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爆發戰爭將重傷兩國經濟?或許沒那麼簡單

08-13

編者按:

1962 年,中印之間曾有一段短暫的邊界沖突。55 年後,在洞朗邊界區,中國同印度再次展開軍事對峙。從 6 月開始的對峙已經持續瞭近兩個月,沖突一觸即發。

盡管很多國際問題專傢卻堅信,中印不會爆發戰爭。兩國有太多的共同利益,一旦爆發戰爭,對雙方打擊巨大。但鳳凰國際智庫印度觀察員發現,中國對印度存在著巨額貿易逆差。這也是印度 6 月以來對華進行 " 反傾銷 " 調查的原因之一。

中國對印度出口約 41100 億盧比,而印度對中國出口僅 6800 億盧比,相當於雙邊貿易總額的零頭。印度媒體認為," 中國對印度長期經濟上的貿易逆差意味著雙方一旦開戰,經濟上的損失印度足以承受。"

如今,印度當地人對中國的態度究竟如何?中印對峙以來,為何印度官方和媒體輿論卻保持瞭 " 高度克制 "?本期《與世界對話》欄目,鳳凰國際智庫印度觀察員將結合自己在印度的觀察和分析,對此進行解讀。

中印邊境對峙引發印度國內不滿,印度民眾焚燒中國國旗以示抗議。(法新社 AFP)

中印對峙近 2 個月,雙方敵意升高

印度簽證怎麼辦?這是最近在印度的中國人朋友圈裡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最近,上海某旅行社的業務員向鳳凰國際智庫觀察員訴苦,他們代理的印度商務簽證送簽後大多數被退回,這兩周沒再接收新的簽證代理業務。多傢代理商也紛紛發通知,稱 " 由於中印關系的問題暫時不送包簽,具體情況需要等通知。最近使領館卡得很緊,大多數申請者都被要求面試,還限制瞭代理送簽的人數 "。

印度政府的不自信使其對中國企業或中國公民的抵制情緒在簽證辦理上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根據新規,印度放寬外國遊客簽證標準但簽證費上漲。而實際上對中國人的簽證並沒有放寬。據廣州一些旅行社透露,年前被拒簽的中國人不在少數。此外,中國訪客如果護照上有任何類型的巴基斯坦簽證,申請印度簽證將變得極為艱難。

邊境對峙的近兩個月中,印度官方對中國人始終抱有戒備和抵制的情緒。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也不得不發出警示,提醒在印、即將來印中國公民密切關註當地安全形勢,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安全防范,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某國企向智庫觀察員透露,總部已經來電話讓在印度員工全部撤回。

在印度南部港口城市金奈出差的小張似乎顯得比較淡定,她介紹說:" 由於最近好些朋友同事轉文章給我,提醒我在印度註意安全早點回國,被關心的感覺很溫暖,由衷感謝。目前來看印度國內的新聞報道的確把這件事上升到一個比較嚴肅的事件,好在大部分的印度民眾情緒還比較穩定。當地的司機師傅甚至會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安慰我們:No worries, we are friends!"

目前在印度華人並未有因局勢緊張而受到傷害的案件,但由於兩邊對峙仍在持續,還是令部分在印華人憂心忡忡。7 月 27 日,兩名臺灣大學生在西姆拉申請進入許可證時,遭當地基層官員以護照上有 "China" 為由,拒絕發放進入許可證。兩名大學生隻好求助臺駐印度代表處,耗費很長時間後當地官員方才同意核發進入許可證。

經常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出差的華人陳先生最近也有所擔憂," 昨天去市場買東西時也被一些印度當地人問三問四,感覺很不自在。" 前兩天在港口城市維薩卡帕特南的一傢酒店居住,被當地警察盤問,要求出示身份和工作證明,讓陳先生產生瞭早點忙完回國的想法。

印度對華長期貿易逆差,經濟損失可不計

印度 ABP 新聞曾對中印兩國目前的貿易狀況進行分析:兩國貿易總額 48000 億盧比;印度出口到中國的總額約 6800 億盧比;而中國出口到印度的總額約 41100 億盧比。雙方的貿易大頭都是中國出口印度,印度對中國的出口額隻是雙邊貿易總額的零頭。

印中貿易逆差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2000 年,印中貿易逆差額僅有 2.1 億美元,到 2015 年已激增至 448.7 億美元,年均增速達 43%。目前,中國已位列印第一逆差來源國。《2016 年中印雙邊貿易報告》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電子機械設備、礦物燃料、醫療外科儀器等高技術或大宗產品,而印度主要出口中國的產品則是天然珍珠、棉花紡織品、皮毛皮革等輕工業產品。

巨大的貿易逆差成為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的重要誘因。6 月 26 日,在印度商工部的印度反傾銷和聯合稅收總局宣佈對中國進口的聚酯高強力紗線進行反傾銷調查。近日印媒稱,印度反傾銷和聯合關稅總局將再次開啟一項調查,以確定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向印度傾銷的太陽能電池板是否正對印度國內相關行業造成損害。

報道稱,目前印度國產太陽能電池的裝機容量約為 1386 兆瓦。就總體太陽能發電能力而言,超過 75% 依賴中國產電池,15% 依賴美國產品,其餘則依賴國內產品。所以一旦案件成立,將會對中國太陽能企業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時也有利於發展本國的制造業。

除此之外,由於受極端民族主義的影響,有中資企業的工廠和廣告牌遭到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打砸,班加羅爾更是出現瞭拉開條幅公開呼籲抵制中國產品的遊行隊伍。據觀察員瞭解,孟買市一個校長群體倡議學生們不要在學校使用中國產文具,他們希望學生明白其中意義,並激起他們的愛國情緒。

中美之間同樣存在政治不信任,但極為密切的經濟關系和文化交流使兩國很難真正 " 撕破臉 "。相比中國對印度,印度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並不大。因此 ABP 新聞認為,長期經濟上的貿易逆差意味著雙方一旦開戰,經濟上的損失印度足以承受。

印度官方和媒體輿論的 " 高度克制 "

中印在洞朗的邊界對峙已經持續瞭 7 周,是 1962 年中印邊界戰爭之後兩國對峙時間最長,性質最嚴重的一次對峙事件。自 16 年下半年以來,中印關系開始下滑。2016 年 7 月,新華社三名記者被印度驅逐,2017 年 5 月在北京舉行的 " 一帶一路峰會 " 印度以 " 中巴經濟走廊 " 涉及領土關切為由拒絕參加。

然而,智庫觀察員發現,印度官方以及媒體此事對於這件事情的表現卻是反常的低調和冷靜。對峙事件發生在 6 月 18 日,但是不同於以往的大小版面頭條滾動炒作,印度媒體對此竟一直沒有報道,反而是中國媒體於 6 月 26 日首先報出這一事件,才引起公眾的關註。隨後中國媒體更是加強瞭對印的輿論攻勢,人民日報、新華社分別發表社評批判印度並表示,中印雙方沒有談判空間,唯一解決方法是印方撤軍。

8 月 2 日,任國強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方的 " 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 "。在中印對峙近兩個月中,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曾多次強硬表態。相比之下,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直到對峙一個月後,才首次發聲表示國際社會對印度的支持,但在隨後的例行記者會上,又對記者關於哪些國傢支持印度的追問避而不答。

近日,印度前駐華大使任嘉德表示,從印度官員近日的表態中看到,印度政府希望雙方開展對話為局勢降溫。印度官方與媒體的克制和低調與內部改革和矛盾有關。印度正處在經濟改革發展關鍵期,看似混亂中有序的外表下也潛藏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地方分裂主義冒頭的暗流湧動。如果真的激發印度盲目又熱血的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恐怕戰爭還沒有打起來,印度已經無法從國內不斷後院起火的泥潭裡抽身瞭。

此次對峙事件雖然還沒有上升到兩國武力交惡的層面,但觀察員在印度能夠明顯感受到兩國原本就脆弱的民間友好的基礎正在瓦解,誤解和積怨逐漸加深。由於中印敏感特殊的政治外交關系,印度的專傢學者則大多觀點激進。盡管目前來看兩國開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負面的影響也很難再短時間內消除,尤其是經貿往來將變得舉步維艱。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