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 6 歲習武,8 歲得冠軍,你還在對孩子“舍不得”嗎?

08-03

4 小時破億,5 天 12 億,目前票房 18 億;

上映剛一周,沒有大規模的品宣,《戰狼 2》僅靠滾雪球式口碑宣傳,就獲得瞭驚人的票房,成為國產片黑馬。

場面燃爆,情懷感人,這部火爆的大片讓大傢重建瞭對國產電影的信心,主旋律和正能量也變得時髦起來,因為擁有中國護照而感到自豪。記得上次這麼有民族自豪感,還是看奧運會中國選手拿金牌,升國旗唱國歌的時候。

因為《戰狼 2》,愛國這件事真真切切地展現在大傢面前瞭;也因為《戰狼 2》,大傢都在說:" 吳京,我敬你是條真漢子!"

吳京在電影拍攝背後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

開拍經費不足,他通過抵押自己別墅的方式,湊齊瞭開拍的 1.5 億經費。

跳水鏡頭數十秒,他拍瞭 10 幾天,跳海 26 次,還有一次差點窒息喪命。

有時連飯都是在水中吃完。

4077 個鏡頭、數百次爆破,他全部親身體驗,每一幀都精挑細選。

為瞭演好一個軍人,他在特種部隊裡服役 2 年,每天滾打摸爬,感受槍林彈雨。

為瞭拍出真實的感覺,他在非洲足足呆瞭 1 年,輾轉多地才確定取景地點。

野外拍攝不僅艱苦,而且非常危險,為瞭確保安全,全員上廁所都要像高中女生一樣結伴。劇組幽默地說," 工作是吳京的,生命是自己的 "," 生命誠可貴,No zuo no die"。

而吳京自己呢,真的是用命在拍戲,這可真不是一般的 zuo 啊!

但是,關於 " 拼命 " 這件事,吳京做瞭也不是一天兩天瞭,而是從小開始的 " 童子功 "。

早在 6 歲的時候,小吳京就被爸爸生拉硬拽到瞭北京什剎海體校,開啟瞭習武之路。

那時,他還是個身板瘦小的男孩,又十分貪玩,老師都不看好他,他也覺得連基本功太枯燥。有一次,忍受不瞭一直練功的小吳京就逃學回瞭傢,但是出身習武世傢的爸爸差點把他 " 擊飛 ",逼著他老老實實回學校練功。

沒想到,這樣的逼迫,這樣的不近人情,卻讓小吳京慢慢在枯燥的紮馬步、踢腿、掰腿中找到瞭樂趣,慢慢開始不斷拿獎,後來對習武達到瞭癡迷的程度。

再後來,鼻梁骨斷、腦瓜開瓢也都不在意,病好瞭還是繼續練,拿獎拿到手軟,這樣的堅持才造就瞭今天不屈不撓的漢子。

這也再次證實瞭,不斷地練習能讓人對一件事越來越習慣,越來越熟悉,而對一件事的熟悉能讓人專註,專註產生熱愛,進而不斷精進。

但是,許多孩子從滿懷天賦到真正取得成就,都隔著父母一個 " 舍不得 "。

八一建軍節之際,人民日報做的 " 穿軍裝 " 活動火瞭,很多爸媽紛紛給自傢娃也試瞭幾套過過眼癮,看著孩子堅毅的眼神,挺拔的姿態,傢長在暢想中自得其樂," 我傢豆豆長大就是這樣的。"

可現實是,明明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堅強勇敢的人,嘴上卻一直說 " 隻要孩子開心就好,不需要他們有什麼成就 ",又或者 " 孩子受傷怎麼辦?"。然後錯過瞭一次又一次磨煉孩子意志的機會。戶外夏令營都要幫孩子請假,興趣愛好學瞭一個月就再也不練,簡陋的環境住不得,受苦的勞動做不得,老師也反應孩子越來越嬌氣。因為父母一個 " 舍不得 ",孩子待在舒適區再也走不出來瞭。

(朋友圈選圖,因為經過改變,不會暴露寶寶隱私哈)

很多爸媽都把孩子當 " 小情人 " 來寵著,一噘嘴撒嬌就服軟瞭,這樣的教養在嬰兒時期是件好事,孩子能得到滿足,進而會建立對世界的信任感。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變得自私,缺乏共情能力。

為什麼看著別人傢孩子懂事你那麼羨慕,自己孩子卻不聽話?因為你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還停留在嬰兒時期啊!聽話,是個表面現象,如果他內心還以自我為中心,還一點不肯走出舒適區,那麼通過打罵和懲罰帶來的聽話是不持久的。帶他慢慢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爸媽能給他的有什麼,自己又該通過努力得到什麼,他才會變成一個真正懂事的人。

" 在傢千般好,出門萬事難。" 縱有 100 個舍不得,溫室裡的花朵都要直面風雨長成參天大樹。人在小時候的目標是追求快樂,長大瞭卻要追求立足社會、自我實現,等到孩子長大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是不是就開始後悔錯過時機瞭呢?

這讓我想起瞭《摔跤吧爸爸》裡的情節,最開始女兒們對跑步和訓練百般抵觸,與爸爸鬥智鬥勇,想擺脫苦逼的訓練生活。後來,女兒在比賽中贏瞭同場競技的男孩,摔跤第一次讓她獲得自豪感,徹底愛上瞭摔跤,對這種又苦又累的生活樂在其中。

摔跤讓她們擺脫瞭印度傳統女人圍著灶臺和孩子轉的命運,摔跤讓她在不斷精進中獲得成長,摔跤讓她實現瞭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人道,是爸爸利用女兒彌補自己的遺憾,而我卻覺得,爸爸是個目光犀利的伯樂,他敏銳地發現女兒的天賦,將她們的潛力都挖掘瞭出來。

練習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傢長於心不忍的地方,但是度過一個瓶頸,孩子的才能就開始讓生命閃光。這種堅持,這種才能,也會成為 Ta 終生有別於其他人的光芒。

當然,也不是說堅持練習就是讓自己變成魔鬼教練,讓孩子變得冷酷無情。從小我們就要給孩子很多的愛和關心,讓孩子知道,他的開心和難過都是能得到回應的。

但是孩子 6 歲之後,開始上小學,就進入瞭他建立 " 規則 " 意識的關鍵期,這時候要界限清晰,以身作則地帶他實行規則。同時要多與他們談心,關註他們對事情的想法和觀念,在表達與傾聽中,孩子會得到尊重和理解,越來越自信自主,也慢慢建立起完整的三觀。

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在《魯豫有約》講述傢人對自己的教育時,曾提起一個細節,讓我很震驚。就是下圖這個↓↓

這隻是一個細節,作為一個舊式貴族 " 官 4 代 ",蔣傢的規矩還有很多,吃飯不說話,手肘不上桌,這樣的嚴苛縱然有點過時,卻說明全傢人把規則制定很清晰,也都在照辦,而這也造就瞭蔣友柏非常嚴謹謙遜的風格。

而爸爸在嚴格中也有寬松,13 歲之後開始抽煙,爸爸也沒有說什麼,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會被批評,這樣的開放教育又造就瞭他很自主的性格。傢族 " 革命 " 的先鋒精神,也造就瞭他不服輸不畏權威的 " 劣根性 ",在爺爺爸爸相繼病逝一傢人陷入經濟困難後,他還能自己創業,重新振作。

所以,別再說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從小事做起,讓自己和孩子現在就開始成長,才能一代比一代好,也減少所謂原生傢庭帶來的傷害。

孩子越來越嬌慣,有時是不忍心孩子受苦,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怕麻煩,而替孩子做瞭太多事情。這其實是一種忽視和不負責,心存一種僥幸心理叫 " 我和他爸不錯,孩子以後也差不瞭 "。這種不作為狀態,比嚴厲管教還危險,孩子失去引導,在成長道路上會很迷茫,感到自己做什麼都無能為力,行動力差,拖拉的問題也來瞭,自信更無從談起。這不是孩子的錯,是你太不信任他。

所以,如果你傢孩子開始對什麼都躍躍欲試,就放手讓他去吧,爸爸和媽媽就做一個兒童自行車的輔助輪,隻在最必要的時候支撐住他就可以瞭。

這樣,你的孩子才能成為有責任感、有自信、能專註的人。

如果有其他小花沒列舉到的能力,非常歡迎大傢在評論處留言哦

親子關系解碼工作坊-第二期

孩子容易大發脾氣?孩子不聽話逆反?做事拖延,粗心大意?和同學交往困難?考試發揮不穩定?一切疑問,這裡都有應對方法!

點擊圖片瞭解詳情哦 ~

知子花傢庭教育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媒體平臺、微博、知乎、網易等,搜索 " 知子花傢庭教育 " 即可關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