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裡川
這兩天,各地交管局忙炸瞭,但是,比交管局更忙的是另一個 " 主角 ",名字叫 " 銷分新規存誤讀 "。
不信百度一下,保證那些跳出來的網頁能當鏡子用。
這就必須解釋一下什麼是 " 銷分新規 " 瞭。
所謂的銷分新規是:2 月 24 日,名為《公安部回應:非本人名下機動車交通違法新增網上處理渠道》一文引發廣大駕駛員的關註。這篇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權威發佈的文章表示,今後駕駛員可以通過全國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自助處理非本人名下機動車交通違法。這一便民措施發佈後,卻被傳為 "3 月 1 日起,幫他人處理非現場執法記分必須提前面簽 "。突然之間,多個地方的交通違法處理窗口排起瞭長隊。
△排隊處理違章的人群 交警供圖
這一下,交管部門著急瞭。面對烏泱泱的人群,誰能吃得消啊。於是各種澄清和釋疑——窗口仍可辦理未綁定、非車主違章處理。但自助處理交通違章確實需要備案綁定瞭!全國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完善後,需要自助處理非本人名下機動車交通違法的駕駛人可通過 " 交管 12123"APP 進行。提示:是可以,不是必須。總之,在原有可以處理本人名下機動車交通違法的基礎上,新增瞭自助處理非本人名下機動車交通違法的功能。
明明是錦上添花,卻因普遍的誤讀引起眾人的恐慌。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交管部門澄清之後,一些窗口排隊的人數不減反增,原因是一些人對官方的解釋仍持懷疑態度。說到底,普遍產生誤讀,並不偶然。互聯網 + 時代,信息被誤讀之後,產生的病毒式傳播效應的確 " 可怕 ",但追溯源頭,新政 " 敘事 " 有點語焉不詳的感覺,也是重要因素。
一個地方的群眾誤讀新政,似乎可以理解,但國內多個地方的群眾同時誤讀,那就讓人難以理解瞭。這說明,政策 " 播報 " 和解釋未消 " 歧義 "。
一項新政的推行,事先應有相應的評估程序——對於人們的理解程度、新政帶來的影響以及新政推行中出現的種種異狀,要有預判,要有預案。關鍵是,新政要有能見度,要通過更透明的公開和更頻繁的互動,給人吃下定心丸,令人相信政策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銷分新政,影響力特別大,影響范圍特別廣。為瞭遏制銷分黃牛,祭出殺手鐧是必需的。這些年,銷分黃牛挺 " 牛 ",但顯然,這一次的情形發生後,銷分黃牛未必慌亂,倒是吃瓜群眾亂瞭陣腳。這中間的一些教訓還是值得吸取的。
(編輯 張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