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求職,沒在餐館打工會遭拒?

08-13

來到日本第三個月的時候,我決定去打工。一來,是看到周圍好多中國留學生都在打工的地方結交到瞭日本朋友,圈子裡充斥著他們的各種段子,讓我躍躍欲試。二來,是想作為適應日本職場的第一步。日本人在求職時都會被問到打工的經歷,沒有在服務業 " 浸淫 " 過一段時間直接去求職,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當然也該去被錘煉一下。

帶著興奮,我在朋友的推薦下進入瞭京都十條一傢連鎖餐館 "リンガハット長崎ちゃんぽん"(長崎雜繪面專賣店林格小屋)。

這傢餐館主要是做一種發源於長崎的叫 "ちゃんぽん"(發音:Chan Pon)的拉面。說來也巧,長崎作為自古以來日本與中國貿易的窗口,有很深的中國烙印,ちゃんぽん據說也是中國傳過來的,這個日文發音在閩南語中就是 " 吃飯 " 的意思,當年福建的拉面傳到長崎,當地人便以閩南語 " 吃飯 " 來命名它瞭。

作者打工處的招牌拉面 "ちゃんぽん"(Chan Pon)和調料(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打工處的料理 " 龍の如くちゃんぽん",意思是 " 如龍一般的 Chan Pon"(作者攝)

入店工作後,讓我感覺最震撼的就是日本餐館對細節的苛求,近乎潔癖。我們店除瞭要穿制服、店內專用的鞋子,還要把頭發一絲不茍地綁起來,盤起來,夾起來,再用頭巾包起來,一定要保證沒有一根頭發會掉到食物裡面。

入店時,所有店員先要用消毒液清潔雙手,反反復復消毒好幾遍,中途隻要離開廚房或是碰瞭不幹凈的東西,就要再給雙手消毒。指甲,是絕對不能留的,不僅如此,每次入店還要用專用的刷子刷指甲,奇數日與偶數日用的刷子還不是同一把。

客人用過的餐具也要經歷多道清潔工序,首先人工手洗一兩遍,再過兩遍消毒櫃,最後再人工擦拭一遍。擦拭時,遇到感覺幹凈得不夠徹底的餐具,還要退回去重新洗過。

廚房內所有清潔用、儲藏用、烹飪用的器械、桌子、地板、櫃臺,都要在關店前徹底沖洗、消毒過一遍。想起來不得不由衷地感嘆,自己傢其實也沒弄那麼幹凈過啊!

一般剛來我們店的新人都會從收銀做起。我當時初來日本,日語並不好,有時連數字都會念錯,記住店裡那一堆菜名更是艱難。好在店長和同事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我,並沒有人嘲笑,有時客人看我是外國人都會來鼓勵我,對我說 " 加油 "。

" 日本人是集體動物 "

日本人真的很在乎禮儀,我們一開始就被培訓怎麼鞠躬,怎麼微笑,店裡甚至每人發瞭一本小冊子把這種細節都很程序化地羅列在上面,讓員工熟記,包括:90 度、30 度、10 度鞠躬該怎麼做,點菜、收銀需要說哪些話,說話的順序,用到的敬語有哪些,客人可能會問到的問題,以及我們該怎麼回答。

每個員工對這些程序化的言行舉止要爛熟於心。無論客人是何種表情,看上去是什麼身份,說話是何種語氣,我們都要笑顏相對,即使累得要命,也不能在客人面前顯示出一絲半毫。

工作絕不能拿出手機,絕不能在和客人說話的時候不目視他,絕不能在細節上露出破綻,顧客都是上帝。不過日本客人禮貌也很好,一般和店員說話也是笑臉相向,而且在接受找零時會微微鞠躬說謝謝,有時額外幫他們解釋一些東西他們還會表達歉意。這些對他們而言,都是從小到大的習慣瞭。

開始打工我才理解,日本人是集體動物。如果手頭暫時沒有活,按照日本人的規矩,也不能閑下來,你必須要幫助你的同事完成他們的任務。

經常在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後廚的阿姨滿面笑容地問我需不需要幫助,更讓我驚奇的是,她幫助我之後,居然還會對我說 " 謝謝 ",謝謝我為集體做貢獻。

雖然他們社會節奏不快,人們卻不懶,每天都是打瞭雞血一樣的忙碌狀態。" 悠閑地忙碌 " 大概就是我能形容的日本人的狀態。

身穿林格小屋制服的店員(圖片來自網絡)

熟悉收銀之後,我開始擴大自己的工作范圍,有時做幫廚,有時洗刷餐具,還會負責清潔廚房。

這種看似沒有技術含量的活,也會被周圍的同事所感動,他們體現出來的精神面貌與專業度根本就不像是來賺錢的,倒像是那種來搞研究的——刷個盤子恨不得能刷出朵花來,擺個食物餐盤宛若藝術傢。

我們店從中午一直到晚上七點左右一直是最忙的,這時候大傢在工作中往往不分你我。而即使是忙成這樣,我們也被要求要先為客人考慮。比如,我們這邊原則上是客人自己來取餐的,但當我們看到客人點瞭兩個托盤及以上的分量,或是看到客人是老人、小孩、腿腳不方便的人後,再忙也會主動把餐送到客人桌上。

雖然日本人特別喜歡死守規矩,但隻要是客人的要求,即使需要為此改變一點規矩,都會盡最大可能滿足,這種人性化的思維方式深入人心。

拉面店裡的 11.11 節

每天快打烊的時候,人是最少的。我們店畢竟不是深夜食堂,而是在一個大型商場美食區的小鋪,沒有客人會一直勾搭店員聊天。不過,往往這種時候,我們店員之間的相互 " 勾搭 " 也就開始瞭,各種段子孕育而出。

先說店長,我們店長是一個四十來歲的單身大叔,外表抖 M,逆來順受,平日裡從不責罵員工,語氣特別溫柔,和我們打電話都用敬語。有次我給他買瞭一瓶奶茶,他竟然對著我 90 度鞠躬道謝。所以我們店的員工在他面前才能如此放肆。

林格小屋店長制服(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店長特別八卦,自己單身,卻特別喜歡撮合員工。我們店被他撮合出三對 " 情侶 ",有一對最終還真的成瞭!

我本人就經常被他作為撮合的對象。另外一個倒黴孩子是個日本人,京都某私立大學法律系男生,也在我們店打工,比我小整整四歲!即使這樣,也沒能打消店長撮合我們的熱情。

一來二去,被店長說多瞭,那個男生貌似還真對我有些不一樣。每次打工結束經常要深夜 10 點多,那個男生便請求我能否允許他 " 護 " 送我回傢,我想著那麼晚最好也有個伴,便欣然應允,哪知從那以後他就每晚都等我一起走,自己繞個大遠路。再後來,他還經常約我去圖書館一起學習。某天晚上打工結束走回傢,他隱約對我表瞭白,無奈我當時日語太爛,沒聽出弦外之音。不過後來想起來,覺得幸好沒聽懂,哈哈!

店裡成瞭的那對情侶,男的是大學學生,女的是我們店的正式員工,和我同齡,但店長之下她資格最老,他們雖然不在店裡眉來眼去,但一到休息時間便互相喂食,深深撼動著我們這群單身狗的神經。

由於有八卦店長以身作則,我們店晚上的話題大多圍繞八卦。比如說,11.11 單身節,在日本被稱為 " 百奇之日 ",因為數字 1 很像百奇(Pocky)巧克力棒那根細長的棒。店長從我口中得知瞭中國有單身節這樣的說法,立刻在店裡大肆宣傳,並洋洋得意地宣稱自己是單身,應該過節,而我們店的 " 情侶 " 們統統都不能過節。

我於是補充,今天淘寶買東西還能有折扣喲!店裡的日本朋友紛紛好奇地問,那我們可以去淘寶上買百奇嗎,不單身的人也有折扣嗎,等等等等。

百奇(Pocky)是源自日本的巧克力餅幹棒零食,日本人稱 11 月 11 日為 " 百奇 " 之日(圖源:Moja~commonswiki CC BY-SA 3.0)

我和他們思考的點不一樣,我不明白為啥 11.11 非要是 " 百奇 " 之日,叫 " 筷子 " 之日不可以嗎?同事們竟也答不上來。不過他們都說更喜歡 " 單身節 " 這種說法,因為感覺好有趣。

八卦與閑談總是短暫的,打烊前的工作卻是繁重的。不僅要清掃、消毒,我們店當天剩下的食物一定會全部處理掉。

每次看著這些實際上並沒有變質的食物,我都會暗自嘆息一聲。一方面,欣賞日本人為客人考慮,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把關嚴格;另一方面,感嘆日本對食物的浪費,這些食物如果給貧困地區,又能養活多少多少人。

垃圾被嚴格分類、整理完畢以後,都會在當夜被扔進分類的垃圾處理站。日本人普遍會為他人著想,例如我們有時打碎瞭玻璃,會用紙巾、袋子仔細包紮碎片,然後在外面貼上小紙條,寫上 " 內有玻璃,請小心!麻煩你啦!" 之類的句子。這一點也是讓我動容的。

除此之外,每晚還有一次財務統計,還需要把賺到的現金匯進銀行賬戶裡面。作為用慣瞭支付寶、微信的中國人還是有些不習慣他們那麼多現金。不過不得不感嘆的是,日本的現金看上去很新。這些現金的年齡可能比我還大,但很少有皺巴巴的,顯然被愛護得很好。

作者剛入職時的工資單(作者攝)

我們店的時薪屬於中等水平,一小時 900 日元,按照打卡計時,老員工時薪會逐漸水漲船高。我隻在店裡工作瞭半年,到我退職的時候,我的時薪大概已經接近 1000 日元瞭。

此外,我們在這個大型商場裡購物會享受折扣福利,在本店吃飯,更是大大優惠。我經常在休息時間點個炒飯,我們店的拉面我覺得味道一般,唯炒飯戀戀不忘,而且我們店的炒飯是機器炒出來的,並非手工,可它真的比很多人炒出來的好吃太多。

作者打工處的菜單(圖片來自網絡)

服務業打工,日本年輕人的必修課

工作制服在離職以後也是要歸還的。總之,最後走的時候,我隻帶走瞭刻有自己名字的胸牌,以及餐館工作的經驗。

在之後的生活中,每當同齡人分享起他們在服務業的經歷時,我也能加入其中,而不是在一旁茫然無知地聽。

在我看來,因為服務業給瞭每一代日本人最早的錘煉,日本才能把各行各業的產品都做成一種服務,或者說把服務都做成產品。如果沒有服務業給尚未正式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植入那種待客之道,日本又如何能把制造業做成體驗式的高端產業呢?

說到底,服務業是日本年輕人的必修課程,也讓我從一個對日本社會懵懂無知的 " 遊客 " 變成瞭它的參與者。

林格小屋分店一景(圖片來自網絡)

世 界 說 山 冰 沁

發自 北京

瞭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註一個就夠瞭:世界說(ID:globusnews)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