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性侵兒童者這樣做,大快人心!

11-09

當地時間 11 月 1 日,美國國務院開始強制註銷登記在案的性侵兒童犯護照,並要求他們申請一本標示前科的新護照。這個標示將印在護照封底內面,內容為:" 持有人曾性侵未成年人,依美國法律為性犯罪者 "。

也就是說,美國登記在案的性侵兒童犯,未來出國時必須使用標記有以往犯罪記錄的護照。

從今往後,性侵兒童的罪犯不論走到哪裡,都像臉上被刺字那樣的打上 " 犯罪烙印 "!

同時,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登記的犯罪者將無法持有護照卡,因為這些卡不能被標記。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上周四說,被關押的兒童性犯罪者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護照,直到國務院通過信函通知他們這些護照已被撤銷。

" 隻要這個人繼續被國土安全局依法判定為兒童性侵犯罪者," 該官員補充說," 隨後發給該人的任何護照將一直保留特殊的標識符。"

這一行為其實是對 " 梅根法 " 的回應。

" 梅根法 " 的由來

1994 年,新澤西州的一個小鎮上搬來瞭一個名叫傑西的男人,大傢對這個男人的來歷一概不知。但鄰居們並沒有刻意去打聽。

卻不想,沒過多久,這個鎮上一個叫梅根的七歲小女孩卻突然離奇失蹤,大傢苦苦搜尋,卻一無所獲。

直到有人查到瞭傑西的身份,才知道他是一個兒童性侵的慣犯,在搬來新澤西州之前,他已經多次犯罪。而對於他的罪行,當地的政府竟然毫不知情,這才讓他有機會在出獄之後,再一次實施犯罪。

傑西不僅對年僅七歲的梅根進行性侵,還將其殘忍殺害。

面對這一事實,梅根的父母痛不欲生,他們和大傢一起站出來,投身於修改法律的鬥爭之中,要求對性侵犯實行強制性的社區監管,將其犯罪歷史公之於眾。

這一事件引起瞭美國各界的關註,催生瞭 " 梅根法 " 的出臺,新澤西州成為第一個簽署該法案的州。

" 梅根法 ",指性侵者獲釋出獄後必須在居住的當地社區登記,報備個人行蹤、住址、體貌特征等等。此外,警方還會將這些信息在互聯網上進行公示。

雖然美國在這方面采取瞭嚴謹的措施,但卻有不少兒童性侵犯找到漏洞,在被登記在案之後,他們往往會選擇出國,躲避這個終身烙印,甚至在國外建立專門的兒童色情服務窩點。

此次在護照上標明犯罪記錄,就是防止這些美國性犯罪者再去禍害別國的兒童!

兒童性侵有多嚴重?

根據統計,美國兒童(主要是女童)受到性侵,9 成來自身旁熟悉的人,包括鄰居、老師、教練、甚至傢庭成員。

在盧森堡、英國、法國、荷蘭和西班牙這 5 個歐盟國傢,15 歲前至少被成年人施加過一次性暴力的年輕女性占比均超過 10%。

全球至少有 1500 萬名年齡在 15 至 19 歲間的少女曾被迫發生性行為,但隻有 1% 的受害者向專業渠道尋求過幫助。朝她們下手的往往是親朋好友。但許多受害者不願站出來,加上不少國傢存在數據缺失。

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少女實際人數可能更多。

今年 7 月,美國搖滾天團 " 林肯公園 " 主唱查斯特 · 班寧頓在傢中自殺,報道稱其幼年被長期性侵虐待的經歷讓他一直有輕生的念頭。

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曾在美國一檔廣播節目中爆料,自己 7 歲時曾在大街上遭到陌生男人性侵犯。

今年 4 月,臺灣女作傢林奕含不堪抑鬱癥的折磨自縊身亡。她在 13 歲時遭遇瞭補習班老師的性侵,此後一直抑鬱癥傍身,苦苦掙紮瞭很多年。

許多研究表明,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一系列心理癥狀,比如:

恐懼、焦慮、抑鬱、暴食或厭食、不喜歡自己的身體、對身體有異樣感、低自尊、行為退縮、攻擊性行為、註意力不集中、藥物濫用、自殺或企圖自殺。

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幫助,成年後多會在人際關系方面遇到困難,難以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有人還會多次受害。由此可見,性侵害對兒童心身健康有長期的影響。

直面兒童性侵的真相

1977 年,美國兒科權威亨利 • 坎普在一次演講中呼籲兒科醫生們在知識和情感上,向兒童性虐待這一 " 最後的禁忌 " 發起挑戰。" 禁忌 " 的存在不僅因為性與傢庭生活的私密,更是因為無知:

40 年前,即使在專業領域,人們仍相信,兒童性侵的發生率為不足百萬分之一,兒童不會在性行為中受到多大傷害,性行為的發生是因為他們樂於接受。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的十年,在兒童性侵問題上,美國社會發生瞭巨大的意識轉變:重量級的研究報告揭露瞭兒童性侵現象的普遍性和它們對兒童產生的身心傷害。

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專業研究,為何種行為構成侵犯提供瞭界定的科學依據。包括娛樂明星、政治傢在內的大量成年受害者勇敢的站出來,以個人經歷教育公眾認識性侵真相。

真相中誕生的社會共識成為推動美國采取行動,建立兒童與社區教育項目、改進立法、司法和執法體系最大推動力。其結果是:從 1990 年到 2013 年,美國兒童性侵案件的發生率下降瞭 64%。

不僅僅是美國,中國也是兒童性侵案的高發地區之一。8 月 12 日晚,在南京南站候車室中,一名年輕男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同行的小女孩實施猥褻。最近還有新聞爆出,寧波 16 個月大的女嬰,被 50 多歲的老頭性侵瞭。

對孩子進行性傷害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侵犯者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權力關系中,比如自己的親人、鄰居、老師、父母的朋友等。

2014 年曝光的 503 起性侵兒童案中,熟人犯罪 442 起,占比 87.87%;2015 年曝光的 340 起案件中,熟人犯罪 240 起,占比 70%。

犯罪嫌疑人利用 " 熟人 " 身份,更容易接近兒童並獲取信任,案件發生後,也更容易通過誘哄、脅迫等方式掩蓋犯罪事實。

美國學校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中,特別強調瞭以下幾點,值得推廣和學習:

一、泳衣遮蓋處,都是身體的私處,包括臀部和胸部,是不可侵犯的地方。

二、身體的私處,是任何人都不能碰觸的。不小心碰觸也得提高警覺。

三、清楚告知孩子,信任的人的職責界限。例如,老師的職責是上課,一旦超越此職責的接觸,勢必另有所圖。

四、要孩子練習尖聲叫 " 不 "!:當任何人碰你或者試圖碰你,要馬上尖叫,大聲說 " 不!"

五、孩子無秘密:任何人要你保守的秘密,都得馬上跟父母說,或者跟自己信得過的人說。

最後,小編想說,保護兒童任重道遠。這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法律的義務,學校的職責,也是每一個爸爸媽媽必須傾盡心力做到的事情。

隻有全社會一起努力,我們的孩子才可能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免於羞辱,免於殺害,免於身心創傷。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