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歐洲”的鍋,輪不到中國背

09-01

德國外長加佈裡爾日前在巴黎參加駐外使節會議時,竟將中國描述成瞭導致歐洲影響力下降、歐盟內部離心傾向加大的根源之一。這種轉移矛盾、諉過於外的做法近年來在歐洲政治傢中並不少見,但加佈裡爾先生有關要求中國堅持 " 一個歐洲 " 立場並將之與一個中國原則相提並論,就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瞭。

在當前的歐洲困局中,想要坐穩歐盟老大位置的德國不遺餘力四處 " 呼籲團結 " 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 " 不再團結 " 的歐盟意味著歐洲一體化帶給德國的巨大經濟紅利和隨之而來的政治影響,都可能被 " 各自為政的民族主義 " 所瓜分。德國居於價值鏈頂端的歐洲分工體系一旦瓦解,很難想象德國經濟的出路何在。

因此,德國將歐洲單一市場和價值鏈體系視為禁臠,對於任何來自歐洲外部的合作意願都保持著 " 奶酪被動 " 的過度擔憂和警惕。德國對於中國和 16 個中東歐國傢的 "16+1" 合作,就最早表示 " 擔憂 " 並至今耿耿於懷,盡管它表面上是拿歐洲一體化說事,但真實考慮是擔心中國的貿易和投資觸動德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經濟佈局。關於這一點,歷來以說話直率聞名於德國政壇的加佈裡爾先生不妨更坦白些,不需要玩弄 " 歐洲人稱其為 16+1,而對中國人來說這是 1+16" 這樣的數字和文字遊戲。

如果上述說法過於復雜,那不妨說說常識。加佈裡爾先生要求堅持 " 一個歐洲 " 立場,這在地理上不是問題,但存在政治、經濟上的 " 一個歐洲 " 嗎?有 "28-1" 個成員國的歐盟是否就代表有近 50 個國傢和地區的歐洲,本身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或許從裡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 " 大一統歐洲 " 是加佈裡爾先生的夢想,但與現實的距離似乎太過遙遠,不然的話,是不是中國要與俄羅斯合作也要先到柏林後去佈魯塞爾報批過審呢?

(加佈裡爾 )

即便就按他的邏輯,把 " 歐盟 " 偷換成 " 歐洲 " 的概念,現在英國的出走和歐盟內部的離心傾向也要中國來承擔責任嗎?也許會讓加佈裡爾先生不悅的事實是,德國在發生歐債危機後搞一刀切,強硬推行緊縮政策導致債務國怨聲載道、南北歐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大,在難民危機中不顧歐洲各國社情民意的差異,單方面執行 " 門戶開放 " 政策並在歐盟強推配額制,才是造成如今歐盟內部南北、東西矛盾加劇的主要根源。

打鐵還需本身硬,建設好 " 一個歐盟 " 也好,夢想著 " 一個歐洲 " 也罷,這是歐洲人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德國要做歐盟領袖應當承擔的責任。如果隨意推卸責任和轉移矛盾,至少說明目前的德國還不具備領導 " 一個歐盟 " 的氣質和擔當,更不要說 " 一個歐洲 " 瞭。

接著討論常識,就不得不談談最讓人難以理解的要將 " 一個歐洲 " 與一個中國原則對等的提法瞭。" 一個中國 " 是由歷史事實、兩岸政治共識、國際組織認可和諸多國際條約公認的原則,如何與似是而非的 " 一個歐洲 " 對等呢?

作為負責任的夥伴,中國歷來尊重並支持歐洲一體化,強調發展與歐盟及其成員國關系的一致性,這不僅是寫在紙上、掛在嘴上,更是體現在行動中。中國與歐盟機構之間的合作領域之廣、層級之高、成果之豐,放眼世界無出其右,這本身就是中國支持 " 一個歐盟 " 的最有力證據,無需為此再費口舌。

但反觀加佈裡爾先生的說辭,除瞭推測和想象,並拿不出什麼中國要 " 分化 " 歐盟的證據。就拿他最揪心的 "16+1" 合作來說,就連歐盟方面都已承認這一合作開放、務實、透明度高,凡涉及歐盟成員國的合作都遵守歐盟的相關法律和規則。在中國參與的匈塞鐵路項目中,非歐盟成員國塞爾維亞一段早已萬事俱備,就等歐盟對其成員國匈牙利一段進行曠日持久的審查,中國為此付出的耐心不能證明對歐盟的尊重和支持嗎?其他諸如 " 一帶一路 " 倡議可能 " 暗含軍事戰略 " 等加佈裡爾先生提出的論據,更是罔顧事實的自說自話或不著邊際的憑空想象瞭。

當然,從加佈裡爾先生的宏論中還是有所收獲,至少幫助我們瞭解到在內憂外困之下歐洲一部分人甚至是政治精英的焦慮心態和轉移矛盾的企圖,尤其是在面臨德國大選迫近、他所在的社民黨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這樣的發聲或許還有更為復雜的政治動機。無論個人、黨派或者單個國傢的算計如何,在當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下,中歐、中德關系都處於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成果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且行且珍惜。 (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