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做作業算什麼,有本事你陪娃練琴啊!(四年熬出的陪練幹貨,傢有琴童必看)

11-14

小夥伴千尋媽媽十一月打算給大傢奉上一份 " 陪娃做作業 " 世紀難題的解決方案盛宴,最近和她策劃討論時我不小心感嘆 " 唉,陪作業算啥啊?陪娃練琴的媽才是真悲催,哪天如果發現我忘瞭推文章,應該就是搭支架去瞭~~"

正好團隊裡的幾位小夥伴要不已經是琴童傢長,要不正在趕往送娃去學鋼琴的路上,大傢強烈建議我來一篇陪娃練琴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我栽過的坑,繞過的彎好好掰一掰,讓她們心理平衡一下。

今年是逃逃學鋼琴的第四年瞭,翻瞭下公號的歷史記錄發現每年我都會寫一篇關於孩子學鋼琴的總結,把標題擺在一起才發現,哇,每年的感悟和關註點都很不一樣耶~~

第一年可謂意氣風發——《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沒有更精辟的解讀瞭》

第二年漸入焦灼抓狂——《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怎麼辦?》

第三年開始懷疑人生——《升學沒優勢、氣質無提升,孩子學鋼琴究竟有啥用?》

(這三篇舊文的鏈接附在文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來看看)

我發現,帶娃絕對是一項需要 Growth Mindset(成長型思維)的任務,因為隨時會遇到新問題,隨時需要提高自己,時刻準備著要見招拆招。雖說這些年陪娃練琴多多少少受過些 " 內傷 ",但讓逃逃學鋼琴至今仍然是我覺得非常值的一件事。下面,就來和大傢侃侃我陪娃練琴第四個年頭的心得,應該說總算是找到瞭一些相對固定的方法,可以暫保我人生安全。

在說到具體方法之前,首先還是要提醒下各位同學,讓孩子學鋼琴絕對是一件 " 入坑 " 要慎重的事,除非你隻打算讓孩子陶冶下情操、增長點見識而不計較具體學得如何,否則請先保證你有陪孩子上課、練習的時間,再開始。

即使一開始學琴是孩子的興趣所致,天天興高采烈地盼著練琴的情況也的確有過,但媽媽們請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這隻是黑暗前的黎明,根據孩子學習進度的不同,一般頭半年或一年會是輕松愉快、母慈子孝的階段,但這段時間過後,除瞭極個別情況(概率可能就跟中彩票差不多吧),大多數孩子會進入一個煎熬狀態,需要傢長耐心的支持、監督和幫助。不過放心,你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下面就是我一天天陪出來的心得體會:

不想被打敗,就要有備而來

如果媽媽自己就精通鋼琴,可以忽略這條。

如果和我類似,自己並不太會彈,但陪孩子上課過程中也學會瞭看譜,瞭解孩子正在練習的曲子該怎麼演奏,陪練時自己也學瞭一點,那麼,對於這種水平的媽媽,建議每次陪孩子練琴前先做些預習,把上課的筆記拿出來,看上次課老師都圈點瞭哪些需要改正、或者需要著重練習的地方,對今天孩子要練什麼內容,練多少,練到什麼程度,難點在哪裡,心裡有個大概預期。

請註意,這跟陪作業可不一樣,小學階段的作業,如果不是特別燒腦的奧數題或智力題之類,對傢長來說應該是沒什麼難度的 。而鋼琴如果對我們本身就是個比較陌生的領域,那一定要 " 有備而來 "。

有人說樂器是破壞媽媽和孩子感情的 " 第一兇手 ",我的體會是,練琴途中孩子和傢長的矛盾往往來自相互不理解,準確地說是傢長不理解孩子,孩子本來就已經覺得枯燥、困難瞭, 如果媽媽還表現出不理解,不太合理地催促推進,他就越發覺得委屈。

傢長事先預習,對孩子會卡在什麼地方就會有大概的心理預判,陪練時自然也會多一份理解和耐心,比如在開始練某些難點小節前就先給孩子打預防針 " 接下來的幾小節會有點難,咱們再放慢點速度,慢慢來。" 類似你安慰一位正在傷心難過的朋友,千萬不要說 " 不要緊,沒什麼好難過 " 的,而是讓他感受到你理解他,和他感同身受,知道他的難處。

其實真的是很難,試想讓你一手畫圓一手畫方就不容易瞭,現在還不是畫圓和畫方那麼簡單,你得看著一份說明書(樂譜),搞清楚左手畫什麼右手畫什麼,而且還要根據一定的節奏配合,準確地畫出來。孩子練琴時就是面臨著這種挑戰和壓力。

對於實在抽不出時間預習的媽媽,我推薦一個自己一直在用的方法,大傢不妨試試。和老師商量一下,每次上課用手機錄下音,下課之後找時間及時回聽一遍,基本上就能記住所有要點,對孩子這周該練什麼,重點難點都心裡有數瞭。開車的話就更方便,下課後回傢路上在車上放一遍,孩子也正好一起聽,加深記憶和理解。

有人說,既然這麼難,直接給孩子請一位陪練老師會不會好一點?是會輕松很多,尤其是孩子學到一定程度傢長感覺已經跟不上,而孩子也還不能獨立練琴時,請陪練是不錯的選擇,但頭一兩年,我建議如果時間上允許的話,還是自己陪比較好。

閱讀、遊戲也是很好的親子陪伴,但都太輕松瞭,練琴是難得的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困難事。而且,媽媽是最能判斷孩子承受能力的,什麼時候還可以再堅持一下,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是真的不舒服什麼是借口,你肯定比陪練老師拿捏判斷得好。

而且,學琴過程中的很多附加價值,很多樸素的道理,是陪練時你教會孩子的,比如逃逃學會瞭 Practice Makes Perfect,但並不是說練第二次就能比第一次好,而是當你練習瞭 20 次、30 次的時候,第 21、31 次肯定會比第一次好;又比如有時可能前十分鐘孩子還在耍賴、發脾氣,甚至哭鬧,但再堅持 10 分鐘攻克瞭一個難點後,他會閃著淚花給你一個熊抱說 " 媽媽我愛你 ",因為他知道你讓他堅持是對的。

總的來說,陪練是值得的,但在這之前你必須 ready,如果當孩子翻開琴譜時你還是一臉懵圈,那今天練習效果不好的話絕不能隻怪孩子。

既不設定練習時間,也不設定練習遍數

一開始陪逃逃練琴我是和他約好練習時間的,很快就發現此舉引發瞭諸多病癥,比如

" 一練琴就想喝水、上洗手間、肚子餓、腦袋暈 " 等綜合癥逃逃樣樣齊,另外他還有個自創項目,就是一會兒覺得熱,一會兒覺得冷,不斷要去調空調的溫度。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傢裡的空調要被玩壞瞭,於是改成瞭設定每條曲子的練習遍數。但很快又遇到新問題,逃逃會把曲子越彈越快,聽起來就像被放瞭 1.5、2 倍速度的電子琴演奏(順便提一下,剛開始學鋼琴時可以用電鋼琴 Electric piano 暫時代替,但千萬不要用電子琴 Keyboard,手感音質和鋼琴差別太大),節奏、強弱、色彩什麼的通通不管,這樣的練習收獲當然也不大。

試瞭這兩個方法不靈之後,一直到現在我和逃逃都是以約定練習內容和效果為準,比如今天的任務是練習 "Prelude in C Minor" 的前 21 個小節,要練會。怎麼才算 " 練會 " 呢,就是能把琴譜的內容全部彈出來,音符、休止符、連音、強弱、跳音之類,隻要譜子上有標出來的,都需要準確無誤。但是速度可以比標準速度慢些,比如譜子上標瞭 108-116(beats per minute,每分鐘 108-116 拍),今天可以先練到 60-80 就好。

規定瞭內容和效果之後,有時不用你提醒,孩子自己就能 " 創造 " 出很多好的練習方法,比如他會把最困難的幾小節抽出來反復著重練習,會在左右手特別難合的地方先分手練習,而不是悶著頭一遍一遍從頭到尾地湊時間或湊遍數。

我發現改用這個方法之後,陪練幸福指數至少上漲瞭 50%,但這絕不是說萬事大吉,可以讓娃自己去練,坐等聽結果就好瞭。傢長依然需要陪,就像前面所說,練琴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必然是一件枯燥困難的事,即使你什麼都不做,陪在他旁邊也會讓孩子心裡舒服些,況且你還可以提供幫助,比如提醒他哪個音符看錯瞭,節奏不對時可以幫他把節拍器打開調整一下。

說到節拍器這裡插播一個細節,現在用傳統節拍器已經非常少,大多數傢長、或者老師上課時都會直接用手機上的 App 軟件,比如我用的這個 Pro Metronome,   是蘋果手機上一款免費的節拍器 APP。老師提醒過我,不要把手機直接放在孩子面前,因為這樣他容易追著屏幕上的顯示燈看,節拍器是該用耳朵來聽,而不是看的。聽瞭一會之後,如果孩子可以自己在心裡穩住這個節奏,就可以把它關掉。

另外需要提醒傢長的是,盡管我們事先和孩子說好瞭練習任務,但如果今天的練習時間比平時已經多瞭不少,但任務卻還沒完成,而且孩子也並沒有偷懶,一直都在認真練習,那就是任務安排得不合理瞭。這時可以和孩子商量調整,當他知道媽媽的安排合情合理,下次再約定任務時也會更爽快答應,省得討價還價。

慢即是快

這條基本上是鐵的準則,無論在宏觀還是微觀上都適用。

微觀上,就是具體到孩子實際練琴時,慢些,再慢些。這點我之前栽過一個坑,就是逃逃初學鋼琴時的進度有點兒太快,他練習得很快,效果也不錯,老師也就教得快,我們聽起來也蠻受鼓舞。但漸漸地我們都發現一個問題,他不怎麼喜歡看譜,很多時候是憑記憶在彈。有時老師給他示范瞭一下,他記住旋律瞭,三兩下把音符摸出來,就開始憑感覺發揮,一開始的練習曲都比較簡單,這樣也混得過去,但後來學習的樂譜越來越復雜,到瞭根本記不住,不得不去看譜時,問題就暴露出來瞭。

正確的做法是一定要慢練,拿到樂譜後先讀譜,從節奏、風格、調式等各方面分析曲子 , 再去進行慢速彈奏練習。而且,在孩子練習一首曲子之前,最好先不要讓他聽演奏傢的標準版本,這點也是我後來悟到的,否則的話他可能是模仿,而不是自己讀譜理解。另外聽瞭大師演奏之後,孩子更傾向於追求大師的速度,不願意慢速練習,造成的結果是雖然能彈出來,但從頭到尾問題多多,改起來也非常困難。

我的體會是學會曲子之前孩子不要聽,但陪練的媽媽事先是要聽的,而且是聽得越多越好,這樣陪孩子練習時更容易迅速抓到他的問題所在。

宏觀上,指的是孩子的整個鋼琴學習規劃,我覺得也是要慢,平時聽到隔壁老李女兒考過八級,公司同事兒子考過十級這些消息呢,默默點贊表揚幾句就好,不要因此給孩子壓力。

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而且同一時間參與的興趣活動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每天練琴時間多些,自然走得快些,反之如果少些就慢些。如果孩子條件還不成熟,著急忙慌地過多少級也沒多大意思,太大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對鋼琴產生厭惡和抵觸心理。我已經聽過不止一個這樣的故事,孩子考過 10 級之後問媽媽 " 我現在是不是就可以不練琴瞭?"

一輩子很長,如果不打算走鋼琴專業,也不指望靠它升學加分什麼的(如果娃不是天資特好,基本上比較渺茫,而且性價比很低,詳細分析請看文後的往期推薦文章),那麼 10 歲過 10 級跟 20 歲、30 歲過,或者一直就不考級,能有多大區別呢?如果說區別,若幹年後,孩子遇到煩心事,能坐下來安靜撫琴一曲自解憂愁和一想起鋼琴就往事不堪回首再也不想碰它,這才是真正的區別吧。

 

如果說具體練琴時真的要放慢速度,那這裡的慢,我主要指的是媽媽們不用心急。

一不小心寫瞭很多,看來每位陪娃練琴的媽媽都有一肚子話要說啊。孩子學琴最困難我感覺是第二和第三年,過瞭這個 " 磨合期 " 後,無論是練琴的孩子還是陪練的媽媽,都漸漸摸出學習規律和相應 " 生存之道 "。比如我今年感覺就好很多,也是因為自己心態上就比較放松。

各位琴童媽媽,還是那句話,想想還是命重要,練琴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_^

往期推薦

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沒有更精辟的解讀瞭

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怎麼辦?

升學沒優勢、氣質無提升,孩子學鋼琴究竟有啥用?

作者:逃媽,坐標美國達拉斯,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資源。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