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境討不到便宜的印度開始挑起貿易事端,不但對 93 種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反傾銷稅,據《印度時報》16 日報道,由於擔心產品的安全性和數據被泄露,印度政府已開始對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審查,並對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 21 傢智能手機制造商發出通知,要求企業提交遵守安全規范的文件。
據統計,中國是印度最大的商品來源國,雙邊貿易結構差異巨大。分析認為,雖然印度力推 " 印度制造 ",但中國產品深受該國民眾歡迎,印度挑起貿易爭端占不到便宜。
印度逆差是自然結果
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6 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 696.2 億美元,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 89.6 億美元,自中國進口 606.6 億美元,印度與中國貿易逆差 516.9 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和阿聯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是印度第一大商品來源國。
" 美國之音 "16 日援引印度媒體的話稱,
中國出口印度的產品大多為高附加值產品,而印度出口中國的產品多為低附加值產品。
據印度駐華使館發佈的《2016 年中印雙邊貿易報告》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電子機械設備、礦物燃料、醫療外科儀器等高技術或大宗產品,而印度主要出口中國的產品則是天然珍珠、棉花紡織品、皮毛皮革等輕工業產品。
印度問題專傢、中國改革開放論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加力 16 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商品在印度很受歡迎,尤其是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電子產品,更是物美價廉。印度國內對其在中印貿易間的逆差一直有不滿聲音,中國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印之間的現狀是由雙方貿易結構導致的自然結果。
消費者更喜歡中國產品
手機是中國企業在印度的一個縮影,《福佈斯》稱,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 統計,2017 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智能手機 Oppo、Vivo、小米、聯想等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總計占據 51.4% 的份額,而印度本土品牌跌落到 13.5%。
據印度工業聯合會調查,目前印度從中國進口電子及信息產品價值約 220 億美元,這一規模令印度政府感到緊張。印度政府在 " 數字印度 " 等計劃推動下,在網上進行信息溝通,重要經濟部門的數據也通過 IT 產品和網絡傳遞。此外,在 " 印度制造 " 的計劃下,莫迪政府正大力推進以電子類產品為首的各項產品的本地制造。
印度政府預計到 2022 年,IT 產業的銷售額比目前的 2800 億美元增加 4 倍,達到 1 萬億美元以上。然而《印度斯坦時報》稱,印度一傢在線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在面臨同類商品時,83% 的印度人青睞購買中國產品,而非印度商品。報告稱,印度消費者表示,同類商品中,印度制造的產品價格高昂,中國產品的價格最有優勢、質量也不錯。
專傢:印度打貿易戰最終自傷
今年上半年,中國商品共遭到全球 15 個國傢和地區發起的 37 起貿易調查,其中印度發起的調查數量為 12 起,居全球之首。9 日,印度政府公佈對 93 種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反傾銷稅。這次增稅措施主要針對化工和石化、鋼鐵和其他金屬制品、纖維和紗線、機械產品、橡膠或塑膠制品、電力電子產品和消費品等。
馬加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雖然印度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種類很多,但每種商品的貿易量實際上並不多。即使相關貿易受到影響,對於中國整體出口的影響微乎其微。
《印度時報》稱,印度開始對中國 IT 產品發起調查。報道稱,中國企業是印度電子產品制造業的支柱,特別是大部分關鍵零部件和成品都進口自中國。印度業內人士稱,該國安全機構擔心電子產品可被利用獲取敏感信息。
《印度時報》援引印政府官員的話稱,由於擔心重要信息落入黑客手中,印管理部門已對包括中國手機制造商在內的 21 傢企業發出通知,最晚於本月 28 日提交遵守安全規范的文件,印度政府也會對企業進行抽檢,如果發現不合格," 企業將會被重罰 "。報道稱,以安全為理由調查中國 IT 產品,這一行動可被看作是兩國貿易戰開打的一個信號。
馬加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中印雙方的貿易摩擦會對中方有一些影響,但十分有限。總體上看,印度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較強,中國商品的減少將對印度國內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以目前在印度占據半壁江山的中國手機為例,如果被征收反傾銷稅,會導致在印度的售價提升,最終損害的還是印度消費者和印度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