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迷之自信”的大國夢還能做多久?

07-15

雖然印度 " 超日王 " 號航母和美國核動力航母 " 尼米茲 " 號差著一個年代,比日本的直升機航母 " 出雲 " 號綜合戰鬥力也沒好太多,但對於印度海軍來說,拼湊起一場三航母同場秀肌肉的 " 馬拉巴爾 " 演習,已經足夠揚眉吐氣的瞭。

官方上,印美日三國都沒有明說這場著重演練反潛科目的聯合演習的假想敵是誰,不過隻要把這三個國傢的水下假想敵列個表,答案就昭然若揭瞭。美日海軍的水下對手是俄羅斯、中國和朝鮮,而印度的假想敵隻有巴基斯坦和中國。從上述國傢中取一個交集,若是說演習並不針對中國,那可就是大白天見鬼瞭。實際上,興高采烈的印度媒體早就按捺不住,繪聲繪色地為印度公眾描述瞭一幅美日為入侵中國領土洞朗的印度站臺鼓勁的圖像。

▲參加 " 馬拉巴爾 " 軍演的美國 " 尼米茲 " 號核動力航母、日本 " 出雲號 " 準航母和印度 " 超日王 " 號航母(CNN)

印度加強與美日互動以制華

近年來,印度在保持與俄羅斯傳統安全合作關系的同時,明顯加強瞭與美日的互動。外交上,莫迪與安倍共同呼籲建立 " 自由走廊 " 以對沖中國推動的 " 一帶一路 ";軍事上,美印簽署後勤保障協定之後,雙方合作不斷深化,聯合演習的科目越來越貼近實戰。盡管美印軍事裝備的標準和水平差距甚遠,但技術障礙擋不住兩支武裝力量在心理上越貼越近。

▲資料圖片:2014 年 9 月 1 日,日本東京,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一起吃茶餅。(彭博社)

曾幾何時,印度在推動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時還猶抱琵琶半遮面,帶著幾分 " 羞澀 "。2016 年印度海軍在太平洋水域發起 " 馬拉巴爾 " 軍演時,盡管欲蓋彌彰,但畢竟費瞭點口舌,強調聯合軍演和聯合護航存在本質區別,印度無意在南海主權爭端問題上選邊站隊。

時至今日,印度已經不願意再去強調自己說服力不過爾爾的所謂中立立場瞭。也難怪,能幹出在無爭議區蓄意挑起爭議這般勾當,還有什麼必要假撇清呢?

不過,從 " 馬拉巴爾 " 軍演到洞朗事件,再到印巴克什米爾交火,如是種種,能說明印度已經在追求南亞地區霸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心甘情願地背棄當年曾高高揮舞的不結盟大旗,公然尋求美國的支持甚至庇佑瞭嗎?莫迪的地緣政治雄心到底有多大?哪裡才是印度想定的利益邊界?印度是否已經下定決心要把中國當作自己最主要的地緣政治對手和安全挑戰,拉上美國與日本建立起一個從東海到喜馬拉雅山的對華包圍圈呢?

這幾個問題固然彼此相關,卻未必能從一個問題的答案直接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印度對華政策的確越來越強硬,但這種強硬到底是因為印度決心投入美國的懷抱,需要繳納 " 投名狀 "?還是因為印度越來越自信,相信可以與中國兵車相會,在雪域高原上一較短長?抑或隻是瞧準瞭中國現在不會把印度當作主要對手,因而可以訛詐中國一把?這些不同的動機都可能引發印度在邊境鋌而走險,但對其冒險行為效果的預期和後果的耐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中印邊防士兵(新德裡電視臺網站)

印度與美國並非心無間隙

首先,把印度的冒險行為歸因為其受到美國的指使是不恰當的。印度固然很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但印度不是日本,既對美國沒有那麼信任和依賴,也不覺得有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必要。印度和美國合作 " 制衡 " 中國,是因為雙方都有這樣的需求和焦慮,不存在印度為瞭獲取美國的友誼而挑釁中國的問題。

當然,這一點與印度在和中國發生沖突時或者事後尋求美國的幫助並不矛盾。隻不過印度願意和美國進行何種性質的交易就很難說瞭。

1962 年邊境沖突遭受挫折以後,一片慌亂的新德裡甚至開始談論起邀請美國軍隊進入印度協防,但中國軍隊的腳步剛剛停下來,從驚慌失措中清醒過來的印度就恢復瞭矜持。而美國對始終與蘇聯 - 俄羅斯割舍不下的印度的情誼,其實也沒有一些人想象得那麼深。直至今日,美印合作多數情況下也還停留在形式層面,美國願意提供給印度的武器裝備,有些情況下甚至被印度視作是侮辱。

▲ 1962 年中印戰爭資料圖片

美印之間的確合作越來越緊密,而中國也的確是促成美印合作的一個動因,但現在就斷言美印已經結成聯盟,仍然缺乏依據。

作為並非題外話的題外話,這一判斷實際上可以引申出來的結論其實是,中國在反制印度的挑釁行為時沒有必要過多顧及所謂美國因素。

▲資料圖片:6 月 23 日,美國批準向印度出售 22 架 MQ-9B 察打一體無人機用於海上巡邏,總價約 20 億美元。(美國防務新聞網站)

印度 " 迷之自信 " 的基礎並不牢靠

其次,印度的 " 迷之自信 ",現實基礎相當不牢靠。印度之所以有恃無恐,恃的其實是亞太地緣格局對中國構成的約束,是勢,而不是印度自己的力。印度沒有這樣的實力,也不打算憑借自己的實力和中國一較短長。新德裡所相信的或者說所願意相信的,是中國受制於海上方向的安全挑戰,不會也不能和印度攤牌。

這種機會主義的心態註定瞭印度並不具備在邊界爭端上長期堅持下去的決心。印度可能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隻要中國停止在邊境附近的基礎設施建設;印度也可能做好瞭準備和中國爆發一場低烈度小規模的高原沖突,隻要全世界因此把中國看成一個欺負老實人的地區惡人。

▲在 6 月 29 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展示印度邊防人員非法越過中印邊境進入中國領土的照片。

對印度來說,這兩種可能性及其前景都可以接受,也談不上有什麼損失。但如果中國下定決心要讓印度為自己的冒險行徑付出足夠的代價,印度是否還有如同其宣稱的那般勇氣和自信呢?

說到底,近年來印度的雄心壯志快速膨脹,不過是因為覺得自己可以不經歷風雨就迎來彩虹罷瞭。這麼說並不是輕視印度,印度的世界大國夢,從來都伴隨著西方把持的國際輿論的 " 搖籃曲 "。

而這讓其洋洋得意的一路順風順水卻在很大程度上讓印度忽視瞭一點,那就是印度媒體既鼓且呼的美日印聯合對華,很可能隻存在於紙面上,一旦真正較量實力和膽色的時刻到來,印度還得依靠自己。

令人尷尬的是,以印度的現有實力,連在南亞排斥中國日漸增長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影響力——這毫無疑問的是印度的外交目標——都做不到,遑論在邊界爭端中從中國手上奪得實質性的收益或者迫使中國在其他領域做出妥協。

印度自然很希望通過其在邊境的冒險行動以及與美日的軍事互動唬住中國,就像當年貴州地面上的某一輸入物種代表也曾幻想以 " 不勝怒,蹄之 " 唬住老虎一樣。不過能不能唬得住,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兒咯。(作者 / 葉海林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南亞研究編輯部主任、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