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業在中遭遇 " 滑鐵盧 " 背後原因

09-11

韓國的企業在中國有點不太好受瞭。

據韓國《每日經濟》報道,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超市品牌 " 易買得 " 全線撤出中國市場。近幾年 " 易買得 " 在華巨額虧損,虧瞭大概 11.51 億元人民幣,不得已轉向投入泰國等東南亞市場。" 易買得 " 時隔 20 年的撤出,背後隱含意味可以說是十分豐富。

首先," 易買得 " 的退出可以說是韓國企業在華經營不景氣的一個縮影。韓國頂尖企業如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在華經營都面臨著同樣的窘境。繼去年三星 " 爆炸門 " 後,三星全球召回 250 萬臺新機,市值蒸發瞭將近 220 億美元,引發瞭國人對三星品質的強烈擔憂。據韓國《亞洲周刊》報道,近五年來,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經高達 19.7%,超過瞭美國蘋果公司。但 2014 年後,其市場占有率就逐年下滑,今年一季度竟然跌至 3.1%。相反的是,我們的國產手機卻迎頭趕上。據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排名前十的手機廠商中,有八傢為中國本土企業,占有近九成的市場份額。和手機命運一樣,三星電視同樣在中國市場份額一落千丈,僅為 3.9%,排名靠前的均是我國本土品牌。

韓系車在華市場也持續低迷。2012 年韓國現代起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 8.6%,但截至上半年卻跌至 3.8%。同期,我們的本土汽車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占據瞭 46.1%的市場份額。

這樣就不難理解有些專傢說:" 中國企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對以傢電和汽車行業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韓國企業帶來威脅。" 這些東西我們中國自己可以生產瞭,而且可以生產的更好,似乎就沒有那麼大的必要買進口產品瞭。

其次,從韓企在華銷售不景氣中,我們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國企業更具有競爭力瞭。中國曾經一度被韓國視為 " 進軍海外的橋頭堡 "," 韓流 " 裹挾著大量韓國制造湧入中國市場。但隨著中國本土企業革新生產體系,加強自己的品牌開發,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品牌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也逐漸走出國門與歐美企業展開競爭。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強,縮小瞭中國與別國的技術差距。

這樣說來,韓企在華銷售不佳,也能夠理解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