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總統寶座,特朗普隻能對普京說抱歉

08-03

【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逸群】

8 月 2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瞭制裁俄羅斯、伊朗和朝鮮三國議案。該議案此前於 7 月 27 日獲得瞭參議院幾乎全票通過。伊朗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遭到 " 火力全開 " 的靶子,特朗普(至少在表面上)要與伊朗惡化關系的態度鮮明,此次遭到美國制裁並不奇怪。朝鮮在今年絲毫不給美國面子,頻繁試射導彈,讓特朗普政府忍無可忍,遭制裁亦是情理之中。惟獨俄羅斯,是特朗普政府起初希望改善關系的對象,兩國關系卻在今年繼續下行,越發疏遠。

此次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更為嚴厲,不僅包括奧巴馬時期對俄的一系列制裁措施,還將有 " 幹預美國大選 " 嫌疑的俄羅斯實體納入制裁范圍,特別是此輪制裁涉及到對俄石油開采和能源出口管道建設的限制。

俄羅斯經濟結構多年來難以改變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的狀況,盡管當前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告別瞭暴利階段,但俄羅斯還是不得不繼續指望多出口石油天然氣賺取稀缺的外匯。俄天然氣主要出口歐洲國傢,對俄制裁無疑將影響俄羅斯從歐洲市場獲利。當然,這次制裁對歐洲打擊同樣嚴重,天然氣資源短缺的歐盟各國因而亟需尋找替代的能源供應方。目前,傳出美國將全力對歐供氣的消息,但時效性和可行性還有待觀察,畢竟特朗普政府做的 " 坑 " 歐洲的事已經不少瞭。

針對美國的猛烈制裁,俄羅斯方面也毫不示弱。據報道,俄羅斯將裁減美駐俄使館工作人員人數,並限制美國使館對莫斯科一些場所的使用。

美俄關系如今可謂降至一個新的冰點。不禁令人想起,特朗普政府曾經在緩和與俄關系上曾被寄予厚望。上臺前後,特朗普也頻頻對俄羅斯表示 " 善意 "。這樣一屆頻繁被人們貼上 " 親俄 " 標簽的美國新政府,卻做出瞭繼續惡化兩國關系的舉動。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特朗普在美國政治內鬥中窘迫狀況的反映,另一方面體現出美俄關系的長期惡化態勢積重難返。

" 特朗普不會在對俄制裁上與參眾兩院對抗 "

特朗普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上臺伊始就麻煩連連的總統。民主黨對他的勝選懷恨在心,對他 " 舞弊 " 上臺的指控不絕於耳。特別是 " 俄羅斯黑客幫助特朗普獲勝 " 以及 " 特朗普通俄 " 這兩大指控壓得他坐立不安。也許是為瞭早日洗刷 " 通俄 " 的罪名,特朗普政府在今年多次對俄羅斯發表措辭嚴厲的抨擊,如今簽署制裁法案,亦有助於其證明自身清白。

但特朗普的壓力不僅來自於民主黨,共和黨人士對俄羅斯的仇視絲毫不亞於民主黨。甚至可以說,民主黨懟俄羅斯,其中包含著打擊特朗普的成分,而共和黨對俄羅斯的怨恨,要更為純粹一些。共和黨中的鷹派一向將沖突對抗掛在嘴邊,何況美俄關系的惡化就是從共和黨小佈什時期開始的。如今共和黨的權威大佬們,特別是麥凱恩等強硬派還放言 " 俄羅斯是比 IS 更危險的敵人 "。與俄羅斯對抗已然是多數共和黨人士的共識,因此制裁俄羅斯的議案能夠幾乎全票通過,證明民主、共和兩黨在反俄方面很有交集。

正如俄羅斯專傢所指出的,特朗普不會在對俄制裁上與參眾兩院對抗。特朗普作為 " 政治素人 ",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顯得勢單力薄。他迎合多數人意願加大對俄制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若不然,他 " 通俄 " 的罪名恐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加之其如今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對俄關系方面已經不是他著重考慮的瞭。

不僅是朝堂之上,甚至在美國民眾中間,與俄羅斯對抗都成為瞭一種 " 政治正確 "。前不久一名俄羅斯乘客在美國坐飛機時,不僅遭到周圍美國人 " 侵略者 " 的辱罵,還竟然被航空公司人員趕下飛機。可見美國人對俄態度的惡化從小佈什時期開始,歷經十年,已經在美國朝野各界根深蒂固、積重難返。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美俄關系的惡化由來已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東歐國傢被接納入北約起,俄羅斯就深刻感受到自己與西方世界的緩沖區開始消失。美國支持的 " 顏色革命 " 在多個獨聯體國傢成功爆發,更是讓俄羅斯的緩沖區和 " 後院 " 喪失殆盡。但彼時俄羅斯還不敢與美國撕破臉,對於 " 顏色革命 " 的襲擾隻能兵來將擋,無法根除。但是,當幾個 " 顏色革命 " 成功的國傢開始挑戰俄羅斯的權威時,俄羅斯的怒火就控制不住瞭。

2008 年,經過瞭 " 顏色革命 " 洗禮的格魯吉亞發動收復南奧塞梯的戰爭,結果一敗塗地,作為 " 大哥 " 的美國必然要對其力挺,而俄羅斯卻在美國面前毫不退讓,不禁讓美國感受到俄羅斯再也不是畏懼於自己的 " 小夥伴 "。美俄關系從南奧塞梯戰爭開始正式惡化,雙方政界減少往來,民間互不信任的聲音漸起。

小佈什帶著 " 美俄關系惡化 " 的政治遺產退休,新上臺的民主黨人奧巴馬打著 " 改變 " 的旗號,躊躇滿志要化解美俄矛盾。一開始,美俄關系升溫迅速,奧巴馬也改變瞭小佈什時期主動在別國挑事兒的作風,美俄在軍事、貿易方面成果顯著。

出人意料的是,2011 年 " 阿拉伯之春 " 在中東爆發,事件由頭雖不是美國挑起,但奧巴馬政府還是不願放棄這個 " 擴展民主 " 的時機,利比亞政權被推翻,敘利亞陷入內戰,威脅到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特別是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軍事基地。但普京考慮到美俄關系升溫的大局,隻能得過且過。

但到瞭 2013 年年底,政局長期動蕩的烏克蘭再添變數,烏克蘭親西方派發動瞭第二次 " 顏色革命 ",將有親俄傾向的亞努科維奇驅逐。這一次美國照例對烏親西方派予以支持,俄羅斯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就有瞭俄羅斯吞並克裡米亞,以及在烏東部挑起沖突的事件。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報復可以理解,但是吞並克裡米亞,成為瞭雅爾塔體系建立後,第一次有國傢明目張膽成功吞並別國領土的行為,這令西方世界無法接受。隨即,奧巴馬開始對俄嚴厲制裁,將俄羅斯趕出 8 國集團,不與俄羅斯領導人見面。美俄關系惡化至今。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俄關系的惡化由來已久,如果追究其中責任,雙方都有不當之處。美國長期在俄羅斯周邊搞顛覆活動,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則直接吞並他國領土,犯瞭國際秩序的大忌。但如果論誰的責任更大,顯然是美國。俄羅斯曾經願意與美國和睦相處,但美國為什麼總要在俄羅斯周邊 " 搞事情 "?一是美國對傳播 " 民主 " 有著偏執般熱心,二是美國抱著遏制俄羅斯的冷戰思維不放,三是垂涎於俄羅斯中亞的油氣資源(這一條目前已不太重要)。

美俄關系穩住為先

如今對特朗普而言,改善對俄關系幾無可能,但與俄羅斯真的兵戎相見也不可能。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且與中國關系不斷加強,何況美國現在還要處理中東、亞太的眾多爛攤子,攻擊俄羅斯顯然與美國的能力和精力不匹配。

有分析指出,當前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政策是以穩住為先,不能丟失既得利益,但也不再令局勢升級。比如在敘利亞,美國不再支持多數反對派組織,因為這些組織有變成恐怖分子的危險,但是美國繼續支持庫爾德人武裝,利用他們與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勢力對抗,保住美國在敘戰果。又如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嚴守現狀,繼續支持烏克蘭政府,但也不挑動後者攻擊親俄武裝。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做到 " 穩住 " 局面,既減輕瞭美國的多線作戰壓力,又不至於丟掉海外利益,的確是明智之舉。

當然,目前許多對外政策特朗普決定不瞭,特別是對俄制裁方面。但是,美國國會也不敢與俄羅斯狹路相逢,畢竟那將是以美國自身命運為代價的冒險。因此,美俄關系雖然緊張,但還是以 " 冷戰 " 為主,正面、武力對抗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俄保持 " 冷戰 ",互相制裁,對於美國而言自然不會有什麼損傷。美國自身地大物博,經濟發達,對俄羅斯沒有多少所求。俄羅斯雖然屢次在制裁中遭遇重創,但畢竟已經習慣瞭經濟困難的生活。而且事實證明,普京的政治實力並沒有因為經濟制裁而垮掉,俄羅斯多數人當前也並不敢因為經濟形勢不好去推翻普京的統治。何況以俄羅斯人強烈的自尊心,即使政局發生變化,俄羅斯民族與西方的對抗還會延續。

不過,美俄關系長期緊張還是會對其他很多國傢造成負面影響。歐洲恐將失去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中東則繼續在代理人戰爭中生靈塗炭。因此,美俄矛盾對國際社會的打擊不小,如果雙方能盡早做出改善關系的努力,對世界將大有裨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