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08-31

逃媽的話

今天給大傢分享的這個小故事似曾相識,也許在小區裡遇到過,也許既在中國媽媽也在美國媽媽身上見過,也許我自己以前就這樣做過,以為解決瞭爭端,孩子也學會瞭分享懂得瞭謙讓,自我感覺良好,卻沒意識到其中隱含的問題。

逃逃漸漸長大瞭,這種小小孩之間的矛盾應該不再會經常遇到,但他需要面對更多學習上、生活上、社交上的各種問題,也會和我討論。這個小故事讓我反思,是不是自己常常也會不自覺地總是替孩子思考,而不是教孩子思考?

文章最後總結得很好,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最需要做的不是給出我們認為正確的建議,而是問這些問題,引導他自己思考:

發生瞭什麼?

問題是什麼?

原因是什麼?

那應該怎麼辦?

不這樣辦還能怎麼辦?……

作者:麥子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爸媽天地(bmjzy66)

假設,

你的孩子遇到下面的情況,

你會用什麼方式處理呢?

你有一個 5 歲的兒子,在發生沖突的時候,還無法考慮別人的感受。

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玩具拿給朋友玩,現在又想拿回來,可朋友不肯還給他,所以他試圖搶回來,於是兩個人開始打架。

我猜,很多父母的處理方式可能是這樣

(有沒發現:這麼像自己哩 ~)

媽媽:兒子,為什麼跟小朋友搶玩具?

兒子:因為該輪到我玩瞭。

媽媽:你們應該要麼一起玩,要麼輪流玩,搶可不好。

兒子:可玩具是我的!

媽媽:你要學會和小朋友分享,如果你不想,那就不要把玩具拿出來。不然,你跟小朋友搶玩具,他以後就不想和你做朋友瞭!

兒子:可是他不願意還給我,那是我的玩具!

媽媽:可是你也不能搶東西啊,如果他也跟你搶玩具,你會願意嗎?

兒子:不願意。

媽媽:那跟小朋友說聲對不起吧。

上面的對話,

媽媽一個人完成瞭所有的思考和談話,

沒有給兒子任何選擇解決辦法的餘地。

也許,善於引導孩子的父母,會這樣處理

媽媽:兒子,為什麼要和小朋友搶玩具(幫助孩子認識問題)

兒子:他拿瞭我的玩具不給我,我就想拿過來。

媽媽:為什麼要拿回來呢?

兒子:該輪到我玩瞭。

媽媽:那然後呢?(瞭解更多的信息)

兒子:然後我推他瞭,他也推我瞭。

媽媽瞭解到瞭一些情況,如果她隻要求兒子分享,是瞭解不到這些的。現在,媽媽知道瞭,從兒子觀點看,他覺得已經分享瞭自己的玩具。現在,問題的性質似乎變瞭。我們繼續看

媽媽:那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呢?

兒子:我很生氣,我再也不和他玩瞭。

媽媽:那你生氣,你覺得小朋友的感覺怎麼樣呢?(媽媽幫助孩子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

兒子:不知道,可能也生氣,可是他拿我的東西,我就是不和他玩瞭。

媽媽:你決定永遠不和小朋友玩瞭嗎?那你和他以後會怎麼樣呢?

兒子:那我就不再是他的好朋友瞭。

媽媽:你想和他一直是好朋友嗎?

兒子:想。

媽媽:如果他不給你玩具。那你覺得還可以怎麼辦呢?

兒子:那我可以和他說明天再給他玩,或者拿別的玩具跟他交換。

媽媽:好主意!你想到瞭兩種不同的方法。

這一次,媽媽沒有用她認為 " 正確的 " 方法來解決問題。她沒有告訴兒子要分享,也沒有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該搶玩具。在她問兒子 " 為什麼要拿回玩具 " 時,關註的重點已經由原來的 " 搶玩具 " 這一問題,轉變成瞭另外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拿回玩具。

這一次,媽媽幫助兒子思考瞭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後果以及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一次,媽媽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很多父母一定會常常覺得——孩子不聽話,但是,兒子和媽媽的第一次對話表明,孩子也一定常常覺得——沒人聽他們的話。兒子的想法是:" 我確實分享瞭,現在我想要拿回我的玩具。" 孩子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而媽媽卻在試圖解決另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一定要學會分享 "。

作為父母,不要總想著立刻 " 正確的 " 解決問題,而是應該幫助孩子練習思考怎麼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就能處理以後遇到的新問題。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不斷地告訴孩子做什麼,他們就沒有機會自己思考、沒法探究其他的選擇瞭!

幫助孩子鍛煉如何思考力的基本步驟:

不斷地引導孩子去說:

不這樣辦還能怎麼辦?

……

就是這樣的不斷地發問,讓孩子最終自己說出結果。

越大的孩子越好啟發,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說一些,幫助孩子去思考。

作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思考,不要總是代替孩子做決定,既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深遠的智慧。

孩子性格的,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改變的,而是父母們日復一日的耐心引導,加之積極的鼓勵、傳遞樂觀的態度,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事。

別不信,

大多數時候,你都在替孩子思考,

而不是教孩子如何思考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