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特別信賴為發達國傢設計開發的 " 原生 " 車型,比如大眾 POLO 和高爾夫之類,現在卻越來越想念特供中國的車型瞭。
▲這種歐洲的小車固然品質不錯,
但與中國人的生活不能絲絲入扣
隨著我們用車經驗的增加,會發現汽車還是有地域性的,雖然有一部分車型會成為 " 國際版 ",但貌似各國人民用起來最貼心的,還是專門為當地開發的 " 特供版 "。
說到 " 中國特供版 " 車型,我們一向是有些不屑的,因為這往往是 " 偷工減料 " 的代名詞。也就是說,目前合資品牌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這些車型,多是為瞭 " 壓榨 " 老平臺、老車型的剩餘價值,不但車子的整體品質落後於主流,具體功能設計上也並沒能讓人感覺妥帖如意。
▲ " 中國特供版 " 早已有之,卻總感覺哪裡不對
理想的 " 中國特供車型 ",應該是合資品牌利用新平臺、新技術,結合中國的用車環境和用戶的具體需要,為中國用戶量身定做一種專有車型。它們的品質應該能代表自傢品牌的主力水平,用起來又讓中國人覺得挺合適。
為瞭說明問題,我們拿 MPV 舉個例子。
MPV 被認為是中國車市的下一個 " 風口 ",但火起來的是寶駿 730 這樣的低端貨,本應成為銷量主力的中端 MPV 卻一直表現沉悶。
事實上,MPV 中銷量較大的寶駿 730、別克 GL8 都是專供中國市場的車型,而那些公認為品質相當不錯的車型,定價十幾萬的大眾途安、豐田逸致,定價二十幾萬的本田奧德賽、大眾夏朗,銷量都不怎麼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不是特別合中國人的心思。
▲汽車也要入鄉隨俗
具體就拿本田奧德賽和大眾夏朗來說明吧。我知道不少 MPV 買傢在這兩款車之間猶豫、糾結,最後選瞭其中某一款,但心裡還是有遺憾。
中國人買奧德賽,主要對兩方面不滿意:一是底盤太低,一是隔音較差。
在中國銷售的奧德賽,是第五代車型,也是最為 " 國際化 " 的一代。奧德賽車型問世於 1994 年,從 1999 年第二代車型上市時,就分化成兩個版本,分別主要面向日本市場和美國市場。之所以分化,是因為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口味兒很難統一在一款車上,美國人要大塊頭、動力好,而日本人要經濟小巧。
▲從第二代起,日版和美版奧德賽分道揚鑣
從第二代車型起,日版的奧德賽進入中國,並一直同步換到現在的第五代。日版的奧德賽同時供應中國和澳大利亞市場,不能說是日本特供車,但很顯然,它在設計時,主要還是考慮日本本地用戶的需求。
接下來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奧德賽為什麼那麼矮?這明顯有悖於 MPV 用高度爭取空間的設計理念,反倒有些像旅行車的路數。倒不是說這種思路不好,但確實影響到瞭內部空間,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是要壓低奧德賽的高度,方便它們停進日本國內很流行的多層立體停車場。
▲第三代 " 國際版 " 的本田奧德賽被 " 壓扁 "
是考慮瞭日本國內市場
現款奧德賽又恢復瞭 " 面包車 " 造型,並啟用瞭方便乘客上下的側滑門,在空間和便利性上有進步。但跟中國的國情還是有些不匹配,主要表現在上面提到的兩點:低底盤和噪音。
低底盤可以降低車子的地臺,便到老人和兒童上下車,這顯然是考慮瞭日本的 " 老年社會 "。但中國人都希望車子的底盤稍高一點,因為中國地域廣闊,人們買奧德賽這種車往往是為瞭長途旅行,底盤高點能應付各種路況;而且平時在城市裡停車,經常需要開到馬路牙子上去。低底盤,在國土面積小、路況較好的日本本土不會有問題,在日本停車也不用攀爬馬路牙子,但拿到中國來,就會給車主們帶來不便。
▲低地臺設計讓上下車更輕松
但同時也會降低通過性
奧德賽隔音做得不太好,這也跟日本國內的用車環境有關。日本國內多山區,公路限速低,高速公路也常常限定時速 80 公裡以內,在中低速度下行駛,車子產生的噪音不會對乘客產生明顯的滋擾;但在中國的高速公路上以 100 公裡以上的速度長途行駛,車子的噪音水平會大幅上升,如果隔音做不好,乘客的抱怨就來瞭。
大眾的夏朗被車主們稱為 " 真正的‘德原朗’ ",是一款地道的德國車。一些仰慕德系品質的國人,選夏朗時也會有煩惱,主要是兩點:座椅硬和沒備胎。
▲大眾夏朗以進口車的形式在中國銷售
德系車的座椅一向偏硬,而 " 德原朗 " 則更是硬朗得直爽,這點讓國人很不理解:難道德國人的屁股特別豐滿,自帶柔軟座墊效果?
夏朗的問世比奧德賽晚一年,自 1995 年上市後,換代節奏緩慢,直到 2010 年才換瞭一次代,也就是最新一代。德式汽車座椅偏硬,或許是暗示操控性比較好,偏硬的座椅可以為駕乘者提供更好的支撐?或許是德國人坐車時間比較短,軟點硬點無所謂?
▲人坐到這種座椅上會顯得挺拔端正
但長途乘坐的舒適性差點意思
MPV 這種車型,操控性並不是重點,乘坐舒適性才是正道,硬邦邦的座椅讓中國用戶深感不解。
西歐國傢國土面積都比較小,德國的面積也就相當於中國大一點的省份,整個廣義的西歐加起來,面積也隻有 500 萬平方公裡左右,還不如中國地盤大。中國人開車出門遠遊,一天跑四五百公裡算輕松的,七八百公裡是常事,所以對座椅的舒適性就很關心;中國地域廣闊、路況比較復雜,誰也不好說不碰上點事兒,所以有個備胎才能心安。
生於德國的夏朗,不帶備胎也無妨,因為德國的路況沒那麼復雜,而且還有 ADAC(全德汽車俱樂部)這種完備的道路救援組織。ADAC 有著統一的呼叫中心,有著自備的巡邏車,有著龐大的救援體系,對付輪胎漏氣這種狀況是小事一樁。
▲隨時能呼叫道路救援,沒有備胎也無妨
我們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很多人買 MPV 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拉上傢人外出旅行,天南海北地去跑,如果輪胎是在人煙稠密的地區出狀況還能想辦法,如果是在內蒙大草原、西北戈壁灘,沒有備胎,你向蒼天大地求助?在中國賣 MPV,不但該有備胎,而且該有全尺寸備胎。
▲在中國,沒有備胎車主心裡就不踏實
奧德賽和夏朗的這些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不是奧德賽和夏朗不好,而是對中國用戶來說,有些不合適;為什麼不合適?是因為這些車型起根兒上不是為中國用戶開發的。
汽車是一種 " 通用 " 的產品,放到全球各地都能使用;但世界那麼大,不同國傢、不同地域的人,對汽車又會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所以,真正的 " 全球車 " 並不多,你在美國、歐洲、日本這種成熟市場上,會看到大量 " 特供車 ";而中國市場的不少合資車或進口車,是從別的市場上搬運過來的,這些歐式、美式、日式的汽車,初用起來感覺不錯,但時間長瞭,你總會感覺到某些地方不如意,這些不如意,就是源自它們在設計開發時,沒能充分考慮你的想法。
▲一方水土養一方車
一款車,大到外觀、尺寸、動力、底盤、座椅,小到卡片槽、USB 充電口、手機支架等等小零碎兒,都應該考慮車主的需求與喜好。合資品牌給中國設計汽車,要認真聽聽中國用戶的想法,全心全意為中國車主造出一些對路的車型來,這些車的品質和技術都應該是主流的,拿到發達國傢市場上去賣也是不丟人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提這麼點要求不算過份,關鍵是,隻要為中國人造出合適的車,銷量、利潤、聲譽都能大把地賺到。
不說太遠,你本田把奧德賽底盤升高一點,再加點隔音材料,你看銷量火不火?你大眾把夏朗設計個備胎位,哪怕背在尾門上或頂在車頂上湊合著,你看買的人多不多?(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改編、摘編,如需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