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伊朗率先宣佈“伊斯蘭國”覆滅?

11-23

形形色色代理人的出沒,使得 " 伊斯蘭國 " 的覆滅非但難以成為恢復和平的開始,還會使剩餘的局中人野心進一步膨脹。

沒有人再關心阿佈 · 貝克爾 · 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生死:在從肉體上被最終消滅之前,這位 " 伊斯蘭國 " 最高領導人在政治上已經喪失影響力,和他所領導的恐怖組織一起走向瞭土崩瓦解。

2017 年 11 月敘利亞內戰最新控制范圍圖,灰色為 " 伊斯蘭國 " 殘餘部分,紅色為政府軍及其盟國控制區

2017 年 11 月 21 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通過電視講話宣佈:經過伊朗領導的國際什葉派武裝與敘利亞政府軍的聯合打擊," 伊斯蘭國 " 恐怖組織 " 已經從世界上消失或削弱 "。該組織在敘利亞占據的最後一個城鎮、位於幼發拉底河畔的阿佈卡邁勒(Abu Kamal)在 11 月 19 日最終被政府軍收復,殘餘的恐怖分子已不再占據有意義的地理空間,可能轉入小規模遊擊戰。與此同時,伊拉克政府也宣佈:" 伊斯蘭國 " 在敘伊邊境東側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已被攻克,恐怖組織在伊拉克境內建立 " 哈裡發國 " 的企圖被徹底挫敗。正在俄羅斯訪問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 阿薩德隨即高調表示:隨著 " 伊斯蘭國 " 的覆滅,敘利亞的 " 獨立和領土完整 " 得到瞭捍衛。

然而僅僅從伊朗政府迫不及待的聲明,以及正在索契舉行的秘而不宣的俄土敘三國領導人會談便可推斷:宣佈敘利亞 " 領土完整 " 的最終時刻遠未到來。截止到 2017 年 11 月最後一周,位於敘利亞西北方的伊德利卜省大部、阿勒頗省與土耳其的交界地帶,南部的德拉省大部以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帶依然處在各路反政府武裝的控制之下,整個敘利亞北部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的地區(西庫爾德斯坦)則在 " 北敘利亞民主聯邦 "(DFNS)的領導下,宣佈實行民族自治。從實際控制領土的面積看,巴沙爾政權的確處於 2012 年以來最有利的態勢,但庫爾德人地區獨立狀態的半永久化,意義顯然比勃然而興的 " 伊斯蘭國 " 更為深遠。

2017 年 10 月,受美國支持的庫爾德人 " 民主軍 " 收復 " 伊斯蘭國 " 偽都拉卡

事實上,伊朗之所以率先放出 " 伊斯蘭國已告覆滅 " 的消息,並極力強調這一成果是在政府軍和什葉派聯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已經帶有向國際輿論宣示正當性和標榜功勞的意味在內。其競爭的主要對象,便是庫爾德人 " 北敘利亞民主聯邦 " 以及武裝力量 " 敘利亞民主軍 "(SDF)。自今年春天汗謝洪化學武器事件以來,美國政府正在改變奧巴馬時代對敘利亞局勢靜觀其變的做法,將團結各派武裝力量、重點打擊 " 伊斯蘭國 " 設定為優先目標;與美方達成合作協議的庫爾德人,在其中表現尤為活躍。在 2017 年夏天收復 " 伊斯蘭國 " 偽都拉卡的作戰中,庫爾德 " 民主軍 " 的戰績引起瞭國際輿論的一致褒揚,使得幾乎被排除出幼發拉底河右岸的巴沙爾政府軍以及什葉派後盾不得不順勢跟進,在代爾祖爾省東部發動攻勢。而在一個星期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再度強調:盡管依舊不會采取實施地面直接介入,但美方希望吸取 2011 年倉促撤離伊拉克導致極端勢力蜂起的教訓,繼續對敘利亞局勢保持關註,避免與 " 伊斯蘭國 " 類似的恐怖主義勢力重生。換言之,美方肯定瞭庫爾德人政權對打擊 " 伊斯蘭國 " 的貢獻,並暗示將繼續支持這股穩定力量。而巴沙爾政權迄今為止尚未承認庫爾德人自治權力的合法性。故伊朗當局隻得直接出現,宣稱消滅 " 伊斯蘭國 " 的頭功因歸於什葉派聯盟。

受伊朗政府資助和武裝的什葉派志願軍已經成為巴沙爾政權最重要的軍事支柱。圖為德黑蘭街頭高舉真主黨旗幟和敘利亞國旗、呼籲支持巴沙爾政權的遊行隊伍

應當看到,在 2016 年春天俄羅斯從地中海撤出其海空軍力量的最精銳單位之後,敘利亞局勢中的站隊格局已經出現瞭微妙的變化。俄羅斯依舊是大馬士革政權的主要支持者,但普京的長期目標是以敘利亞 " 支點 " 撬動美俄關系的杠桿,而不是不計代價地維持阿薩德傢族的永久統治、並協助其從軍事上重新控制整個敘利亞。從這個角度看,俄美兩國在最關鍵的三大問題上立場恰恰不存在決定性分歧:敦促敘利亞政府進行改革,以安排一項能平衡各方勢力的和平進程;承認庫爾德人已經取得的半獨立地位,並給予其與 1992 年以後的伊拉克庫區(南庫爾德斯坦)類似的自治地位;削弱德黑蘭在沙姆地區的影響力,避免伊朗把敘利亞局勢發展成為席卷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什葉派攻勢的一部分。為瞭達成最後一項目標,俄羅斯已經出面協調,要求在進入德拉省 " 助剿 " 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之間設置 3.5 英裡寬的緩沖帶,避免擦槍走火。

2017 年 11 月 22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左)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

誠然,現階段俄美關系的狀態還遠未好到足以使兩國采取一致立場的程度,但俄羅斯對巴沙爾政權念茲在茲的軍事勝利,熱情程度著實有限。從今年秋天筆者在大馬士革實地觀察的情況看,內戰造成的大規模難民問題以及政府軍兵源的短缺已經暴露得淋漓盡致;若無外界的財政和軍事 " 輸血 ",巴沙爾政權根本不可能由守轉攻。而無論是將在明年 3 月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還是依舊暗流湧動的烏克蘭東部局勢,都會限制莫斯科投入敘利亞的資源的規模。11 月 22 日,在索契與伊朗、土耳其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普京再度流露出瞭希望各方協調一致以安排敘利亞過渡進程的意圖,顯然有見好就收、敦促巴沙爾當局接受現狀的傾向。

與之相反,伊朗及其武裝的國際什葉派志願軍已經取代俄羅斯海空軍,成為瞭現階段巴沙爾政權最主要的軍事支柱。目前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數在 3000~5000 人左右,另外還有至少 4000 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受伊朗資助)以及來自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的什葉派志願軍。與重視資源投入 " 性價比 " 的莫斯科不同,德黑蘭在事實上已經把對敘利亞的幹涉視作針對 " 國際遜尼派勢力和猶太人同盟 " 的政治反擊的一部分,並竭力慫恿巴沙爾當局繼續進攻剩餘的遜尼派反政府武裝控制區。這種寸土不讓的姿態,正在使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安全態勢繼續惡化:11 月 4 日,受伊朗支持的也門胡賽武裝向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發射瞭一枚 " 火山 "H2 型彈道導彈;沙特隨即逼迫正在該國訪問的黎巴嫩總理小哈裡裡(其政府內接納瞭真主黨成員,並對德黑蘭表示友善)辭職。而自今年入秋以來,以色列空軍已經多次空襲敘利亞中部政府軍控制下的防空導彈陣地和兵工廠,意圖喝止大馬士革—德黑蘭聯合陣線的軍事反攻。伊朗單方面宣佈 " 伊斯蘭國 " 勢力已遭其剿滅,顯然是在為其軍事行動的正當性作掩護,並且遠沒有就此罷手的態勢。

在敘利亞北部建立獨占性 " 安全區 " 的土耳其陸軍裝甲部隊

另一方面,盡管自 2016 年夏天以來,土耳其已經被俄羅斯視為分化美國的中東同盟、協助解決敘利亞問題的重要夥伴,但安卡拉的戰略利益與莫斯科和德黑蘭又有不同。盡管歷來視大馬士革政權為仇讎,但埃爾多安顯然更加擔心西庫爾德斯坦自治可能給土耳其國內的分離主義運動造成鼓舞——被土耳其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的 " 庫爾德工人黨 ",正是北敘利亞聯邦的主要規劃者,其領導人和武裝力量長期在敘利亞北部活動。2016 年 8 月,土耳其派兵進入敘利亞北部,在曼比季以西建立瞭 " 安全區 ",甚至要求駐紮在阿夫林州(由庫爾德人武裝控制)一帶、試圖穩定局勢的俄羅斯和美國小股特種部隊撤出。在 11 月 13 日,埃爾多安再度重申不希望有第三國勢力在阿夫林州存在。安卡拉在庫爾德人問題上的強硬力量,無疑還將給敘利亞問題帶來新的變數。

無需贅言,敘利亞內戰已經演變為 21 世紀的 " 三十年戰爭 "。形形色色代理人的出沒,使得 " 伊斯蘭國 " 的覆滅非但難以成為恢復和平的開始,還會使剩餘的局中人野心進一步膨脹。在 9 月的大馬士革街頭,我曾親眼看到把守街頭崗哨和檢查站的已經不是制服整齊的精銳武裝,而是穿著格子襯衫和舊馬甲、斜挎油漆斑駁的 AK-47 突擊步槍的四五十歲中年人。在這個已經精疲力竭的古國,仇恨、沖突和死亡依然在繼續。

(圖片來自網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