一個冬季,每年到四月必須關門,絕對是 " 靠山吃雪 " 的企業。這給人力資源管理帶來多大難度啊!
但酒店對工作人員要求極高,不僅必須懂兩門以上的外語,並且還要有一技之長,比如舞蹈、滑雪、看孩子。
在酒店隨時都能見到帥哥和美女,但他們的工作並非 " 高大上 "。一帥哥專司滑雪工具的領用和歸還,不僅蹲下身子給我試滑雪靴,還用滑雪板給我量身高,更讓我感慨的是他一直微笑著,不斷給我豎拇指感謝我的配合。偶見大美女一枚,正在整理垃圾箱,一絲不茍。前幾分鐘看到她從男洗手間出來,跟我微笑示意,我還以為她走錯瞭門。這些明星一樣的服務員,要多高的代價才能招聘進來呀。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都是雪場,天壤之別。這一切顯然不是自然條件的差別,硬件設施的不同也非本質差異。茅盾先生的名篇《風景談》就提出過著名的觀點:真正的風景是人。
當然,收費標準不同構成很大差異;但是,即使同樣的價格,雪鄉就一定能逼平北海道嗎?
所有工作人員見人都微笑、點頭、問好,一小塊烤牛肉也要添加輔料並小心地裝盤,廁所墻面磚的拼縫都會仔細清潔,初學者連連摔跤都要放棄瞭教練會走到你身邊為你開小灶,早餐的迎賓不是收餐票而是問安後引導你到合適的桌子,餐廳服務員頻繁穿梭在各張餐桌之間從來沒見一個人閑著,去前臺問事語言不通,接待人員總是很著急地為你去找對口的人 ……
所有這些,我很難斷定中國企業要學多久才能跟上。
中國雪鄉與北海道雪場最表層的差異是價格,但價格是靠品質做起來的;品質都是細節的串聯或並聯,要每個人無一例外一絲不茍地做到位才行。
當然,任何技術及其標準都可以學,但全員的職業化根本不是靠急火燒肉式的短期培訓能催生出來的;即使完全雇傭外面磨合過的專業團隊,內部協調和對外合作很難說就不是一個問題。
假如把一支正規部隊強化訓練後拉上去,當地的各種氛圍也不一定能合拍,甚至政府部門都不一定會做加分項;就算有些地區先行,舊貌換新顏,但最後劣幣驅除良幣,契約意識、公共道德、工匠精神也需要經受長期的考驗。
當然,我並不支持國內旅遊業的瘋狂價格競爭。一味壓低價格,高素質的人員上不來,持續改善的動力沒有;如果靠哄騙客人,中途加價或強迫購物來獲得預期利益,中國的旅遊業哪能有未來?
我的《契約精神》一書說過一句話,在此重提:一個把小聰明用到極致的民族,終將失去獲取大智慧的機會。
畢竟,旅遊業亂象,既不始於雪鄉,也絕不會止於雪鄉。甚至,唯利是圖,不顧一切,沒有底線,目無法紀,也不僅僅是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