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個故事關於她
她叫 Annie Katsura Rollins,來自美國 ..
Annie 從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長大,周圍的小夥伴基本都是白人。
她媽媽是中日混血,很小的時候,她就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文化歸屬 ...
她很喜歡中國文化,偶然間,她聽說瞭中國的皮影戲。
那時候,她對皮影戲沒太多瞭解,但不知怎麼的,就覺得很有興趣 …
於是,2008 年夏天,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 Annie 從美國飛到中國,來到皮影戲的發源地-陜西。
一路坐飛機坐火車坐汽車,再坐摩的,她終於來到瞭陜西的一個小村莊。
在這裡,皮影戲還保留著 ...
晚上的時候,村裡剛好有一場皮影戲表演 ...
Annie 去看瞭 ...
在皮影一出場的那一刻,她就被這種藝術形式迷住瞭。
" 表演一開始,我就知道,皮影戲是我一直追尋的東西 "。
她決定深入學習這個令她著迷的藝術 ...
在那個夏天,她找到陜西華夏皮影劇團(Hua Xian Shadow Troupe)的魏師傅(Master Wei),開始跟著他學習皮影的制作
越是深入學習,越是能感受到皮影的魅力 ...
但是與此同時,她也發覺瞭中國皮影的現狀 ...
" 它正在走向消亡 "
" 現在所有的皮影師傅,他們的年齡大約都在 60 歲到 80 歲,我們可能是最後一代,還能看到皮影的人瞭 "。
陜西皮影有句流傳:" 皮影戲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 "。
它流傳瞭世世代代,難道就要這樣消失瞭?
Annie 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為皮影做點什麼 …
2010 年,她看到瞭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皮影師傅想要帶著藝術走出陰影》,
報道介紹瞭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這裡有來自明朝的皮影,也有來自清朝的皮影 ...
博物館展示瞭一萬件的皮影,倉庫還存放著 12 萬件皮影藏品。
精致打扮的新郎新娘,勇士,臣子,龍,鳥,豹,馬 ...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形形色色的皮影造型 ...
這樣一個精心打造的博物館,幾乎無人參觀 …
紐約時報記者前去采訪時,
崔永平有點傷感得表示:你們是這個月,第一批客人。
他的妻子則表示:這個博物館,80%的訪客,都是外國人。
看完這次報道,讓 Annie 心中久久難以平復 …
2011 年,她憑借福佈萊特獎學金,再一次來到中國,這一次,她在中國呆瞭 1 年。
這一年時間,她去拜訪瞭北京的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走訪瞭 7 個有皮影戲歷史的省份,
她找到那些傳統皮影戲師傅,一點一滴得學習他們的技藝。
還參加瞭中華皮影公司的皮影操作課程 ...
甘肅的史師傅(Master Shi),騰沖縣的劉師傅(Master Liu),都是她的皮影老師。
就這樣,她從一個皮影戲的外行,學成瞭皮影戲專傢 ...
為瞭能盡量保留住這個珍貴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 ...
Annie 在北京舉行瞭兩場自行車皮影巡回演出
推著皮影戲表演車,行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用她自己的方式,像人們展示著皮影之美。
她把自己在中國學皮影戲的經歷都記錄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 …
她希望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皮影,瞭解皮影,最後喜歡上皮影。
為此,她還專門建瞭一個中國皮影的英文網站,
裡面詳細介紹瞭有關皮影的一切,
它的歷史,
它的制作過程,
當今的皮影大師,
各個地區皮影的特色,
甚至還有教大傢 DIY 皮影的教程 ...
回到美國後,她把皮影也帶瞭回去 ...
她自己制作皮影,搭建舞臺,讓國外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漸漸瞭解皮影戲。
她用著自己的力量,隻希望,中國皮影能夠存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