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大選:極右根基可有幾十年呢

10-18

【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朱宇方】

奧地利國民議會選舉於 10 月 15 日下午結束投票。初步計票結果顯示,現任奧地利外長塞巴斯蒂安 · 庫爾茨領導的奧地利人民黨(人民黨)獲得 31.6% 的選票,將成為下屆國民議會第一大黨。這意味著現年 31 歲的庫爾茨將成為歐洲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一時間,媒體上遍佈庫爾茨閃著碧眼的英俊相片。

當地時間 2017 年 10 月 15 日,奧地利維也納,塞巴斯蒂安 · 庫爾茨慶祝贏得大選。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然而在這一片悅目的背後,被極右民粹主義陰霾緊緊籠罩的奧地利政壇卻難以令人釋懷。

在這次選舉中獲勝的人民黨是傳統的中右翼政黨。它於 1945 年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建立時組建,前身是 1887 年成立的奧地利基督社會黨。其政治理念和選民階層與德國剛剛在聯邦議院大選中獲勝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相似。

而值得註意的是,社民黨與極右民粹主義政黨奧地利自由黨(自由黨)在本次大選中的得票率非常接近,都略超 26%,由於信選選票尚未完成統計,究竟哪個政黨將是第二大黨,目前尚不明瞭。

庫爾茨已經表示,將與進入議會的所有政黨就聯合執政進行磋商。盡管再次與社民黨組成 " 大聯盟 " 政府仍是選項之一,但在兩黨聯合執政 10 年後,再次組建大聯盟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大。本屆大聯盟政府本應執政至 2018 年秋季,正是因為執政兩黨出現分歧,今年 5 月庫爾茨當選人民黨主席後宣佈退出聯合政府,奧地利才於今年 10 月提前舉行大選。

雖然庫爾茨的競選廣告如時尚大片般充滿年輕活力,但他的政治立場相當保守,而在難民政策上的強硬態度更是他除瞭顏值之外的另一塊競選招牌。在擔任奧地利外長期間,他就反對大規模接納難民,主張削減外國人福利金,甚至建議在地中海的小島上收容和隔離難民,阻止他們抵達目的國。他曾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說:" 錯誤難民政策的紙牌屋終將崩塌。"

因此各界廣泛預期,庫爾茨可能與極右民粹主義的奧地利自由黨結盟,聯合執政。一旦認清庫爾茨執政夥伴的面目,可能就不會再用白馬王子的童話套路來想象奧地利政壇。

在本次競選中,奧地利自由黨的主張是:防止國傢 " 伊斯蘭化 "、拒絕新移民享用社會福利、增加一般傢庭所得,右翼民粹主義立場十分清晰。而觀其歷史就會發現,成立於 1955 年的奧地利自由黨不僅是歐洲成立時間最長的右翼民粹政黨之一,還赫然擁有深厚的納粹背景,稱其為 " 極右 " 毫不為過。

約爾格 · 海德爾

自由黨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人物無疑是 1986 年當選為黨主席的約爾格 · 海德爾。他是徹頭徹尾的親納粹分子,曾多次高調表達對希特勒的贊賞。但正是在他的領導下,自由黨在奧地利政壇蒸蒸日上,從之前支持率從未突破個位數的在野小黨一躍成為能與人民黨和社民黨公然叫板的第三支重要政治力量。在 1999 年的大選中,自由黨的得票率飆升至 26.9%,成為議會第二大黨,並於次年與人民黨組建聯合政府。奧地利因此遭到國際社會的激烈譴責,美國、以色列等國甚至召回駐奧大使,而歐盟的 14 個國傢則聯合對奧地利實施外交制裁,並在歐盟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有關民粹主義的大爭論。一時間,奧地利 " 四面楚歌 ",國際輿論稱之為 " 海德爾現象 "。

其實海德爾並不是什麼橫空出世的親納粹分子,他根植於自由黨積淀深厚的納粹主義土壤。

自由黨的前身是成立於 1945 年的 " 獨立者聯盟 ",許多成員是在戰後議會選舉中沒有選舉權的前納粹分子。而自由黨正式成立後於 1956 年選出的首任黨主席安東 · 萊恩特哈勒曾任納粹黨衛軍旅長,並因納粹罪行服刑三年。在上任黨主席的就職演說中,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德意志民族主義立場:" 國傢思想從本質上說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歸屬感。" 而自由黨名稱中的 " 自由 " 二字指的正是民族自由主義。

2000 年與人民黨聯合執政也並非自由黨首次入閣。自由黨的首次執政經歷是在 1970 年。在時任黨主席——前納粹黨衛隊高級將領弗裡德裡希 · 彼得的帶領下,自由黨與社民黨聯合組建少數派臨時政府,直至 1971 年新的國民議會選舉。第二次執政是於 1983 年至 1986 年與社民黨組建聯合政府。1986 年因為海德爾當選黨主席,社民黨終止瞭聯合政府。

" 海德爾現象 " 爆發之後,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海德爾被迫辭任黨主席,自由黨的支持率也一落千丈,但 2015 年歐洲難民危機卻又使其重現生機。

在 2016 年的奧地利總統選舉中,自由黨候選人諾伯特 · 霍費爾在首輪投票中以 36.4% 的高票遙遙領先,位居第二的綠黨候選人亞歷山大 · 范德貝倫得票率僅 20.4%。雖然在歷經三輪投票之後范德貝倫最終獲勝,艱難地 " 讓奧地利人在世人面前保住瞭面子 ",但極右民粹主義者距國傢元首之位僅一步之遙,這不得不令世人震動。

2016 年 5 月 23 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亞歷山大 · 范德貝倫當選後對媒體講話。新華社記者 錢一 攝

納粹思想得以在戰後的奧地利政壇存在和發展,有歷史的原因。二戰時期,奧地利人對納粹的支持和同情並不遜於德國。在納粹德國完成對奧地利占領後一個月進行的全民公決中,贊成祖國並入希特勒德國的票數竟高達令人難以置信的 99.73%;奧地利軍隊中 90% 以上的軍官自願宣誓加入納粹德軍;在希特勒政權統治奧地利的七年內,奧地利納粹黨徒的數量從 8 萬人激增至近 69 萬人,占總人口的 11% 以上,與德國持平。然而在戰後,曾以 " 英雄般禮遇 " 把希特勒迎進維也納的奧地利卻搖身變成瞭納粹的 " 第一受害者 ",躲過瞭戰後嚴格的納粹肅清。因此,與歐洲其他國傢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相比,奧地利自由黨受納粹思想的影響更為深重,政治主張也更為激進。

如今,自由黨不僅在奧地利國內政壇風生水起,而且自 1995 年就已進入歐洲議會,與法國國民陣線、德國另類選擇黨、英國獨立黨、意大利北方聯盟等右翼民粹政黨組成 " 國傢與自由的歐洲 " 黨團,在歐洲層面發揮政治影響力。

本次奧地利大選雖然是傳統中右翼政黨人民黨獲勝,但在表面的平穩之下,右翼民粹主義思潮暗流湧動。從庫爾茨的保守政治立場和競選主張可以看出,原本與德國基民盟頗具相似性的奧地利人民黨並沒有像基民盟那樣逐步趨中,而是向右偏轉。如果庫爾茨選擇與自由黨聯合執政,將意味著右翼勢力在歐洲又邁進一步。因此,在庫爾茨鋪天蓋地悅目靚照的背後,歐洲上空日益濃重的極右民粹主義陰霾,恐怕更值得我們關註和憂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