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小兒手足口病與水痘 四個特征是征兆

11-20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我們熟悉的兒童疾病,它的出現對患兒也會有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在得病後,我們要正確的區分,對小兒手足口病也要進行合理的確診和治療。

小兒手足口病與水痘區別

手足口病和水痘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水痘跟手足口病是完全不同的病種,水痘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感染的微生物病毒就不一樣。水痘一般發熱時溫度更高,主要分佈在面部、胸部、背部,四肢很少。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四世同堂,水痘一開始表現為小斑疹,很小的一片紅瞭,之後迅速發展為斑丘疹、丘疹,再發展到水皰疹,有的比較大,尤其早期的水痘疹子看起來晶瑩剔透,裡面都是水,但是發展很快,並且是向心分佈的。大部分水痘患者的疹子是比較多的。

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大多分佈在口腔周圍、手和腳上,但不是一定是三個部位都出現,也有可能是隻有一個部位出現皮疹。少數患者在身體其它部位也可能出現類似丘疹的皮膚表現,但是比較少見。

小兒皰疹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

手足口病: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水痘在發病期一般都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則是前後胸、腹背部,此外,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

小兒皰疹患部往往有瘙癢、灼熱或疼痛的感覺,有時還伴有全身不適、發熱、食欲不振等前期癥狀,帶狀皰疹病毒常常在初次原發感染後表現為水痘,通常出現在兒童患者中 再次或繼發感染病毒後即為帶狀皰疹,水痘發作時,會發生刀割般的疾痛(神經痛),並會在病原神經的皮膚上引發水泡似的疹子。不斷有新疹出現,新舊疹群依神經行走分佈,排列呈帶狀,疹群之間皮膚正常,帶狀皰疹影響到顏面神經,患者會發生顏面麻痹,如果影響到眼睛,角膜會受損。

手足口病常見征兆

1、食欲下降: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經常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多半原因是因為各種不適感所引起,特別是一些口腔患有皰疹以及潰瘍的寶寶,發熱以及疼痛都會讓寶寶不願進食。這個時候媽媽要註意,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的保證清淡的飲食,同時還要食物易消化以及易咀嚼,這樣才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2、皰疹形成:多半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經常會出現皰疹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一般在口腔周圍比較常見,導致皰疹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什麼原因這個時候都應該讓寶寶多休息。專傢提醒,在患有皰疹的一周時間內應該盡量的多臥床休息,同時還要多喝白開水,這樣才能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3、高燒:很多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通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燒現象,如果發燒情況不嚴重的話媽媽可以通過在傢進行物理降溫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退燒。但如果孩子的體溫如果超過 38.5 ℃的話,這個時候應該盡早的送往醫院進行治療,並且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如果寶寶在發燒的同時還出現惡心、嘔吐、煩躁、精神狀態改變、嗜睡、厭食等情況時,媽媽千萬不要耽擱,盡早的送往醫院是最重要的,以免因為時間的耽擱從而讓孩子受苦一生。

4、感染:感染也是小兒手足口病正傳韓國有很多,其中感染就是其中的一種。很多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時,經常會因為傢長的不註意從而導致皰疹破裂,這個時候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處理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細菌的感染,從而導致傷口感染從而化膿。媽媽千萬不要小看瞭感染,如果感染瞭一些嚴重的細菌以及病毒的話,很有可能會損壞神經從而影響到患病部位的靈活運用。

手足口病癥狀

1、一般癥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 3-5 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癥。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 3-7mm 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瞭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幹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 5-10 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癥。

2、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 3 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癥、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