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我遇到瞭一群印度人……

08-12

【俠客島按】

不久前,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暨 " 雪龍號 " 進入北極圈。當時恰逢八一,北極科考隊員在 " 雪龍 " 號上擺出 " 八一 " 的字樣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隊員們還在 " 雪龍 " 號上參加猜北極熊和猜浮冰比賽。極地科考再次引起關註。

極地考察都要做什麼工作?科考隊員平時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民眾對此知之甚少,卻也格外好奇。

8 月 10 日,俠客島快閃沙龍邀請瞭遠在南極的中國南極中山站站長助理張蒙豫和長城站的科考隊員戴宇飛做瞭線上語音直播,分享瞭他們在南極的日常工作和所見所聞。

1、為什麼選擇去南極工作?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我來到南極並不是巧合,是夢想成真。我很小的時候,看幼兒圖冊裡關於南極的故事,覺得那裡白茫茫的雪很漂亮。長大後,我在電視裡看到中國南極考察的前輩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為國傢的科考事業拼搏奮鬥,我覺得他們是英雄、是我的榜樣,下決心也要參加南極考察。2012 年我通過相關崗位的公務員考試,2013 年,我獲準參加我國第 30 次南極科考隊,第一次踏上南極。

2、中山站的基本情況怎麼樣?

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地區,靠海,有兩個小湖,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地勢比較平坦,適合開展考察活動。

在本次越冬期間,中山站的最低溫度零下 41.5 度,平均溫度在零下 14.6 度,最大風力 14 級,最大的風速每秒 44 米。一般風大時氣溫會上升,但有時風大到連門都打不開,根本無法出門。但等風小瞭,氣溫又降得非常低。

此外,我們在這裡考察並不用北京時間,中山站在東經 76 度左右,和新疆的喀什的經度差不多,與北京時間有 3 個小時的時差。

3、南極科考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目前,我們在南極開展的考察有兩類,一是能力建設與後勤保障,主要涉及新建考察站、考察船,構建極地的航空體系,補充極地交通運輸能力,極地裝備研發能力,也包括極地隊員的衣食住行;二是科學研究與常規觀測,涉及冰川學、海洋學、地質學、生物生態學、大氣地球物理等領域。目前我國已建立瞭科學數據和標準樣品的共享平臺。

4、在站上的考察工作都是怎麼安排的呢?

南極考察時,度夏和越冬是有時間劃分的。中山站的夏天隻有 12 月和來年 1 月,但是度夏考察並不完全在夏季,度夏隊員也會在南極遇到冬天。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都是比較忙碌的。我在站上擔任站長助理、臨時黨支部的支委成員、中山站的管理員,主要負責物資管理、後勤保障、環境管理、組織公務勞動、組織集體活動等工作。

5、在中山站有什麼休閑活動嗎?

我們考察站內有一個籃球場,平時我們可以打籃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臺球。我們還做瞭小球門,可以踢小場足球。同時,我們有一個活動室,也是我們的會議室和休閑娛樂的地方,裡面有 KTV 系統,還可以看電影。此外,站上還有一個圖書館,雖然面積小,但也有近 1000 冊書。度夏期間我們還會組織多項集體活動,比如今年春節,我們就組織瞭劃船比賽。

6、我們國傢的科考隊是否和其他國傢科考站點的工作人員有交流合作?

我們和美、俄、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傢的極地考察站都建立瞭科學研究和後勤保障的合作與交流機制。中山站周邊有 3 個考察站,分別是俄羅斯進步站、印度巴拉提站、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和這 3 個站的聯系稍微多點,其中距離俄羅斯進步站不到 1 公裡,徒步就能到達,我們兩個站之間開展的活動更多,一起舉辦過馬拉松、排球賽等。

7、不同國傢的科考隊員在一起有什麼有趣的經歷?

南極的仲冬節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是在夏至這天。今年仲冬節前,我們和俄羅斯站、印度站共同決定,在仲冬節當天都去印度站聯歡,過兩天再去俄羅斯站,最後再到我們中山站。到瞭哪個站,哪個站就做東。

然而印度站的隊員太過謹慎,他們擔心海冰沒有完全凍上,就不敢開車,非要俄羅斯站和我們站的人去接他們,聚會結束後再把他們送回去。後來,俄羅斯站還真派車去接瞭,我們也去瞭。我開車到印度站後,他們的站長焦急地問我海冰的情況,還問我是否帶瞭救生設備、GPS 等,之後他才戰戰兢兢地上車,他旁邊坐瞭一個電子工程師,眼睛一直盯著 GPS。

8、考察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危險當然有,最危險的就是夏天的冰蓋有很多冰裂隙。今年,在從中山站前往內陸基地的那條路上," 鷹嘴巖 " 附近冰面完全塌陷,無法通行。在 2014 年,我們還有考察隊員掉到冰裂隙裡,幸好當時卡在一塊突起的冰基上才沒有掉到裂隙底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9、南極科考會不會破壞南極地區的環境?

有人類的地方肯定會對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造成影響,但我們盡量把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國傢在這方面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我們大部分垃圾都是收集後運回國內處理,平時我們也會焚燒一些污染程度比較低的垃圾,即使產生一些煙也是在《南極環境保護條約》允許范圍內。同時,我們也會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後再排放。

10、能不能談談中國在南極科考上的重大成果?目前有哪些技術是在世界前列的?

從 1984 年中國在南極建站起,中國南極科考已經走過 33 個年頭,先後在南極建立瞭 4 個考察站,並準備在羅斯海區域再建一個考察站。

當然,中國南極考察也取得瞭非常豐厚的成果。比如,我們考察非常廣,包括冰川、海洋、生物、空間、測繪地質、人體醫學衛星遙感等。

舉幾個例子,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孫波研究員 2009 年 6 月在《Nature》上發表瞭甘佈爾澤夫山脈南極冰蓋起源於早期演化的文章,在國際上首次提供瞭南極冰蓋起源的直接證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孫立廣教授采用地質學和生態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創造性地恢復瞭過去 3000 年來南極企鵝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以及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此外,我國對於氣候變化地質、生物等領域的研究也都取得瞭代表性的成果。

11、目前我國南極科考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有什麼不足或需改進的地方?

我國在南極科考雖然發展迅速,但起步較晚,相比在南極考察的強國,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後勤保障能力不足。目前我們隻有一條破冰船 " 雪龍船 ",但嚴格來說它隻是一條抗冰船,1993 年由烏克蘭建造。它為考察站的補給工作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它已不能滿足我們南極 4 個考察站的綜合補給需求,所以建造新的破冰船勢在必行。目前新船已經完成設計,正在國內船廠動工建造,預計在 2019 年下水投入使用。

此外,我們目前已經建立瞭世界規模最大的極地內陸車隊,但這和美國在極地以空運為主的模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美國在羅斯海區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南極考察站麥克默多站,那裡有一個大型機場供大力神號飛機起降,可以完全通過飛機運輸滿足各個站點的補給需求。相比他們,如果我們的內陸車隊從中山站去昆侖站,就要花近一個月的時間。

目前,我們已經在構建極地航空體系方面不斷邁進,除已經入列的 " 雪鷹 601" 固定翼飛機外,正在中山站附近區域選擇適合地址作為機場。此外,我們還準備建立中國南極考察的航空平臺,以滿足不同難度的考察需求。

講述 / 張蒙豫 供圖 / 戴宇飛

整理 / 張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