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成才,媽媽是決定性因素 !

08-17

我特別關註媽媽群體,是因為我關註中國孩子這個群體。孩子成才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是跟媽媽相關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有一條船,放瞭九樣東西,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玩具、寵物狗等。但是突然發現這艘船要沉下去瞭,隻能留下三樣東西,讓孩子選擇。調查結果是:把爸爸留下的孩子隻有 20%。

這是因為爸爸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瞭。陪伴孩子時間的多少,決定著孩子是否願意跟你在一起,以及你對他的影響力的大小。我的兒子在國外出生,十一歲時被我帶回國內來瞭,就是我也全力以赴地爭取和孩子一起的時間,這樣我就可以對他產生一點點影響。

當然,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對孩子的成績幾乎不太在乎,他班裡名次多少,完全不是我考慮的重點。隻要他不是門門課六十分以下就可以瞭,隻要保證他的智商是正常的。

媽媽會在乎在班裡是第幾名,有多少學生超過他。我雖然不關註學習成績,但是我非常關註孩子有什麼樣的學習態度,有沒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平時有沒有閱讀。比如說,我兒子希望有一臺 3D 打印機,我就給他買回來瞭。他把我們傢的狗拍照後掃描在電腦中,再轉化成狗的圖像,在 3D 打印機裡把我們傢小狗的模型做出來。這個就屬於有創新性的東西,我會支持他的探索,並保持關註。

我還關註孩子有沒有勇敢精神、闖蕩世界的能力、堅韌的毅力……所以我現在還帶孩子去爬山。爬黃山時他非要坐纜車,我沒有允許。一千多米的高度,我的膝蓋也不太好,但是我必須做榜樣,這樣就鍛煉他的毅力,這就是我的關註點。

父母應該多讀書,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想分享所有的媽媽們的第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書。

據我調查和瞭解,喜歡讀書的媽媽與不喜歡讀書的媽媽相比,愛讀書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習上的興趣、知識水平的提高、情緒的管理上都要高一籌。

那麼父母要讀書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傢長讀書,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當父母都在讀書的時候,孩子是不可能不讀書的,而且當傢長安靜地讀書時,就給孩子創造瞭比較安靜的環境,孩子做作業的時間也會延長,不開小差,不會分心。

所以我特別主張媽媽們認真地去讀書,最好是跟孩子一起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習慣,在孩子不認字的時候,就讀童話故事給他聽。如果你沒時間讀的話,可以讓他用手機聽,但是你不能把手機扔給孩子,自己跑瞭,這不行。

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連續四五年,他會自動形成一種閱讀習慣。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讀書半小時的規矩,孩子就會遠遠超過半小時,原因是他自己進入故事中後,是放不下來的。所以,父母讀書對孩子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父母要管理好情緒,保持一個平和的情緒和心情

不管有多忙,千萬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當你一匆忙,心裡一煩躁,和孩子說話的口氣各方面就不平緩瞭,慢慢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和煩燥心理,時間久瞭就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一個母親能夠做的很偉大的事情,是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間,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情。

我最怕看到這樣的事情:就是母親急得不得瞭,對孩子說不瞭幾句話就開始對孩子指責。孩子反過來跟你也非常地急躁。母親一直保持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這樣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以後,他會非常願意跟你說話。因為他有安全感,他知道如果他考試考瞭零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考瞭四十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跟別的孩子打架,你也不會罵他。你就可以好好地跟他溝通瞭。

比如,如果十二三歲的孩子談戀愛瞭,我們大部分父母會擔心,甚至會認為這個肯定不行。其實我們要跟他分析,他為什麼喜歡這個人,再分析為什麼這個年齡談戀愛並不是好事。自始至終,一定要保持一種心平氣和的狀態,讓他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而不隻是他的父母,這個特別重要。

如果你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沒法預料告訴你這件事情他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會有什麼後果的話,他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藏著掖著,他就什麼事情都不告訴你瞭,那你作為父母就非常地失敗。由此可見管理好你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是多麼重要。

父母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熱愛

很多的父親說,我晚上也待在傢裡。但有的父親是在看電視,有的父親在打麻將,盡管人在傢裡,但實際上跟孩子沒有真正的交流,甚至在某種層面上在做反面角色示范。

如何才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我常常鼓勵傢長們帶著孩子出去玩,這種玩不是瞎玩,不是帶他們去坐過山車,也不是帶他們出去吃一頓飯那麼隨意和簡單,高質量地玩是在培養孩子的心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能背誦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或 " 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這樣的詩詞,我們要想孩子能從中感受什麼?可不可設計些什麼?比如說,帶孩子到湖邊或者海邊,靜靜地坐兩個小時,去看看月亮從東方升起來是什麼感覺。這其實特別地重要,因為你把他學習的內容跟大自然融合瞭,所以帶孩子玩絕對不是瞎玩的。

通過高質量的陪伴,你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心情和脾氣,從胸懷到眼界,這特別的重要。

父母要給孩子定原則和規矩,培養好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傢長會慢慢地感覺管不住孩子,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你從小到大沒有給孩子設立規矩,這個規矩可能在你的心裡,但是你從來沒告訴孩子,你不舒服就把孩子罵一頓,說一頓,孩子也不知道這是一個規矩,他會很迷茫。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定規矩定得太晚瞭,我們給他定規矩的時候,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瞭,所以就特別麻煩。就像我培養我孩子的刷牙習慣,培養瞭好幾個月,每天盯著,早上起來叮囑一句,晚上睡覺叮囑一句,才讓他養成刷牙的習慣,光這個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重復幾百次,他才能形成自然的行為。

定規矩最好是在八歲以下,在十歲以前定規矩,孩子還是願意聽你的,為什麼呢?因為在十歲以前,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依靠就是父母,離開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歲以後,他覺得離開父母還是可以活下去的。他會逐漸發現,和父母對著幹,父母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些規矩是特別重要的,長大以後對他的生活影響會特別地大。舉個簡單例子,到孩子開始懂事以後,要求孩子必須收拾幹凈自己的床和房間。當然這個前提條件是,父母自身也能夠把房間收拾幹凈,如果父母的床一年都不疊被子,而一定要孩子疊被子,這個孩子是做不到的。收拾房間、把東西歸位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實際上是養成瞭孩子一輩子有條不紊的習慣。而有條不紊的習慣是提高生活效率和工作效率一個最好方法。

還有一個習慣大傢其實也是可以做的,當孩子在七八歲以後,其實可以或多或少地鼓勵孩子做做飯,炒炒菜。中國炒菜不像德國,廚房裡一大堆的天平,他要稱的。中國人靠什麼,手抓一下剛好,其實這個東西很重要,讓孩子逐步地學會憑著自己內心去感覺,做什麼樣的東西剛好。這個再延伸到生活中間去,慢慢他就會形成,我如何做事,如何與人打交道?所以你別看小東西,小東西中間有大學問。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環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們大多數傢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傢長就要想辦法給小朋友建立圈子的條件。上下不超過兩歲的同班同學和社區裡小朋友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我常常覺得我的孩子好孤單,因為我老搬傢,老搬傢就不太容易給他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很長久的朋友圈。

現在要做一件事情,組織同學的傢庭一起在周末聚聚,你就會發現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而且一定要男孩要跟女孩混合著玩。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對於異性的交往,也開始自然地熟悉起來。一個社區的傢庭也可以相約帶著孩子一起出來玩玩,這樣孩子可以在一起成長。

孩子的成長,一開始成長的軌道設對瞭,以後的長勢就不用你太擔心瞭。就如一棵樹,前幾年你特別關註枝葉的繁茂,土壤的健康,以後它自己長,就不會長彎的。

如果孩子這棵樹十歲以前如果已經長 " 彎 " 瞭,要給他弄 " 直 " 會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實際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握好孩子出生到十歲這個時間段,給孩子打好基礎,後面他自己一路會成長得非常好。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