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在山東臨沂,一個名叫楊永信的全國戒網癮專傢 " 在國內聲名鵲起,媒體和傢長們將他視為用科學拯救網癮少年的救星。
但是在傢長和媒體的吹捧背後,是無數遭到楊永信 " 電擊療法 " 無情虐待的無辜孩子。
他們被自己的父母送進地獄,被迫接受楊永信所謂科學的網癮戒斷治療,遭受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痛苦,一次次電擊,給他們的心裡留下瞭無數的陰影和傷害。
像楊永信這樣打著科學的名義,欺世盜名,傷天害理的所謂專傢,其實在國外也又不少。
美國就有一位這樣臭名昭著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傢,曾經拿最為脆弱的嬰兒當作自己的實驗品,進行瞭一次冷酷可怕,讓人後背發涼的科學實驗。
他曾經無比自負地宣稱," 隻要給我一打嬰兒,我隨機選出一個,就能把孩子訓練成任何類型的人, 不管是醫生、律師、商人,還是乞丐、竊賊、流氓,統統都可以。"
在他眼裡,孩子的天賦、傾向、能力、基因,這些都不重要。孩子的一切都可以通過後天的人為努力塑造出來。並且,教育嬰兒不能用感情,脫離感情因素的 " 客觀教育 ",才能教出 " 成功 " 的孩子。
這位口出狂言的 " 科學傢 ",名叫約翰 · 華生 John B. Watson。為瞭證明自己近乎瘋狂偏執的教育理論,他曾經進行瞭心理學中最具爭議的實驗之一:小艾伯特實驗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為瞭知道人的恐懼是不是天生的,可不可以後天培養出來。
在這個實驗裡,華生將一個隻有 11 月大的嬰兒作為自己的實驗對象,極盡各種方式,反復刺激、恐嚇最最無助,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探尋在各種條件刺激下,人類是如何產生 " 恐懼 " 的。
1920 年,華生和他的實驗夥伴,從一間醫院挑選瞭一位當時隻有 9 個月大的嬰兒,小艾伯特。
艾伯特的媽媽是診所的奶媽,沒什麼文化,兒子被挑中後,她聽說每天可以拿到幾美元的實驗參與費,同意瞭。她並不知道,這樣的實驗,會給兒子的心理和生理帶來怎樣的後果。
實驗開始前,華生拿瞭一堆普通的物件給小艾伯特接觸。裡面有實驗用的小白鼠、兔子、狗、猴子,有頭發和無頭發的面具,以及棉絮、焚燒的報紙等等。
小艾伯特對這些物品沒有表現出任何恐懼,還好奇地摸瞭摸小白鼠。
2 個月後,華生開始對 11 月大的小艾伯特進行瞭實驗。
首先,他們把嬰兒放在房子中間的床墊上,把白鼠放在他附近,讓他和小白鼠玩兒。這時,小艾伯特一點都不害怕。
第二步,當嬰兒開始摸小白鼠時,華生突然在小艾伯特身後用力地拿鐵錘敲擊懸掛的鐵棒。
刺耳的巨響在房間裡炸開,毫無準備的小艾伯特被突如其來的巨響給嚇得不輕,丟開手裡的小白鼠,哇哇地大哭起來。
接下來,這樣的折磨,重復瞭很多次。
小白鼠一接近嬰兒,華生就站在後面猛敲鐵棒。11 個月大的小艾伯特,被無數次的巨響弄的心力交瘁,哭地喘不過氣。
小艾伯特接觸白鼠→敲鐵棒→ 巨響→被嚇到大哭
就這樣,華生漸漸將實驗推進到瞭第三步。這一次,他把小白鼠放到瞭小艾伯特的面前,卻不再敲鐘瞭。
但現在即使已經沒有瞭巨響的刺激,小艾伯特還是一看到小白鼠就想逃跑。小白鼠已經在他的腦子裡和痛苦,驚嚇,眼淚聯系到瞭一起。
A、B 實驗前後
恐懼產生瞭!
華生和他的助手們對實驗目前取得的結果非常滿意,他們不打算停下,還準備繼續擴展實驗。
下一個階段,他們想搞清楚小艾伯特會不會將對小白鼠的恐懼,延展到其它類似的物體和動物上。
小艾伯特對於他們來說,也許和那隻小白鼠一樣,隻是被實驗的動物,華生根本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刺激,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實驗又進行瞭大半個月,第十七天,華生帶瞭一隻活兔子到實驗房裡,放到瞭小艾伯特的面前。
小艾伯特一見到兔子就開始不可控制地大哭起來,對這些毛茸茸的東西,他已經有瞭不可逆轉的恐懼。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恐懼已經牢牢占據瞭他的內心。
華生對自己的實驗簡直是樂此不疲,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他強行植入的這份恐懼還能上升到什麼階段,小白鼠,兔子,狗、海豹皮的大衣,這些小艾伯特現在好怕的東西,被不斷放到他的面前。
可憐的孩子每次都無比驚恐,哭著想要逃開,拼命地想要爬走,但是參與實驗的大人們沒有給他一絲一毫逃離的機會。
有一次,華生戴上瞭一副有著大白胡子的聖誕老人面具,特意湊到小艾伯特眼前,觀察嬰兒的反應。
不出所料,嬰兒被嚇的嚎啕大哭,這個毛茸茸,恐怖的大臉像惡魔,帶給他最深的恐懼。華生很滿意," 現在,他連聖誕老人都害怕瞭。"
通過整個實驗,華生得出瞭自己想要的結論:人的恐懼,是可以被制造出來的。
當他得到瞭自己想要的實驗結論,小艾伯的噩夢終於可以告一段落。孩子滿一歲後,實驗終於停止瞭,被媽媽帶回瞭傢。
那給小艾伯特植入瞭恐懼的華生,是否能夠想個辦法解除嬰兒的恐懼呢?華生的答案是:我也想過,但是我實在是沒空啊,還有其他實驗要做。
華生把那個他折磨瞭無數日日夜夜的小嬰兒拋之腦後,他繼續作為一個成功心理學傢,撰寫著各種兒童教育方面的心理學讀物,還進入瞭廣告業,賺得盆滿缽滿,安享晚年,80 歲壽終正寢。
在華生繼續自己輝煌燦爛人生的時候,那個被他折磨,強行植入恐懼的小艾伯特,卻早早離開瞭人間。
當後來人們想要追蹤調查時,才發現,這個孩子,已經在 6 歲的時候就因為疾病去世瞭。他的一生無比的短暫,唯一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就是那個折磨他無數次的殘酷心理學實驗。
很多年後,心理研究者們重新審視瞭華生和他的小艾伯特實驗發現,研究的結果並不可靠。
從視頻和圖片資料觀察來看,小艾伯特並不是一個正常健康的嬰兒,有癡呆和殘疾的跡象。所以從最開始,這個實驗就站不住腳。很有可能,華生是為瞭取得自己預設的試驗結果,刻意選擇瞭一個不健全的孩子。
上世紀 70 年代,美國心理協會頒佈瞭道德規則,就是為瞭約束和小艾伯特實驗類似的研究行為,保護被實驗對象的權益。
但這些,已經和死去的小艾伯特無關瞭。
人類以科學的名義,突破道德底線,謀取學術和商業利益,以為科學是照亮黑暗的火把,其實是走入瞭更深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