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有八個來自中國北京的 " 超級富豪 " 的子女抵達瞭英國約克郡,他們不是來學英語的,而是來 " 訓練 " 如何 " 完美地握手 " 以及 " 如何練就像劍橋公爵夫婦一樣的坐姿 "。
《每日電訊報》對此事進行瞭報道,還起瞭這樣一個標題是《中國小孩在約克郡的學校學習王室舉止》。
圖源:華聞派
組織這一系列課程的是一傢叫英然(The English Manner)的英國管理咨詢公司。在課程中,他們帶孩子們到一個 3000 英畝(約 12.14 平方公裡)的都鐸式莊園裡,學習從餐巾放置的位置到正確使用餐具的一系列餐桌禮儀,還組織孩子們去約克大教堂和斯克普頓城堡(Skipton Castle)參觀。
在該公司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課程的老師之一(中)與中國小孩在一起 圖源:華聞派
雖然報道沒有提到這些課程的價格,不過華聞君在英然的網站上看到,一個在倫敦切爾西的 " 一對一 " 教學課程,四小時的費用要 510 鎊加 VAT(觀察者網註:約 1300 人民幣加增值稅)。
報道裡還說,這種關於英式禮儀的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國際精英階層的歡迎,很多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傢庭在爭著把孩子送到英國的首屈一指私校和大學學習的同時,也希望能學習英式禮儀甚至是英國貴族的禮儀。
May Huang 的丈夫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她把自己的兩個女兒,13 歲的 Cherry 和 9 歲的 Elana 送到瞭英然的這個暑期禮儀學校,她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希望我的女兒將來能成為淑女。"
該公司在上海舉辦課程時的學生合影 圖源:" 英然 " 推特
負責培訓中國孩子的英然咨詢公司的吉米 · 比爾(Jimmy Beale),是薩默賽特陶特預備學校(Taunton Prep School)的前校長,他在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孩子在國內 " 炫富 " 的那一套,在英國並不受用。他說:" 從一些來學習英國禮儀的中國孩子發現,如果一個 11 歲的孩子,在中國的學校裡全身都穿戴名牌,這可能是展示你個性的方式,但在英國私立的預備學校裡,卻行不通。" 文章分析說:" 這些在超級富裕傢庭長大的孩子,經歷瞭世界上最嚴格的教育體系,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價值觀可能很難被改變。但是,與他們同等階層的英國孩子所擁有的輕松自信,恰恰是中國孩子所唯一缺乏的,或者他們相信自己的缺乏的。"
貴族精神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在歐洲社會,英國是保持瞭貴族傳統最好的國傢之一,貴族禮儀在英國沿襲下來,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文化。
中國人對於英式禮儀的向往,一大批英國影視劇在中國的風靡也起瞭推波助瀾的作用。英然咨詢公司甚至在上海舉辦的一個禮儀課程中,把《唐頓莊園》的主題運用在課程當中。比爾說:" 中國人太喜歡瞭,我們可以給他們這樣一種有錢也買不到的貴族體驗。" 不僅是禮儀,在《唐頓莊園》裡貴族狩獵的場景,在電視劇播出之後,也引起瞭不少中國富豪們的興趣。血統優良的駿馬、成群的獵犬和馬背上舉手投足充滿紳士風度的貴族都是吸引他們向往的元素。
《每日郵報》的一篇報道裡就提到,馬雲就曾和朋友到訪過蘇格蘭的阿爾多利城堡(Aldourie Castle)打獵。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狩獵這項英國王室和貴族的傳統,是為瞭通過狩獵展示他們的特權。
《每日郵報》報道馬雲到訪蘇格蘭城堡打獵 圖源:華聞派
在中國從商多年的英國商人理查德 · 克雷格(Richard Craig)之前在接受《每日快報》采訪時說到:" 英國文化如今在中國很吃香,因為它被認為是身份、地位、財富和成功的象征。這些東西過去隻有上層人士才可以接觸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可以仿效瞭。"
但克雷格也觀察到一個現象,他說:" 盡管一些老的(英國)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依然深遠,但如今,在中國,知道比斯特購物村的人可遠比知道白金漢宮的要多。"
就在前幾天,《每日電訊報》也報道瞭這個現象,文章的標題是《中國人把比斯特購物村看做是與白金漢宮齊名的旅遊勝地》,文章說某些英國人可能連比斯特購物村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但是基本上這是來英中國人的必到之地,甚至在中國的蘇州,還有一個中國版 " 比斯特 "。
《每日電訊報》刊文《中國人把比斯特購物村看做是與白金漢宮齊名的旅遊勝地》 圖源:華聞派
而在《每日電訊報》公佈的一張關於英國旅遊景點到訪人數的圖表中,可以看出,2016 年比斯特超越瞭包括國傢美術館、泰特現代博物館等一眾收藏瞭世界級展品的博物館,以 640 萬人的訪問量僅次於大英博物館,成為亞軍。
比斯特訪問量僅次於大英博物館,成為亞軍 圖源:華聞派
在比斯特訪客來源構成方面,中國和中國香港占據前兩位,2016 年中國訪客的數量更是比 2015 年增長瞭 34%。
圖源:華聞派
也許,他們可以通過幾天或者幾周的學習,進行熟練地掌握英國的貴族禮儀。甚至可以把一整套英式餐具搬回傢裡,模仿英國貴族的習慣來生活。但是,英國貴族的精髓——貴族精神,他們卻未必瞭解。
對英國人來說,英國貴族精神的體現之一是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就拿《唐頓莊園》來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貴族也得從軍,因此,大女婿馬修還差點戰死,莊園甚至一度成為瞭軍用醫院。更不如說莊園裡平民子弟,更是有不少戰死沙場。
理智、誠信和寬容的貴族精神在《唐頓莊園》也有不少體現,而且也已經滲透到英國貴族的骨子裡,甚至深入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瞭英國社會的基本文化特征。這真的是你想學就能學得到的嗎?
英國私校就是 " 貴族學校 "?
除瞭對貴族精神的理解存在誤區,一些中國傢長還喜歡把英國的私校與 " 貴族學校 " 劃等號。在這些中國傢長的眼中,英國私校往往有一層 " 神秘的光環 ",他們對一些王室成員上的學校或者一些所謂傳奇的 " 孩子一出生就要報名 " 的學校,有一種莫名的仰慕。
華聞君曾經采訪過一位在國內從事金融工作,後投身中英教育文化交流人士衛紅,她是這麼說的:" 國內的絕大部分傢長隻知道兩所學校,一所是伊頓,另一所就是哈羅,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兩所都是男校或者全寄宿學校。"
一方面,每年暑假,大批中國傢長把孩子送到英國的夏令營進行體驗,希望能感受英式教育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
另一方面,英國著名私立中學也看中瞭中國這片大市場,在中國設立分校。比如英國頂級私立高中惠靈頓公學(Wellington College)和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已經相繼在國內開設瞭分校,每年的學費約為 20-25 萬人民幣(約為 2.3 萬鎊 -2.87 萬鎊),幾乎快趕上瞭在英國本部入讀的費用(哈羅公學 2017-18 年的學費約為 3.855 萬鎊)。雖然學費高得令人乍舌,甚至對外宣稱不招生大陸人士子女,但這依然不能阻擋中國傢長對於英式教育的向往。
這些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體育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的學校給中國傢長的感覺就是兩個字——貴氣,因此,他們習慣性地把英國私校稱為 " 貴族學校 "。他們想象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不僅能接受像英國貴族一樣的教育,還能養尊處優地過著悠閑奢華的貴族生活,但殊不知,他們對 " 貴族學校 " 和 " 貴族精神 " 的理解並不全面。
幾年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生張陽露在網上發表瞭一篇題為《真正的貴族精神》的留學日記,文中對所謂的 " 貴族女校 " 生活是這麼描述的:" 我們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管理,甚至比普通公立學校的學生還要苦 ……。" 張陽露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華聞君曾采訪過的另一位在英國生活的華人媽媽凱嵐,她的一雙兒女都在英國頂級私校就讀,其中她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伊頓公學錄取。她很認同英式教育中對品格的培養,她覺得在英國教育體制下,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形成獨立性格的最大障礙。" 在伊頓,學校第一個措施是:傢長前三周不準探望,學校把各種娛樂、體育和業餘生活安排得滿滿的,這樣每天既增長瞭知識又參與瞭各種活動,孩子還沒來得及想傢,也沒來得及學壞,晚上頭一著枕頭就睡著瞭。"
衛紅並不覺得中國教育很失敗,相反,她覺得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世界最優秀的," 我自己就是這個體制的受益者 "。但她同時也看到現在的中國孩子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失去思維的獨立性。" 特別多國內的孩子大學畢業瞭,卻失去瞭方向。因為沒有方向又去讀瞭一個研究生,讀完之後,發現還是沒方向。很多傢長幫孩子去找工作,打聽哪個單位好,但是孩子卻完全無動於衷。"
衛紅感到這種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很容易禁錮孩子的思維。她才有瞭趁著自己在海外一年進修的期間,把兒子帶來英國上公立小學的念頭,為的是體驗不同的教育理念。她的孩子來到倫敦上學後,第一天就愛上瞭這裡的學校。
就在國內的傢長們 " 削尖腦袋 " 要往所謂的 " 貴族學校 " 鉆時,英國王室卻希望未來的王室繼承人接受比較平民化的教育。
前段時間,威廉王子夫婦把喬治小王子送到瞭倫敦托馬斯 · 巴特西小學(Thomas ’ s Battersea School),而不是去距離肯辛頓宮不遠、王室意味更濃的韋瑟比學校(Wetherby School,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就曾在這個小學上學)。
威廉王子送喬治小王子上小學的第一天 圖源:視覺中國
這間學校並不是什麼 " 貴族學校 ",而是一個向社會大眾開放的私立學校。威廉自己在 3 歲時,就被戴安娜王妃送到倫敦的蒙特梭利幼兒園(Montessori),他也是首位在學前教育時期就進入社會教育體系的王室成員。按照英國王室以前的傳統,王室成員都是聘請私人老師閉門授課,比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有兩名傢庭教師,分別是當時的伊頓公學副校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在小王子的教育上,凱特和威廉都希望讓喬治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話說回來,英國禮儀或者英式教育就一定適合中國孩子嗎?
英然公司的比爾也說:"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英國的禮儀就是唯一一種方式,或者是正確的方式,我們隻是說,如果你想按照英國的方式去做,我們將教你如何去做。"
不出意料,衛紅的兒子將會繼續在英國上學。但對於去哪所高中就讀,衛紅不會自己為孩子拿主意," 我會推薦幾所學校給孩子選擇,但是不會包辦,因為那是他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