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 月 3 日報道 英媒稱,每年 3 月 1 日,是英國小學升中學孩子的傢長日歷上做瞭著重標記的日子,這一天英國各地地方政府張榜公佈中學錄取名單,被稱為 " 全國發榜日 "。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 3 月 2 日報道,每年的這一天,收到小升初通知書的英國傢長們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更多等不及郵差來送信的就直接上網去查,社交網站傢長群裡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等待的焦慮。
報道稱,根據歷年經驗,第一志願落空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英國 2018 年《好學校指南》,60 萬小升初的學生中大約 10 萬很可能進不瞭第一志願的學校。
報道稱,如果說有超越時空的永恒話題,父母心應該算其中之一,子女的教育則可謂父母心的最佳註釋之一。英國和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同,但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卻不乏共同語言。
小升初 " 真難 ",是大部分希望孩子考上文法學校(類似中國的重點中學)的英國傢長的感慨;不考文法學校但希望孩子進 " 優秀 " 或 " 良好 " 中學的傢長也有同感。每年 3 月 1 日,英國媒體頭條裡都少不瞭 " 為孩子升入好學校傢長筋疲力盡 " 之類標題,因為兩者都稀缺。
報道稱,英國的文法學校主要為大學培養學生,普通中學主要為就業市場培養勞動力,至少最初十多年是那樣。
曾經有一項調查,2016 年的統計,英國精英階層近 50% 中學上的是私校,27% 畢業於文法學校,近年來私校學費漲到許多中高收入傢庭也感到為難的高度,文法學校的名額更為稀缺。不過,最新統計顯示文法學校學生(11 歲到 15 歲)在 2017 學年結束時達到 12 萬,比 7 年前增加瞭 7%,是 1998 年來最高點。
學校沒有增加,新增的學生人數來自現有文法學校擴招、增加班級數,這一方面增加瞭學校的負擔,一方面也引起教育質量可能下降的擔憂。
報道稱,英國 "00 後嬰兒潮 "(2000 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從 2011 年開始逐年進入小升初的管道。這個群體體積龐大,人數近 60 萬。前幾年是全國各地的公立小學首當其沖,現在輪到瞭中學。要說英國公立學校在政府撥款緊縮、師資緊張和適齡兒童人數增加的壓力下感到捉襟見肘,應該不算誇張。從傢長的角度看,就是好學校越來越難進,不但是頂級的公校門檻越來越高,就連普通中學也名額供不應求。2017 學年,被申請表上列出的 6 個學校之一錄取的學生比例為 83.5%,是 2010 年來最低的,更多孩子被分配到根本沒有考慮也沒有填在表上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