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也要註意不同的對待,主要是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後,要註意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區分。
新生兒黃疸種類
1、生理性黃疸:較常見,為正常現象,於出生後 2-3 天出現,4-5 天為高峰期,1-2 周後消失。
2、病理性黃疸:若是黃疸出現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續的時間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區分
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生後 2~3 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 4~6 天為高峰,第 2 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 12 毫克 / 分升,早產兒不超過 15 毫克 / 分升。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 2 周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 3 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欲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2、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 24 小時以內,早產兒在 48 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 85.5 μ 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 2 周以上,早產兒超過 3 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癥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 25.7 μ mol/L(1.5mg/dl)。
新生兒黃疸癥狀
1、發熱:新生兒黃疸的時候常常會有急性膽管炎的癥狀出現,寶寶同時還會有畏寒的癥狀出現。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鬱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欲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寶寶如果還有病毒性肝炎的話,在黃疸出現的時候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的癥狀。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6、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於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癥肝炎等。
7、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8、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著,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著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9、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於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10、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於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