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太空競賽,鹿死誰手還說不定

11-23

【編譯 / 觀察者網 徐乾昂】隨著中國在空間技術上取得的各種突破,近年來,外媒一度懷疑,是否美國在與中國的 " 太空角力 " 中在逐漸失去優勢地位。11 月 22 日,彭博社專欄作者 Adam Minter 發表題為《中國尚未贏得太空競賽》的文章,稱雖然美國政府的官方太空項目的確 " 止步不前 ",但就技術而言,與美國私營公司相比,中國的優勢體現甚微。

彭博社報道截圖

文章指出,中國僅用 20 年的時間就建立起堪稱世界第二先進的太空計劃,僅次於美國。如果說在本世紀中葉,中國可以達到 " 派遣核動力太空船往返星際,在采礦殖民地間運送工人,這可能不僅僅是一種中國官方的宣傳 "。

此前就有美國高級軍官、戰略分析人士警告,說中美的 " 太空競賽 " 之爭,隨著北京在空間技術上取得的各種突破,華盛頓逐漸敗下陣來。不過就外太空的商業未來而言,與中國角逐的不隻有美國和俄羅斯:一些私營企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藍色起源有限 Blue Origin LLC)才是真正的對手。

Minter 承認,與中國相比,美國的太空計劃確實 " 止步不前 "。自 1972 年登月以來,美國人從未離開過近地軌道;造價不菲的國際空間站利用率不足;重返月球計劃在近 20 年內也沒啥消息。最糟糕的是,美國太空宇航局 NASA 目前的計劃(包括建造新的火箭、把美國人送出地球軌道等)早已滯後多年,資金預算嚴重超支,美國國會內部對此將信將疑。

另一方面,在 2003 年 10 月,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 F 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實現運用國產火箭完成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傢。" 嫦娥 " 系列工程的開展,使得中國可以對月球進行勘測,並增加瞭采集月球表面樣本、運行載人空間站等 " 野心勃勃 " 計劃的可能。另外,如果目前的國際空間站不被替換、或者延期使用," 那麼 2024 年後,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人類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

國際空間站,圖自 NASA

不過文章指出,中國目前的太空計劃隻是在重復其他國傢在幾十年前取得的成就。Minter 表示,中國似乎是在遵循 NASA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制定的計劃模板(即載人航天 - 月球計劃 - 空間站的計劃鏈)。即便是作為中國最 " 大膽的想法 ",為往返星際間的太空船研發核動力引擎,也不是什麼新主意。從 1955 年開始,美國就著手開展自己的核動力火箭計劃,但由於經費問題,國會在 1973 年不得不將其終止。

Minter 表示,如今太空科研領域的先鋒軍已轉移至私營部門。尤其是美國的 SpaceX 商業火箭,不僅造價低,而且研發進度快。他們正著手在 2030 年前將人類送往火星的項目,領先中國一大截。

SpaceX 獵鷹 9 號回收火箭垂直降落至海面發射平臺

還有 Jeff Bezos(亞馬遜公司 CEO)的藍色起源公司,他們已經成功測試瞭由液體天然氣為燃料的 BE-4 火箭引擎,為人類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駐地邁出結實的一步。

BE-4 火箭引擎 @視覺中國

此外,總部美國內華達州的 Bigelow 航天公司,計劃在 5 年後將一個 " 充氣膨脹式 " 的空間艙(可供生物居住)送入近月軌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私營企業的太空計劃進程,也比 NASA 為首的美國政府項目快不知道多少年。舉瞭例子,根據 NASA 自己的分析,開發 SpaceX 的獵鷹 9 號運載火箭,需要 17 到 40 億美元的經費。而 SpaceX 僅用 3.9 億美元就做到瞭。

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 @視覺中國

所以,Minter 認為,有關中國是否已在世界 " 太空競賽 " 中笑傲群雄,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中國太空項目的)透明程度不高,導致很難考證其研發效率,特別是研發經費的處理。"

文章總結道,對於太空領域的開發,中國政府的態度還是比較保守。" 中國似乎還不是很不瞭解私營企業相對國傢太空機構來說,有先天優勢。" 近年來,中國本土另外又誕生瞭很多太空探索計劃(快舟、零壹、馭龍等),但是政府似乎不原容忍在這個市場出現的過多競爭。此外,在中國政府和中國的私營公司進行首次嘗試前,以 SpaceX 為首的商業 " 太空探索團隊 " 早已起航,在這場太空競賽中,美國仍可能獲勝。

2015 年 12 月,9 深圳馭龍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盧玉龍發佈其私人太空探索計劃,為某手遊造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