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達華智能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蔡小如入選 2017 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傢富豪榜,該富豪榜統計瞭全球 40 歲及以下且白手起傢的十億美金富豪。記者統計瞭中山 A 股上市公司 " 白手起傢 " 的各位 " 大佬 ",其中也有身傢超過蔡小如的,但年齡同時也超過瞭 40 歲。目前大部分中山 " 白手起傢 " 富豪年齡集中在 40-60 歲左右,從創業到上市時間至少十年或以上。業內人士表示,中山歷來不缺創業土壤,隨著智能制造、健康醫藥等產業集群的壯大,將在未來產生一批白手起傢 " 少壯派 " 富豪企業傢。
■瞄準 " 風口 " 並購蔡小如登上 " 十億 " 美金富豪榜
2017 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傢富豪榜中國有 18 位,中山上市公司達華智能蔡小如上榜,在 18 人中排第 13 位。
資料顯示,蔡小如生於 1979 年,其母 1993 年成立達華電子,蔡小如上世紀 90 年代末高中畢業後就進入達華工作,後通過自學取得 EMBA 學位。2010 年公司上市時,蔡小如已經是實際控制人,當時公司市值不到 60 億元,蔡小如持股市值逼近 30 億元。而今,這傢公司截至 7 月 11 日收市市值 182.4 億元。
上市後,蔡小如並購動作連連,從一傢 RFID 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成長為以物聯網產業(基礎)、OTT、創新型互聯網金融為三大核心的業務體系。達華智能 2010 年 12 月上市,當年的營業收入不過 2.60 億元,2016 年營業收入達 34.64 億元,同比增長瞭 157.75%,由 2015 年的 13.44 億元,直接跨過 20 億元和 30 億元大關。
2017 年,達華智能又有新的佈局。今年 4 月下旬,達華智能花 5 億收購星軌公司 100% 股權,這傢公司擁有三條衛星軌道。近日達華智能已收到企業境外投資證書,並購的這傢境外企業名稱為亞森(塞浦路斯)衛星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有衛星軌道運營、廣播通訊、寬帶和廣播分配服務、手機業務、寬帶 WI-FI 服務、智能城市 / 傢庭 / 市區服務、智能鏈接海運和船運行業服務,帶寬租賃等。可見,達華智能已進一步向當前大熱的大數據產業進發。從達華智能上市後的成長路徑可以看到,蔡小如等於再造達華,每一步的並購都瞄準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新興領域的風口,公司在其帶領下得到快速成長。
■企業上市時 中山大部分白手起傢富豪年逾 40 歲
顯然,相比中山其他第一桶金都要白手起傢賺的富豪,蔡小如的成功之路走得更快。
在去年 "2016 年胡潤百富榜 " 評選中,木林森的孫煥清、大洋電機的魯楚平夫婦等財富均超過瞭蔡小如,但他們的年齡均超過瞭蔡小如。根據上市公司 2016 年披露的年報資料(下同),孫煥清 43 歲,已經超過瞭 40 歲 " 少壯派 " 年齡,而魯楚平也已經 52 歲。
中山白手起傢富豪以 60 後、70 後為主。年齡超過 60 歲的有棕櫚股份吳桂昌、江龍船艇夏剛、中順潔柔鄧穎忠、香山股份趙玉昆;年齡 50 歲 -60 歲的有長青集團何啟強、通宇通訊吳中林、和勝股份李建湘、江龍船艇晏志清、智慧松德郭景松;年齡介於 40-46 歲之間的有樂心醫療的潘偉潮、全通教育陳熾昌;木林森孫清煥,皮阿諾馬禮斌、依頓科技李永強。
如果算上企業實現代際接班的或者轉型的,則華帝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潘葉江年齡 40 歲;奧馬電器的實際控制人趙國棟 38 歲。
中山白手起傢富豪大部分集中在制造業,並沒有像滴滴程維那樣,能夠靠技術那一躍,3 年實現 10 億美元財富,更多的是通過長達 10 年以上的集聚一躍完成財富的快速增長。比較有 " 科技范 " 且成長較快的樂心醫療潘偉潮 2002 年開始創業;全通教育陳熾昌 2005 年創業。除瞭蔡小如,幾乎所有中山白手起傢的 " 創一代 " 企業傢公司做到上市時年齡已逾 40 歲。
■依托創新創業土壤 更多少壯富豪將湧現
如果將時間拉得更遠,中山創新的土壤在上世紀 90 年代也曾培育出叱吒風雲的白手起傢 " 少壯派 ",段永平 1994 年將小霸王產值做到 10 億元時,年齡為 33 歲。何伯權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品牌培育成中國著名的食品飲料品牌,最輝煌的時候也不過三十六七歲。
回顧 10 年 20 年前,中山一批 40 歲以內的 " 少壯派 " 通過白手起傢,大部分在制造業領域成長;未來,中山白手起傢 " 少壯派 " 富豪將在哪些領域產生?
紮根中山產業發展的廣東高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振球認為,企業的發展首先要符合國傢的產業政策引導方向。" 少壯 " 富豪榜透露瞭這樣的信號:未來將在智能制造、健康產業、科技領域產生一批少壯派的富豪。
中山歷來從產業集群的行業細分領域出狀元,即 " 隱形冠軍 ",目前中山正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通過做好這些產業集群的生態,也將培育一批優質的 " 少壯派 " 企業傢。創新驅動將幫助企業更快實現價值,如新三板已經有一批 80 後、90 後的創業者,其中一傢公司近 3 年進入智能交通領域,目前公司估值已在 10 億元左右,逐步發展為行業細分龍頭企業。
中山該如何給予這些 " 種子 " 選手好的成長土壤?李振球認為,中山的產業扶持政策要統籌、聚焦產業集群的生態,通過促進產業鏈、生態圈的形成來滿足產業集群發展需求;中山更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人才的引導政策,依托集群集聚人才,既以事業留人,又以學習氛圍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