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愈演愈烈的 " 毒雞蛋 " 事件使整個歐洲人心惶惶。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作為歐洲最大的雞蛋生產國,從荷蘭流出的含有氟蟲腈的毒雞蛋已經流向 16 個歐洲國傢和香港的食品市場。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在英國,這些 " 毒雞蛋 " 可能已經潛伏幾個月瞭,數量大約有 70 萬枚。未來,這一數字可能會飆升至上百萬。
這些從荷蘭流出的 " 毒雞蛋 " 是在非法條件下生產的。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報道,受污染的荷蘭養殖場使用的是一傢比利時企業私下生產的殺蟲劑,殺蟲劑中就含有氟蟲腈。
氟蟲腈是一種可殺滅跳蚤、蟎和虱子的化學品,大量攝入後將對人的肝、腎及甲狀腺功能產生損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有 " 中等毒性 " 的化學品。按照歐盟法律,氟蟲腈不得用於畜禽養殖過程中,食品中的氟蟲腈殘留不能超過每千克中 0.005 毫克。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事件發生後,歐洲各國一邊努力淡化影響,一邊甩鍋甩得不亦樂乎。
英國食品標準局表示,毒雞蛋對公眾健康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遭到各方質疑。
現在,歐洲各國以及香港都要求超市、商店下架從荷蘭進口的雞蛋以及含有雞蛋的食品,如三明治、沙拉等。
這些不合格的雞蛋數量龐大。比利時、荷蘭、德國超市裡需下架的雞蛋加起來可達數百萬枚;法國農業部則要求下架該國四月以來售賣的 25 萬枚雞蛋。
養雞場內大量雞蛋被銷毀。
而這次的下架行動規模原本不必如此聲勢浩大。
媒體曝光稱,荷蘭和比利時官方對此次大規模污染事件早已知情。荷蘭在去年 11 月就已知曉這起醜聞,但是隱瞞瞭將近 8 個月,直到今年的 7 月 20 日,才將此事告知歐盟;比利時今年 6 月就知曉這起大規模污染事件,但為瞭刑事調查,兩個月來一直瞞著這件事。
荷蘭、比利時兩國甚至互相推諉責任。上周,比利時農業部長在議會聽證會上指責荷蘭早就知道雞蛋污染的問題,卻沒有及時發出警報," 荷蘭這樣一個雞蛋出口大國不能傳遞出此類信息,這是真正的問題。" 荷蘭卻表示拒絕背鍋。荷蘭當局表示,雖然去年 11 月時確實聽到過一點風聲,但當時沒有跡象表明食品安全存在危險。
一位歐委會衛生與食品安全專員呼籲各國停止 " 彼此推鍋,互相指責 " 的行為,認為這對解決問題 " 沒有任何幫助 "。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專門針對 " 毒雞蛋 " 事件召開會議。諷刺的是,這場會議將在被稱為 " 太空蛋 " 的歐盟新總部進行。
目前," 毒雞蛋 " 事件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佈魯塞爾一名發言人表示,現在情況 " 瞬息萬變 "。上周四,已經有兩人因欺詐被逮捕。
荷蘭食品在全世界都擁有良好的口碑。2014 年,牛津樂施會就稱,荷蘭擁有全球最營養、豐富和健康的食品。
當地女王節上,荷蘭王儲 Willem-Alexander 為觀光客捧上美食。
這次的 " 毒雞蛋 " 醜聞無疑令荷蘭引以為傲的食品行業蒙羞,消費者信心受損不可避免。此外,歐洲商傢還必須承受商品下架、銷毀的損失以及高昂的檢測成本。目前,歐洲正常雞蛋的價格已大幅飆升,整個食品行業也將因此受波及。
不過,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大可放心。早在 8 月 6 日,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網就發佈消息稱,包括荷蘭在內的歐盟各成員國的新鮮禽蛋和禽蛋產品均尚未獲得檢驗檢疫準入資格,不能向中國出口。
中國歷時 7 年建立起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久前正式發佈,涵蓋瞭八個方面,1224 項食品安全國傢標準。被稱為 " 最嚴謹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
但是,中國食品安全卻在海外受到無端詬病。
今年 4 月,一則關於 " 中國假雞蛋 " 的帖子在新加坡社交網絡上火瞭。
發帖人聲稱,自己在一傢咖啡店吃的這份雞蛋," 蛋黃異常的硬,蛋白像水,味道怪怪的,像假雞蛋 "。又因為咖啡店裡工作的都是中國人,由此斷定," 中國制造的假雞蛋來到新加坡瞭!" 發帖人還在帖子中附上瞭照片和視頻,煞有介事。
此事在新加坡網絡上瘋傳,新加坡農糧局便展開調查。結果顯示," 假雞蛋 " 是真雞蛋,產地是馬來西亞。隨後," 中國假雞蛋 " 的發帖人刪貼,還狡辯稱,發帖 " 隻是想提高人們的警惕 "。
去年 12 月,尼日利亞海關查獲 2.5 噸 " 塑料大米 "。當時,不少西方媒體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
中國當然不會被外國媒體隨意抹黑。有中國駐尼日利亞的官員指出," 塑料大米 " 和真大米的分別一眼就能看出,何況尼日利亞本身就產大米," 塑料大米 " 的成本又比大米高,偷運 " 塑料大米 " 能有什麼賺頭?所謂中國進口的 " 塑料大米 " 不過是謠傳而已。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還是需要通過質檢部門等正規機構來保證,瞞報與謠傳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