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高爾夫 GTI 成為神車?非我本意”

08-13

本文是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

撰文 ✎ 麥琪

如今談起性能小鋼炮,Golf GTI 自然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說,是高爾夫 GTI 成功率先在歐洲大陸掀起這股小鋼炮的熱潮。

然而,誰能想到,在 GTI 計劃尚處於雛形之時,大眾公司對這個計劃並不認可。如果當時 GTI 被一票否決,或許整個小鋼炮市場都無法發展成為如今的樣子。

專註平民傢用,大眾無意造 GTI

1974 年,接棒大眾甲殼蟲的又一款傢用小車在德國大眾總部誕生,這款命名為 GOLF(高爾夫)的兩廂轎車來自大眾全新的前置前驅平臺,最大任務就是接替當時已經盡顯疲態的甲殼蟲。彼時的大眾甲殼蟲已經從巔峰時期走向瞭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於空間與舒適的核心訴求。於是,高爾夫的誕生順理成章。

事實也證明瞭,高爾夫成功擔當起大眾品牌下的又一款標桿車型,上市之初便受到瞭市場熱捧。與此同時,大眾公司的高層看到瞭當時的另一個發展契機。當時歐洲市場上大部分主流車型的馬力和速度都極其有限,發動機馬力超過 100 匹、時速高於 150km 的車型幾乎沒有。而隨著公路網絡建設的完善,對速度與操控的追求或許會成為瞭實用性之外的又一需求。

於是,大眾公司的一位高層 Anton Konrad 提出瞭一個看似瘋狂的建議:在普通版的高爾夫之上,專門造一款馬力更大、底盤懸掛更偏向於運動、並且輪胎更大的 " 性能版高爾夫 ",也就是如今耳熟能詳的 GTI。如此一來,這將是當時整個歐洲市場唯一一款既有傢用屬性、又具有純正運動樂趣的兩廂小車。

然而,大眾公司對這一個想法並不感冒。在當時的大眾看來,高爾夫隻要能擔當起接替甲殼蟲、橫掃銷量的任務就足夠瞭,顯然當時市場對高爾夫的認可已經表明,他們並不需要這樣一款動力更強的車型。

不過,公司高層的反對並沒有打消 Anton Konrad 的積極性,GTI 計劃如常進行,Konrad 召集的工程師們對高爾夫所用的發動機進行瞭高功率調教,這顆 1.6L 直列四缸發動機可以壓榨出 110 匹馬力,最高時速達到 177 公裡,這在當時的小車市場裡是一個極為突出的數據。結合大馬力發動機的性能,還需要對底盤懸架和輪胎進行另外一套的設計。

頂著公司的反對,高爾夫 GTI 還是如願誕生瞭,它在 1975 年亮相法蘭克福車展之後,第二年順利推出市場,並且一炮而紅。雖然它比雷諾 5 Alphine 的推出要遲瞭 2 個月,但這並不影響高爾夫 GTI 成為性能小鋼炮的 " 鼻祖 "。

有瞭 GTI,才有瞭歐洲小鋼炮的一切

出乎大眾公司的意料,當時被極力反對的 GTI 後來為整個高爾夫車系貢獻瞭極其重要的份額。最開始,大眾雖然同意瞭 GTI 的上市,但對其的計劃產量隻有 5000 臺,與普通版高爾夫的重視程度差距甚遠,但這 5000 臺在第一年便迅速銷售一空。

歐洲人民對 GTI 的熱情狠狠地打瞭大眾高層的臉。1976 年推出市場之時,GTI 隻在西德地區銷售,市場對這款動力與駕駛樂趣兼具的小車十分鐘愛,迫使大眾將 GTI 的銷售市場拓展到整個德國及其他周邊國傢。

高爾夫 GTI 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由於當時沒有競爭對手。從 70 年代中到 80 年代初的近 10 年時間裡,整個歐洲市場隻有 GTI 和雷諾 5 Alphine 這兩款小鋼炮,而由於高爾夫普通版在整個市場上的熱度,GTI 收割銷量更有優勢。到瞭 1983 年,單單在英國市場的 GTI 銷量已經超過瞭整個車系的 25%。甚至,從 GTI 開始,歐洲市場才開始對這類車有瞭專門的分類—— Hot Hatchback(性能小鋼炮)。

眼看高爾夫 GTI 風靡多年,到瞭 80 年代中期,才陸續有其他歐洲廠商加入到小鋼炮的行列,比如後來曾一度在銷量榜首的福特嘉年華 XR2、標致 205 已經歐寶、MG 等,到瞭 90 年代甚至還有日本企業的加入。

直到現在,小鋼炮依然深受歐洲人民的喜愛,嬌小而靈活的車身裡藏著一顆有力的心臟,既能滿足歐洲路況下對於操控的要求,又能提供足夠的動力樂趣。也難怪,從 GTI 誕生至今的 40 餘年,許許多多的性能小鋼炮誕生,也都能在歐洲市場找到各自的一席之地。

隻不過,多年以來雖然歐洲小鋼炮的銷冠曾多次易主,GTI 在小鋼炮粉絲的心中地位依舊無法撼動。首先高爾夫 GTI 比其他對手擁有更顯著的空間優勢,其次經過幾代產品的更新,從自然吸氣到如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GTI 在動力方面也超越瞭不少對手。當然,大眾高爾夫在全球市場的名氣,也為 GTI 帶來持續的關註度。

無可否認,經歷瞭超過 40 年發展,當人們談及小鋼炮,首先想到的依然是 GTI。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