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次秒慫,印度被傷透瞭心

08-26

給中國搗亂,日本與印度勾結這次卻秒慫,印度心被傷透瞭!

日前,多傢印度媒體都忙著炫耀這條消息:" 日本在洞朗對峙問題上力挺印度!" 好像自己終於獲得瞭一個 " 大國 " 認可,歡欣雀躍。

這幾年,為瞭聯手對付中國,印度和日本也是蠻拼的——一旦聽到點不利於中國的風聲,這哥倆必然站出來添柴加火。

然而,還沒等印度樂夠,當天晚些時候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駐印使館否認瞭 " 日本駐印大使平松賢司表態支持印度 " 的說法。

1

日本很糾結,印度很失望

聽到日本站在瞭自己這邊,印度媒體的極度興奮、極力炫耀,那是必須會有的。

自從印度軍隊公然越界進入中方境內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明確表示站在印度一邊,連 " 盟友 " 美國也頻頻呼籲 " 對話解決問題 "。

這讓印度騎虎難下:一方面,沒有大國支持,印度入侵中國很理虧;另一方面,又不能貿然撤退,不然顯得太慫,會丟人。

這時,日本 " 勇敢 " 地站瞭出來。

文內標題 " 洞朗僵持:日本支持印度,任何人都不應該試圖以武力改變現狀。"(圖:印度時報)

據《印度時報》8 月 18 日報道,日本駐印大使平松賢司表示 " 日本反對任何一方以武力改變現狀 ",認同印度介入洞朗問題是 " 基於同不丹的雙邊協議 "。

基於駐外大使的身份與職責,平松賢司此番荒謬言論,代表著安倍政權在中印對峙問題上的態度。

對渴望聲援的印度來說,日本的表態真是一場及時雨!

因此,印媒把日本稱作 " 大國 "。

第一個明確支持印度的大國(圖:印度快報)

日本是 " 經濟大國 ",這事不假。但要論影響力,印度是必然要失望的:日本有錢,但是沒啥權,在國際社會上的政治影響力有限。

不過,在某些時刻,豆包也是可以當幹糧的。

可讓人尷尬的是,日本當瞭不到一天 " 大國 " 就否認瞭這事。

說出去的話又不承認,日本是怎麼考慮的?

日本時事社報道截圖(圖片來源:環球網)

其實,日本確實想挺印度,牢牢維護印日同盟。但它也有顧慮:

美國對中印對峙問題表達瞭中立態度,而日本是要跟隨美國的,如果拋開美國為印度強出頭,大哥會不高興;

安倍政權支持率低迷,迫切需要借助外交來重獲民心,擅自就中印邊界問題發言會沖擊當前有所改善的中日關系,禍及經貿,引起老百姓反感。

權衡利弊後,日本隻能讓這個兄弟白高興一場,否認自己說過的話。

當然,日本同時也在密切註視著中印邊境動向,等時機再改口、跟印度一起鬧事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2

從降至冰點到熱火朝天

其實,2000 年之前印日關系並不怎麼樣,一度還非常冷淡。

冷戰時期,日本從屬於美國,印度盡管 " 不結盟 ",但與蘇聯走的很近。

兩者的靠山完全對立。

蘇聯解體後,日本仿佛看到瞭機會,迫切想改變自己 " 政治侏儒 " 的形象,因此,逐步將外交戰略重心轉向亞洲,努力改善並發展同亞洲國傢的關系。

這時,印度沒有拒絕日本投過來的橄欖枝,兩國關系有所緩和,但依舊是不咸不淡。

1998 年 5 月,印度在 48 小時內連續進行瞭 5 次核試驗,引起全世界輿論震蕩。

作為唯一被原子彈炸過的國傢,日本坐不住瞭,不僅表示強烈譴責,還切掉瞭對印度的所有經濟援助並對其實行制裁。

這下,印日關系算是徹底降到瞭 " 冰點 "。

然而,兩年後,印日關系就開始緩和瞭——當時的日本首相森喜朗在訪問新德裡時表示:" 日印關系從地圖上看一目瞭然,戰略上也很重要。希望兩國在國際政治、安全保障問題上緊密合作。"

隨後,兩國關系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升溫。

*2001 年,日本解除對印經濟制裁, 恢復對其經濟援助,發表《日印聯合宣言》,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2005 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印,雙方建立 " 全球性夥伴關系 ";

*2007 年,安倍晉三訪印,為戰略夥伴關系制定具體詳細的目標和措施,切實推動各個方面的相互合作;

*2008 年,印日簽署《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進行民用核能合作;

*2009 年,印日首腦 4 次會晤;

。。。。。。

2014 年,莫迪上臺給印日關系提供瞭一個新的 " 加速度 ",將雙邊關系提升至 " 特殊的戰略與全球夥伴關系 "。

2014 年 9 月 1 日,莫迪體驗日本傳統的 " 表千傢 " 茶道(來源:鳳凰網)

3

勾結:做著同樣的美夢

為什麼短短十幾年印日關系就由跌入冰點發展成瞭熱火朝天?

首先,同樣的 " 中國威脅論 "。

日本硬拉印度構建 " 反華聯盟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從經濟層面看:

日本經濟在經歷 " 失去的 10 年 " 之後,也變得 " 一地雞毛 ",難以繼續扮演 " 領頭雁 " 角色。而中國日益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是擺在那的,日本對中國憂心忡忡,頻頻在中國周邊 " 搞事情 ",然而卻沒撈到什麼實際的好處,同時,又擔心經濟方面對華依賴過重反受其累,因此急欲尋找可替代性投資、生產場所。

印度經濟增長快速,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以及消費市場,因此,日本向印度投資的興趣也逐漸增加。

2002 年以來,印度在日本企業長期直接投資選擇地中的排名正在急劇上升——從 2002 年到 2006 年,中國都是日本企業直接投資的第一選擇,但是到瞭 2007 年,印度反超中國成為第一。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樣也使印度感到憂慮,急需大力發展來趕超中國。

莫迪上任後,根據印度的第 12 個 " 五年計劃 ",批準多項基礎設施投資,如高速公路 / 鐵路和機場港口建造計劃、加速制造業發展計劃、智能城市建設計劃等,印度要實現龐大的經濟振興計劃,需要超過 1 萬億美元資金和大量先進技術。日本的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來的很是時候。

再來看政治層面:

印度將南亞次大陸視為其勢力范圍,對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力日漸增加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憂慮。

有的印度學者甚至危言聳聽地宣稱:中國在印度洋的野心是取代印度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將印度洋變為 " 中國洋 "。

最近幾年,印度這種恐懼感更甚,反應有點激烈:

* 對於中國 " 一帶一路 " 倡議,印度表示懷疑;

* 對投資額達 460 億美元的 " 中巴經濟走廊 " 計劃,印度表達瞭高度憂慮;

* 中國海上實力日益強盛也使印度感到不安,甚至還臆想中國在印度洋實施 " 珍珠鏈 " 戰略,對印度進行包圍和遏制。

註:印度認為中國幫助修建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緬甸的實兌港、斯裡蘭卡漢班托塔港都是這條 " 珍珠鏈 " 上的珍珠。

印度認為中國采用瞭 " 珍珠鏈 " 戰略對其進行封鎖。(來源:觀察者網)

2010 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日本防范和遏制中國的心態加重,印度是其理想的合作夥伴。

正如如日本前外相川口順子所說:從許多方面來說,日本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在亞洲有印度。印度和中國一樣是個核大國,是一支可以抗衡北京的力量。

其次,同樣的 " 世界級政治大國夢 "。

印度開國領袖尼赫魯曾提出:印度要 " 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成為亞洲的中心 "。

莫迪的執政目標更遠大,承諾要把 21 世紀變成 " 印度世紀 ",讓 " 印度重新出現在世界雷達上 "。

為瞭實現大國抱負,莫迪還將拉奧政府時期推行的 " 東望政策 " 進一步升級為 " 東進政策 "。

日本就更不用說瞭,早就極力想要摘掉 " 政治侏儒 " 的帽子。安倍上臺後提出瞭 " 俯瞰地球儀 " 式外交—— " 不是要單純盯著周邊諸國關系,而是要像看著地球儀一樣俯瞰全世界。"

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印度和日本就提出瞭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但總是因遭到強烈反對鎩羽而歸。

最後,美國的 " 牽橋搭線 "。

美國坐莊,印度、日本相應,儼然是要成為一個 " 亞洲版小北約 " 瞭。

就這樣,印日一拍即合,決定 " 抱團取暖 "。

2014 年 7 月,皮尤調查中心公佈的民調指數,日本將印度視為亞洲最友好的國傢,63% 的日本人對印度有好感,印度人同樣認為日本比其他亞洲國傢更為友好。

4

給中國添亂的事沒少幹

這些年,印度和日本在聯手封鎖中國這方面還真是不遺餘力。

攪局南海

相關學者認為,日本的國傢戰略總體上是一種 " 西太平洋戰略 ",希望采取各種措施而作為西太平洋的海上強國再次崛起,所以會竭力在南海問題上打壓中國。

按理說,南海問題根本沒日本什麼事,但日本卻經常以維護 " 航行自由 " 為名插手南海問題。

印度表現得也很積極。2012 年,時任印度外長克裡希納聲稱:" 印度主張南海是全世界的財產,其航道必須不受任何國傢幹擾,應用於促進相關國傢的貿易行為。" 其立場與日本是遙相呼應。

近幾年,美日印也頻頻在南海、印度洋及馬六甲海峽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加強防務合作,借此怒刷存在感。

在印度洋給中國 " 使絆子 "

為瞭阻滯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影響力,印度也是煞費苦心:莫迪多次出訪印度洋周邊鄰國,提升印度的地區影響力;準備建造 200 艘艦船,擴大自身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

不過,印度覺得光自己動手還不夠,於是又找日本來助威。

據日本《外交學者》報道,印度邀請日本在印度洋的戰略門戶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經濟價值並不高,但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以監控並扼守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是 " 印度不沉的航空母艦 "!

安達曼 - 尼科巴群島(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印度還與日本合作,啟動在伊朗東南部的恰巴哈爾港和工業園區的開發計劃,與中國的競爭意味十足——恰巴哈爾港跟中國投資擴建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相距僅 72 公裡。

搞 " 自由走廊 " 對沖 " 一帶一路 "

印度極度擔憂 " 一帶一路 " 拓展到自己 " 地盤兒 " 上,今年 5 月 " 一帶一路 " 峰會,所有主要經濟體都來參加,印度是唯一的缺席者。

不僅如此,印度還憋瞭一個 " 大招 " ——亞非 " 自由走廊 " 計劃。

所謂的亞非 " 自由走廊 " 計劃,是日印攜手在非洲、伊朗、斯裡蘭卡和東南亞國傢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以平衡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印度《商業標準報》將之稱為 " 印日版‘一帶一路’ ",並稱兩國將以此為依托,和 " 中國版‘一帶一路’相抗衡 "。

互相聲援

兩國一直互稱對方是 " 亞洲最發達的民主國傢 " 和 " 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傢 "。

2014 年 9 月,莫迪訪日時稱印度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舉動。

日本投桃報李。2015 年 1 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印,居然稱 " 阿魯納恰爾邦 "(中國藏南地區)是印度領土一部分。

5

夾擊中國,隻能是個夢

日印聯手會不會讓中國腹背受敵?

印日夾擊中國?(圖片來源:華爾街見聞)

並不是。

首先,現實中的日印經濟合作境有點尷尬。從目前雙邊經貿關系來看,相對而言,日本對印度的投資絕對規模並不大,對印度的技術援助更是微乎其微。這不符合急需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以發展制造業的印度的期望。

其次,印日在印度洋的建設要麼還停留在 " 紙上談兵 " 階段,要麼是低經濟利益、高風險,能有啥效果還真不好說。

並且,同在美國麾下的印日聚在一起更多的像是造勢,此前他們極力拉澳大利亞、越南建立所謂的 " 澳日印越同盟 " 就是一個證明。但是,誰也不會為瞭印日的野心與中國公然為敵,即便是美國也不會。

因此,所謂 " 日印同盟 " 可能隻是 " 看上去很美 " 罷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