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 6 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 2.16 億部,占到瞭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 90.5%,國外手機品牌僅占瞭不到 10% 的份額。華為、OPPO、vivo 等國內廠商均超過蘋果,占據銷量前三甲,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大廠在中國的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占據瞭高額出貨量的國產手機卻並不能笑到最後,因為供應鏈受制於人,最終隻處於 " 薄利多銷 " 的境地,賺些辛苦錢。(據 7 月 11 日《每日經濟新聞》)
國產手機由落後到追趕,僅用瞭短短數年時間,就實現瞭銷售上的超越,並一舉占據絕對市場份額,以超過九成的比例,將蘋果、三星遠遠拋在身後。不過,國產手機銷量成績雖然亮瞎眼,利潤份額占比卻慘不忍睹,形成倒掛之勢,凸顯國產手機處於 " 大而不強 " 的尷尬地位。
據 Strategy Analytics 發佈的全球手機廠商利潤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蘋果賺走瞭手機市場 83.4% 的錢,比去年賺的還提高瞭 3.6 個百分點。三星雖然低於上年同期的 21.9%,但也達到瞭 12.9%。而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廠商的利潤均不高。OPPO 的運營利潤份額為 4.7%,vivo 為 4.5%,華為隻有 3.5%。
顯然,國產手機在銷量超越蘋果、三星之後,要改變經營策略,不能再一味拼價格、拼銷量瞭。需要努力提升經營利潤份額,改善經營狀況,加強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從而增強國產手機的話語權,改變國內手機產業的弱勢地位。
目前,世界品牌手機廠商數量並不多,主要就是中美韓 " 三國殺 ",且以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為主,形成中國品牌挑戰美韓品牌的市場競爭格局。但是,國產手機的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與蘋果、三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因核心技術儲備不足,供應鏈過度 " 受制於外 ",導致在技術戰、專利戰、供應鏈戰中,往往處於下風。
去年以來,國產手機頻頻遭遇專利訴訟、元器件漲價、供應鏈斷貨等事件,導致部分品牌手機面臨危機,產品被迫漲價、部分型號推遲出貨等,影響到品牌形象,嚴重者甚至被司法裁決禁售。可見,國產手機要想辦法解決這些短板,降低營銷費用占比,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由營銷拉動轉型為技術推動,並帶動國內供應鏈廠傢,逐步實現產能替代,從而建立穩固的供應鏈關系網,降低供應鏈波動影響。
目前諸如內存、閃存、高端攝像頭、處理器等核心元器件,大都被國外廠傢壟斷,這些廠傢均與蘋果、三星有密切合作關系,甚至被入股。有些高端元器件、新品簽訂瞭排他協議,國產手機很難拿到第一輪產品,不利於設計發佈高端手機,利潤率自然也就上不去瞭。顯然,國產手機要想在利潤份額實現逆襲,就不能單打獨鬥,需要全面整合供應鏈,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提升國內供應鏈廠傢的技術實力,形成集團作戰,以共同對抗蘋果、三星,提高國產手機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