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事很無聊,但堅持陪孩子做,他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11-15

作者丨粒粒媽媽

帶過孩子的寶媽,十個有九個都體驗過這樣的 " 哭笑不得 " 的瞬間——

明明桌上擺著一盒餅幹,他偏要去撿地上的小碎渣吃;睡覺前,他挨著枕頭給你找頭發絲,一根根集起來交給你,還讓你給他收好;

花瞭很多心思專門騰出時間帶娃兒出去玩,想讓他看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樹,以及很有名的景點。可小傢夥呢?

要麼看小螞蟻搬食物,要麼撿地上的小石頭;就連地上一個破洞,他也能自己一個人拿小棍子、小樹枝在那捅半天……

最後從公園出來,他收獲瞭一口袋 " 寶貝 ",比如:一堆小石頭,幾個蝸牛殼,大大小小的樹葉,甚至長長短短的樹枝……

你嫌這些東西臟兮兮,孩子卻死活不願放手,沒辦法,隻好專門搞個袋子給他裝這些 " 寶貝 " ……

但是,寶媽們有沒有想過,這種最常見的行為背後,到底反映瞭孩子怎樣的心理特點,我們又能怎樣反過來利用這些特點,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實際上當我們觀察到,孩子開始對一些大人眼中 " 無聊 " 的細小事物感興趣時,說明他智力發育的又一大黃金期——「敏感期」到瞭!

孩子到瞭一歲半左右,就會開始表現出對細小事物的興趣,而且大概會持續到 4-5 歲。這是隨著孩子精細動作的發育而發展起來的,標志著孩子認知發展的一大飛躍。

而根據兒童智力發展的規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從 " 微觀 " 開始的

越是細小的事物,越容易被他們的感官抓取並感知到;他們的眼睛,仿佛自帶放大鏡,從微小的事物看到一個多彩的世界。

所以,很多我們覺得納悶、沒意義的事,孩子卻總是做得興致勃勃;在孩子眼中,這些從來就不是小事,就跟大人對待工作一樣認真,隻是因為他們更感興趣,所以會變現得非常專註。

但,這跟我們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又有什麼關系呢?

對細微事物的敏感和探索,正是孩子觀察能力發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還是我們培養孩子「專註力」的最佳時機!

要知道「專註力」是對孩子一生影響至關重要的能力之一,小到學習吃飯如廁、幼兒園的技能,大到日後的事業,如果離開瞭專註力,都是很難完成的。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

陪孩子做做這些 " 無聊 " 的小事

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觀察,不要總是催促孩子,這是對孩子「專註力」的嚴重傷害。如果可以,不妨耐心陪孩子觀察下他感興趣的事物;

還可以趁機進行簡單的引導,讓他們在興趣中,學會分辨一個東西的形狀、顏色、習性等等。比如 " 小螞蟻排長隊在做什麼呀?為什麼要排排走呢?搬走的又是什麼東西?"

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小事物,這個過程本身,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專註力,比早教班什麼的都強多瞭!

如果可能,再給孩子一個小小的幫助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小工具:給孩子一個放大鏡,讓孩子能更清晰觀察到自己感興趣的小事物。

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哪怕隻是個袋子,方便孩子收集好自己的藏品;並在回傢後,鼓勵孩子寫觀察日記(要求不能太高,孩子能記下自己的興趣和感悟本身,就是最大收獲!小寶寶可以用圖畫代替文字)。

孩子收藏的小花朵、小樹葉、小石頭,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講它們制作成簡單的藝術作品。沒有什麼比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成果,更能激發孩子的探索熱情瞭!

有時,當我們看著那些 " 別人傢的孩子 ",多多少少會想知道:" 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教育的方法?"

粒粒媽從前也掉過這樣的坑,各種絞盡腦汁的鉆研,後來發現,那些越成功的事物,原理往往越簡單、越蘊藏在一些生活小事中。區別隻在於,我們是怎樣對待這些小事的。

孩子本身就蘊藏著無限的成長力量和無形的智慧,我們要做不是各種幹預,而多多觀察,然後想辦法幫助他,一起把他身上獨一無二的潛質,發揮到最大——這,就是最好的早教!

▷作者:粒粒媽媽,傢有 5 歲小棉襖,為瞭更好養育孩子日夜苦心鉆研、廢寢忘食,最後把自己折騰成瞭育兒達人。今日頭條億萬自媒體、UC 萬元量子計劃獎金連續獲獎得主,搜狐母嬰金牌作者

在這裡,粒粒媽媽每天和你說說媽媽們關心的那些事!

↓↓↓長按下方二維碼,跟粒粒媽媽一起學習,成為更好的爸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