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傢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點擊標題下方 "少年商學院" 關註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幼兒園虐童持續升級,昨天又有一所幼兒園被曝,真相尚未查明,我們不多做評論,但據未來網記者梳理,僅今年,引起媒體大幅報道的 " 幼兒園變虐兒園 " 事件,就將近 20 起:從用註射器故意紮傷孩子、兩手拎孩子耳朵把孩子吊起來,到前陣子攜程親子園老師給孩子喂芥末……每一樁事件背後,起碼都有一個讓人心痛的幼童。
還記得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校園霸凌的話題成為全民熱點,相比之下," 老師霸凌學生 " 的現象,卻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關註,一直到前陣子,攜程親子園事件爆發,才終於出現瞭關於 " 發現/預防老師霸凌孩子 " 的廣泛討論。
但這些討論卻始終像一汪湖水,隻有丟下去 " 虐童 " 這樣的重磅新聞,才能蕩起一些漣漪,很快又重歸 " 平靜 "。其實,隻要翻看數據,我們就會發現,身體上的、看得到的 " 虐童 ",隻是冰山上的一角,更多孩子正經歷著精神上的、無形的 " 霸凌 ",沉默而焦急地等待著身邊的人發現、拯救。
無形的霸凌
有一個數據觸目驚心——《國際社會精神病學雜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曾發表一個研究,關於對 7 所小學共 116 名老師的一次匿名調查,結果顯示,高達 45% 老師承認自己曾對學生有過霸凌的行為。考慮到雖然這是匿名調查,還是會有人撒謊,這個比例可能更高。
這個數據起碼告訴瞭我們兩點:
其一,來自老師的霸凌,並不隻存在於幼兒園,而廣泛存在於小學、中學乃至大學裡。
其二,這種霸凌,並不僅指 " 虐打 " 等身體上的看得見的霸凌,還包括那些無形的精神上的霸凌,如辱罵、冷暴力等。
來看看在美國被認定為 " 老師霸凌 " 的幾個熱門新聞:
Reddit 用戶 Johnny Provolone,在畢業 16 年後寫下當年自己的代數老師如何在班上花式嘲笑其代數水平:" 又是我們的笨小孩 "、" 天啊天啊你又不明白 "、" 沒搞錯吧?我們今天又得為瞭你放慢進度 " ……帖子發出後,有近 3 萬人跟帖說出瞭自己相似的經歷;
在伊利諾伊州的 Stevenson high school,一位老師設計瞭一個懲罰機制:他讓每個未能通過考試的同學,站定在他圈定的地方,然後給全班其他同學每人發一個橡膠球,大傢輪流把球丟到被懲罰者身上;
新澤西州教育顧問 Sigal 說,自己接觸瞭大量學生,其中有不少人都曾經歷過一個尷尬的場面:輔導員/班主任當著其父母的面,說," 我建議你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他就這個水平瞭。"
……
很多大人會把類似的場景,修飾為 " 我這是在教孩子 "、" 我這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 ",這種說法,本質上,是對 " 管教 " 和 " 霸凌 " 邊界的模糊——關於這兩個詞,美國 educationworld.com 做過明確的對比:
教育者讓孩子知道:我們在乎你。
霸凌者讓孩子知道:誰才是 " 大哥 "。
教育者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霸凌者控制孩子。
教育者會制定嚴格的目標。
霸凌者會隨意對孩子提出要求。
教育者用幽默的方式糾正孩子的小錯誤。
霸凌者用諷刺的語氣激起孩子的憤怒和叛逆。
教育者會私下對違反紀律的孩子提出忠告。
霸凌者會公開羞辱違反紀律的孩子。
教育者總是明智的。
霸凌者動輒批評孩子。
教育者會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進而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謹慎。
霸凌者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施壓,經常通過發怒或威脅使孩子屈服。
教育者會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霸凌者會懲罰失敗的學生。
教育者對事不對人。
霸凌者會進行人身攻擊。
教育者關註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
霸凌者會盲目對比不同的孩子。
教育者對所有孩子都非常尊重。
霸凌者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學生都值得尊重。
教育者給孩子強調好的行為。
霸凌者把差的行為作為反面教材。
教育者是前瞻性的,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課室環境盡可能減少孩子違反紀律。
霸凌者事後才會回應,他們會直接責怪孩子沒有秩序。
教育者會教導。
霸凌者會羞辱。
教育者對自己維持紀律的能力流露出自信。
霸凌者幾乎無法隱藏自己對孩子失去控制的恐懼。
誠然,身體上的霸凌最為致命,但精神上的霸凌同樣嚴重。比起同伴之間的霸凌,來自大人的霸凌更可怕,因為孩子會默認這是合理的,這釋放瞭兩個極其危險的信號:當事人會認為 " 這是我的錯 ",同學們會認為 "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這個人 "。
霸凌之下,孩子即使畢業也可能走不出陰霾——據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學會主導的一項研究,童年時,被大人(老師或者傢長等)霸凌過的孩子,長大後在傢庭關系和朋友關系上,都出現瞭負面效應。另一項來自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則指出,童年經過霸凌的男性,成年後吸煙及罹患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的幾率都會增加。
保護孩子免於霸凌的三把利劍
前幾天,我們推薦瞭今年口碑之作《起跑線》(點此查看影評),其中談到瞭最好的教育應是傢、校、社會三位一體,這句話的其中一個意思,是傢長萬萬不可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搞定瞭——那隻是一切的開始,我們要觀察,要溝通,但具體而言,到底該怎麼做?下面分享三把利劍。
第一把利劍:觀察。
美國 noodle.com 總結過孩子可能受到霸凌的 14 個表征,是我們觀察孩子時一份非常寶貴的比對清單:
頻繁頭痛、惡心
做噩夢,周一到周五持續做或者在周日晚上尤其明顯
上學前哭鬧或發脾氣
行為有很奇怪突兀的改變
放學之後心情明顯不好,在行為上直接表現出來
開始自己嘲笑自己
不想出門
找借口不上學,說要呆在傢
不喜歡學校
告訴我們,老師不喜歡自己
抱怨自己總是被老師找茬兒
抱怨自己被老師大聲責罵
抱怨自己被老師當眾羞辱
抱怨老師行為粗魯、嘲笑或不尊重自己
第二把利劍:溝通。
如果我們發現瞭異樣,如何打開孩子的心房?首先穩住情緒,過激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 " 大事不好瞭 " 從而保持沉默,下面這兩個問題很適合用來開場:
" 我看前幾天你好像都不是很想上學,發生瞭什麼事情嗎?"
" 每到周日晚你好像心情就很差,有的時候還偷偷哭。能告訴我發生瞭什麼嗎?我在想是不是學校發生瞭一些什麼事情?"
但溝通的功夫要花在平時。
其一,創造一個可以開放交流的傢庭環境。任何時候孩子都能自信表達自己的感受。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嘗試和孩子分享我們一天中的苦與樂,問孩子有沒有相似的經歷。如果父母總是開放地把自己最艱難的經歷,以及如何解決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孩子,孩子也會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並且樂於與我們分享。
其二,提醒孩子我們是父母,我們有能力保護他們。如果孩子被霸凌,對方還是某位有權威的大人,孩子很有可能會覺得非常難為情,這時,要積極傾聽。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這麼解釋:" 這種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反應,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 " ……或者分享一下當年我們自己或者朋友遭遇類似事情時的感受等,這能讓孩子更願意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如果孩子繼續否認自己被霸凌,或者緘口不語,那就告訴孩子,我們這麼想瞭解其想法的原因,告訴孩子," 我一定會站在你這邊。"
告訴孩子,不願意說也是正常的,比如:" 我知道,有時候,人們不想承認自己被欺負,因為他們覺得這很丟臉,或者擔心如果自己說出來瞭,就會受到更嚴重的霸凌。你這樣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時,我的責任是要確保你被公平對待。"
第三把利劍:直面老師。
noodle.com 也提供瞭一份交涉清單:
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 " 孩子總說您不喜歡他,您覺得呢?"
給老師解釋的機會,即使我們已經不再相信老師,但換個角度,我們能更全面地瞭解整件事。
讓老師更瞭解孩子,如 " 孩子自尊心強,不是說有錯誤不應該批評,但單獨糾結比當眾指出,效果會更好一些。"
爭取和校領導溝通,這能監督老師是否有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執行。當然,如果性質嚴重,一定要立即告知校方,必要的話,第一時間報警。
每次溝通後都保留信息文本或錄音,包括日期。
童年時孩子經歷的一切,都將成為他們身心的一部分。有一些傷害的確是偶發的,我們不必成為驚弓之鳥或草木皆兵,我甚至希望這份貼士,所有人永遠用不上,但如果烏雲真的來臨,我們就是孩子最後的庇護所,那個時候的我們,必須做好瞭準備。
少年商學院微信相關文章
《美國老師給孩子看的防性侵動畫》
《過得不好不要忍》
《世界大不過番茄炒蛋是教育的失敗》
《荷蘭老師如何解決校園霸凌》
《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就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