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中華情緣 | 秘魯姑娘:到中國才理解老爸“怪嗜好”

08-27

在遙遠的拉丁美洲,有一群致力於推廣中國文化的 " 歪果仁 "。他們有的年近古稀,有的剛要步入大學,有的堅守半個世紀隻為一抹書香,有的由中國這面 " 鏡子 " 重新發現自己……他們憑著熱情與執著,以自己的方式走近中國、理解中國、傳播中國。

2016 年寒假,達妮埃拉 · 甘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遊玩。(達妮埃拉提供)

19 歲的秘魯姑娘達妮埃拉 · 甘忘不瞭,當她向華裔朋友介紹自己在中國留學的經歷時,小夥伴們流露的羨慕之情。

在京諸多 " 第一次 "

秘魯的華人移民史可追溯到 1849 年。與絕大多數從未去過中國的華裔同齡人相比,達妮埃拉是幸運的。

17 歲那年,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達妮埃拉獲得瞭到中國學習漢語的獎學金,由此回到她祖輩 100 多年前離開的故土。那是她的爸爸和爺爺都不曾回到的地方。

" 北京機場太大瞭,那麼多航站樓,機場高速路居然有 6 車道…… " 剛下飛機的達妮埃拉驚訝於中國的大," 這與我想象的很不一樣 "。

2016 年寒假,達妮埃拉去天津遊玩並參觀瓷器展覽。(達妮埃拉提供)

在北京求學的一年裡,達妮埃拉完成瞭很多個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用手機掃碼購物、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數月內平地而起、" 第一次像個中國人一樣生活 " ……

2016 年寒假,達妮埃拉(右)與朋友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遊玩。(達妮埃拉提供)

這種奇妙的感覺讓達妮埃拉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對中國 " 怦然心動 " 的情形。

" 那時我 10 歲,在互聯網上無意中搜到一首中文歌——飛輪海的《隻對你有感覺》,盡管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很奇妙,我被深深吸引住瞭。"

從此,達妮埃拉便開始在互聯網上看中國偶像劇,聽中國流行樂,甚至還跟著西文字幕學會瞭第一句中文—— " 怎麼辦 "。

弄清自己姓氏由來

看著女兒居然無師自通說起瞭漢語,不會一句中文的父親對她寄予厚望。

2011 年 12 月,達妮埃拉第一次參加漢語水平考試並順利通過。(達妮埃拉提供)

得知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招收低年級學生,父親便把她送過去學習。

在那裡,達妮埃拉弄清瞭自己的姓氏從何而來。

當她歪歪扭扭地寫下漢字 " 甘 " 時,她感覺自己離中國又近瞭一些。

2012 年 10 月,達妮埃拉在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參加藝術活動,用漢語講述花木蘭的故事。(達妮埃拉提供)

通過不懈努力,達妮埃拉成為在這所孔子學院第一批完成 4 年課程的學生之一,並獲得赴中國深造的機會。

結束學習回到秘魯後,達妮埃拉沒有返回傢鄉皮烏拉,而是留在首都利馬,並很快找到一份工作:給當地一傢中資企業上西班牙語課。

幫華裔秘魯人尋根

工作之餘,她參加瞭當地的華人組織秘華協會,結交瞭一批同樣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華裔年輕人。

秘華協會青年委員會部分成員合影。(達妮埃拉提供)

秘華協會由秘魯著名華裔企業傢黃業生 1999 年創辦,時值首批華人抵達秘魯 150 周年。

那時候,由於華人與秘魯人通婚及世代繁衍,很多華裔後代與祖籍國越來越疏遠,模樣變瞭,語言丟瞭,文化的根也斷瞭。

也是那時候,拉美開始興起一股 " 中國熱 "。

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令很多華裔秘魯人再次將目光轉向祖籍國,尋找自己的 " 根 "。

黃業生希望給這些人組建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傳播和傳承中國文化。

2004 年,秘華協會成立瞭青年委員會,主要面向 18 歲至 35 歲的年輕人,每周開展文化、體育、社會等領域的活動。

在青年委員會裡,和達妮埃拉一樣喜愛中國、對中國充滿好奇的華裔年輕人有 60 多人。

秘華協會青年委員會中的華人後代經常聚餐。(達妮埃拉提供)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中文,對達妮埃拉的留學經歷羨慕不已。達妮埃拉也樂於與他們分享自己在中國感受到的點點滴滴。

" 我告訴他們,學好中文是第一位的。這有助於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等到瞭中國,他們會發現,中國為他們打開瞭許多扇門,那裡充滿瞭機遇。"

理解父親 " 古怪 " 愛好

今年 9 月,達妮埃拉又將啟程前往中國。再次拿到獎學金的她,慢慢理解瞭父親的 " 古怪 " 愛好:明明一句中文都聽不懂,偏偏喜歡看中國中央電視臺的中文國際頻道。

" 那裡是曾經的傢,我們的根在那裡。上次從中國回來後,我就默默許下一個心願:繼續找機會到中國深造。這是我和自己,也是和中國的一個約定," 達妮埃拉說," 雖然和好朋友分開很舍不得,但我相信,我們很有可能在中國相遇。我們約好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