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為何更易患貧血 專傢告訴你

03-21

早產兒較之足月兒,各種生理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從母體獲得並儲存的營養不足,所以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早產兒貧血就是其中一種。患有貧血的早產兒皮膚、黏膜會格外蒼白,這是發現患兒病情的關鍵癥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的黃為民主任醫師早日接受傢庭醫生在線采訪時說,早產兒體質虛弱,一旦發現患有貧血更有必要及早就醫,明確病因以對因施治。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的黃為民主任醫師告訴傢庭醫生在線編輯,早產兒貧血可分為早中期貧血和後期貧血兩大類,兩階段的貧血成因有些不同。

早中期貧血

早中期貧血多屬生理性范疇,嬰兒多無明顯癥狀,精神、食欲良好,一般無須特殊處理。嬰兒出生後 5 至 10 周內,由於宮內外生活環境的轉換,紅細胞破壞增加,血紅蛋白呈低谷狀態,容易出現生理性貧血。生理性貧血在早產兒間更加突出,因為早產兒從母體獲取的造血物質及維生素 E 都比足月兒少。而且,早產兒出生時不像足月兒一樣在母體內完成各種生理功能的發育,離開母體後會本能地提高自身發育速度,因此,早產兒的血容量增加更迅速,對鐵等造血原料的需求更大,所以早產兒貧血會更常見。此外,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也是導致早產兒貧血的常見原因。人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濃度往往隨著胎齡的增長而升高,及至胎齡 38 周,濃度達到高峰,但對胎齡小於 37 周的早產兒來說,它的濃度明顯偏低,因而也更易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貧血。還有,早產兒體質差,容易發生感染,而嚴重和長期的感染可能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最終造成嚴重貧血。

生理性貧血一般呈自限性,隨著孩子生長發育逐漸完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異常可在 3~4 個月後緩解,貧血問題可得到解決。

後期貧血

後期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一些早產兒在出大概 4 個月後,盡管骨髓造血功能已相當活躍,可由於從母體吸收的鐵本就少於足月兒,此時體內貯存的鐵已近耗竭,故缺鐵性貧血的情況開始多見。

傢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註明傢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