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老人流行自己做棺材,還 ...

08-26

在紐村,有這麼一個俱樂部

會員全都是 70 歲上下的老爺爺老奶奶

老人傢們在俱樂部裡有說有笑

他們隻幹一件事

親手打造自己的棺材

自己給自己造棺材??

沒錯,這群老人真就是這麼幹的

為瞭讓咱們這些小年輕知道他們有多酷炫

最近這群老爺爺和老奶奶

還專門拍瞭一個介紹《棺材俱樂部》的 MV

看完視頻

你是不是跟莉莉安一樣

被這些老人樂觀豁達的態度

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在西方世界,因為信仰的關系人們並沒有那麼忌諱談論死亡,讓莉莉安進一步科普一下這個奇妙的俱樂部 ——

紐村最早的第一間“棺材俱樂部”是在 Rotorua 開辦的,創始人是這位叫 Katie Williams 的 77 歲的老奶奶。

曾經是一名臨終關懷護士的 Katie 表示,由於自己過去的工作和自己現在的年齡,服喪已經變成瞭隔三岔五的事情。

我目睹過很多人的離世,但我認為他們的葬禮完全表達不出他們生前的人格魅力與生機。這樣你根本無法瞭解他們生前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們也曾有著精彩的人生,有著喜怒哀樂。我深深地認為人們的最後一程應該得到一個更獨特的告別。”

於是,為瞭給予老人們一個令人滿意的棲息地,Katie 決定創建一個俱樂部,讓人們可以制作屬於自己的個性棺材。

剛開始時,棺材俱樂部在 Katie 的車庫裡成立,沒有任何工具,沒有工作人員,她也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制作棺材。但是,Katie 找來瞭一群心靈手巧的本地小哥──她把他們叫做她的“小寶貝”──然後成功地將俱樂部運營瞭起來。很快,加入俱樂部的人不斷增加,於是 Katie 便將活動場所轉移到瞭更大的地方。

現在,棺材俱樂部每周活動都至少有六十多人歡聚一堂,“一邊慶賀人生一邊面對現實”,以確保他們的葬禮絕不平淡。而俱樂部的“搞怪”口號是 —— “上等又買得起的地下傢居”。

我們這裡有很多生活很寂寞的老人,但是在棺材俱樂部裡,人人都有事做,大傢也都非常喜歡社交。我們一起吃上午茶和中飯,大聲聽著音樂,互相擁抱,十分融洽。”

每個棺材都刻上瞭代表俱樂部的首字母 K.C.C. ( Kiwi Coffin Club ) ,當然,所有棺材都達到瞭國傢標準:內層防水,承重上佳。

俱樂部的棺材都是利用密度板制作的,都是傳統的棺材形狀或者長方形。

人們制作完自己的棺材後,常常會接著做棺材捐贈給慈善機構,或者繼續幫助其他會員制作。

大傢都發揮起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出渾身解數,制作出獨一無二的棺材:

▼ 這位奶奶簡直是貓王頭號粉絲,棺材當然也必須是貓王主題的 ~

▼ 幾位車迷老爺爺也成功打造出瞭跑車造型的棺材

▼ 也有人不能忘懷年輕時的光榮歲月,將抗戰情懷帶入棺材中 ~

▼ 當然,經典純木永不過時 ~

▼ 將自己收藏的報紙貼成壁紙,人生的重要事件都記錄在裡面 ~

▼ 在裡面寫上自己的回憶,死亡也變得溫暖瞭起來 ~

▼ 嗶嗶,我是一列小火車 ~

▼ 畫好的棺材閑置時還可以用作長凳 ~

▼ 擅長繪畫的人在上面作畫,精致得宛如一件藝術品

Katie 表示,自制的棺材隻需要 250 刀(市場上一副棺材的平均價格是 $2000 左右)。事實證明,棺材俱樂部十分受歡迎,類似的俱樂部已經遍佈新西蘭南北島,在 Katikati, Waitakere 和 Hawke's Bay 都有。

甚至還有許多俄羅斯、捷克共和國、法國、荷蘭、德國,還有美國的人前來打聽棺材俱樂部的事並表達瞭自己的興趣。

一名同為 77 歲的奶奶 Jeanette Higgins 是棺材俱樂部的忠實會員。在過去兩年內,Jeanette 相繼失去瞭她的女兒和丈夫。不過,她透露加入這個俱樂部大大減少瞭她的憂傷。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感覺有些膽怯,因為我無法決定要怎麼裝飾我的棺材 ...... 但是當你真正開始去做的時候,一邊磨砂一邊油漆,你就不怎麼會去想死亡的問題瞭。我認為能勇敢地面對死亡是非常健康的一件事。這是一個很情緒化的過程,但是它會幫你化解 …… 心頭的某些東西。我現在已經覺得我準備好瞭,我的棺材現在在我傢的櫃子裡,等著我呢。”

在我們中華文化裡,死亡總是附著悲傷。莉莉安來新西蘭不久的時候,去參加瞭一個當地朋友的葬禮。葬禮中難免有淚水,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更多的竟是歡笑 ……

親朋好友們輪流上臺發言告別,講述的都是往日趣事,和那些令人難忘的回憶,引得臺下的聽眾們一會兒忍俊不禁,一會兒感動落淚。參加完葬禮,莉莉安說,我希望將來我的葬禮也是這個樣子,親朋好友們隻是聚在一起回憶那些愉快美好的時刻,沒有那麼多悲傷。

如果我們能用更加健康的心態面對死亡,那麼或許我們會有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 End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