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羊皮筏子來黃河石林看大片取景地

07-14

圖 / 文:@南十字星丫丫

有一條河,她蜿蜒曲折奔騰不息,她孕育瞭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不朽文明。很多人叫她 " 母親河 ",因為她引領我們見證瞭滄海桑田,她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她就是我們此次的目的地— 黃河。

攝影:@劉樹楨,出鏡:@南十字星丫丫

攝影:@綠日光,出鏡:@南十字星丫丫

圖 / 文 : @南十字星丫丫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攝影:@劉樹楨

攝影:@幸福花園兒,出鏡:@南十字星丫丫

古人早已有太多的詩詞歌賦來傳唱這條母親河。而我們此次甘肅之行便是循著黃河流過的蹤跡,從她的下遊一路來到上遊。而此次黃河之行的第一站便是我最期待的位於甘肅省景泰與白銀縣之間的黃河石林國傢地質公園。

一方水土一方人,沒想到黃河岸邊在此竟然有瞭綠意,並在這裡養育瞭世世代代的龍灣村人。我們就坐在葡萄架下,吃著羊肉、啃著李子和杏子,準備填飽肚子向石林進發。而我還被當地人親切地喚作瞭 " 莎莎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美女的意思。

如果要來黃河石林的話,不但要走陸路,更要走水路。而這水路正是順著黃河漂流到石林腳下。這漂流的工具則更是奇特,就是我心心念念一直想乘坐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可謂是黃河上獨有的奇特景觀,它是黃河中上遊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運輸人員、物資而別出心裁、因地制宜發明出來的水上工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陸路交通不是很發達,羊皮筏子曾是黃河中上遊兩岸人們的重要水上運輸工具。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將整張羊皮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毛皮。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這樣制作完成後,再以 454 的順序綁在柳木條上,這才有瞭我們乘坐的羊皮筏子。

攝影:@劉樹楨,出鏡:@南十字星丫丫,@綠日光

如今,在甘肅省的景泰石林龍彎村河段,羊皮筏子依舊扮演著運輸工具的角色。劃船的老農早已被大西北的風沙和灼熱的陽光曬的黑亮,將我們送上岸後,老農把羊皮筏子搬上瞭岸等待著它的下一波客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這大西北正是這條母親河養育瞭沿岸的諸多人。

我相信任何一個和我一樣首次見到黃河石林的人,一定都會被它那氣象萬千、雄渾粗獷的霸氣所震撼到。不知是何種的天地神力才能造就如此懾人的景觀。每一個石柱和石筍的背後是否又都蘊藏著諸多被塵封已久、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如果你喜歡看古裝電影的話,一定會對這裡的場景覺得異常熟悉。因為太多的電影大片都在此取景,諸如《神話》、《花木蘭》、《天下糧倉》等都在此留下瞭許多金戈鐵馬的劇照。

當地人幾乎是如數傢珍地向我們一一道來," 成龍在這裡呆瞭一個多月拍的神話,林志玲在這棵枯樹下拍的電影,這裡就是拍打鬥場景的地方…… " 就這樣,說的人入瞭神,聽的人入瞭迷,仿佛自己早已經置身於這千軍萬馬奔騰的沙場之中,周圍的馬蹄聲和冷兵器交接的聲響正不絕於耳、響徹天地。

我們坐在鋪著大紅花佈的驢車上緩慢地行進著,不時地抬頭仰望兩邊巍峨壯闊的石林,整個世界仿佛隻剩下瞭兩種顏色,藍色的天和黃色的地、黃色的石、黃色的土。連周圍的空氣中也彌漫著黃土的氣息,讓我不由自主地扮起瞭蒙面的樓蘭美女。

攝影:@幸福花園兒,出鏡:@南十字星丫丫,@綠日光

驢車太慢,於是又換瞭馬兒試試。

到瞭盡頭後,我們又換瞭一種交通工具 —— 山地卡丁車。我們就坐著卡丁車一路來到半山腰,從山頂俯瞰著讓人屏息靜氣的延綿不絕的黃河石林。整座山頂似乎就隻剩下我們同行的幾人,耳邊隻有呼呼的風聲幾欲將我刮倒。

我站在山之巔,俯瞰著這一片廣闊到看不到邊界的黃色石林,觸摸著地上的黃土地,再一次為大西北的豪邁和壯觀嘆為觀止。

原來,我們都是喝著黃河水長大的黃河母親的孩子。

作者簡介:

南十字星丫丫,2016 微博十大海外旅遊博主、旅行作傢——著有《暢遊澳大利亞》一書、深度遊走 5 洲 4 海 30 國 200 多城市、旅居澳洲的環球旅行作傢,各大旅遊網站旅行傢、攝影師。

微博 | 微信公眾號:@南十字星丫丫

樂途專欄作傢:南十字星丫丫 發佈時間:2017.07.13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