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傳奇偵探小說女王說,最幸運的事莫過於一個幸福童年

11-13

點  本周,阿加莎 · 克裡斯蒂的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版上映瞭。阿加莎 · 克裡斯蒂被稱為偵探小說女王,她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其風格和情節細膩又強烈,帶給讀者深刻而雋永的記憶。事實上,阿加莎 · 克裡斯蒂本人就是一個傳奇。盡管她出生和成長於上個世紀的英國,但她的童年生活仍然可以引發我們的思考。今天,外灘君根據她本人的自傳,將她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父母學習的部分撰寫成文,以饗讀者。

文、編輯 | 黃曄

阿加莎 · 克裡斯蒂作為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傢之一,她本人就是一個傳奇。在她創造的世界裡,大偵探波洛睿智中帶些自戀,深諳人性中又透著良善。另一位 " 民間偵探 " 馬普爾小姐,給人深深的親切感,對世事的洞察以及超乎尋常的勇氣讓人無法不愛。

阿加莎 · 克裡斯蒂

她的作品,人們即便沒有讀過,大概也聽說過,比如《東方列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無人生還》等。這些作品的風格和情節是如此的細膩又強烈,帶給讀者深刻而雋永的記憶。

阿婆(粉絲對她的愛稱)筆下的親子關系也是多種多樣,其中不少是灰色的。有的作品中母親隻是把女兒當成免費的仆人,有的作品中孩子隻是供父母消遣的娛樂產品。這些作品曾經帶給我很多震撼和思考。

當阿婆的自傳於今年在中國上市以後,我馬上買來閱讀。在閱讀她童年生活部分的時候,總是充滿瞭溫暖、快樂、懂得的情緒,這固然是受益於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但更多的是我對她的童年生活和所受到的童年教育的認同。

她的自傳,展現出瞭二十世紀初英國的面貌、人文風情,更展現出瞭一個孩子的所思所想。讀來親切自然之中,又帶來不少的思考。我願將這些感受和思考展現出來,願和有心人共同探討之。

傢庭關系

阿婆一定有著非同一般的記憶力,所以她在漫長的回憶錄撰寫時間裡(十五年),可以把童年的點點滴滴寫的詳盡、細致以及難以置信的生動。開篇就介紹瞭她童年時的傢庭環境和傢庭關系,讀來讓人身臨其境。

阿婆有著幸福的童年生活。" 人生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她的父母伉儷情深,她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還有一位聰穎耐心的保姆。按照她自己的評價,她的傢庭 " 充滿歡樂 "。

阿婆的父親是一位 " 性情隨和,體貼慈愛,沒有突出的特質和智慧,天性開朗溫和又富有幽默感 " 的人。那時的英國,還有很多人可以像阿婆的父親一樣,靠著祖產可以不必工作,也能過的還不錯。所以她的父親從現在的眼光看不是一位求上進、成功的男人,反倒可以說為人懶散,整日消磨在娛樂活動中,沒有進取心。但是她的父親社交廣泛,平和有愛,去世後傢裡收到瞭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表達瞭對她父親的懷念之情。

阿婆在書中引用狄更斯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語言來形容她的父親," 你的哥哥是個大好人嗎,皮果提?"" 哦,他是個多麼好的人啊!" 皮果提喊著說。阿婆在書中寫道 " 如果針對你的朋友和老熟人,試著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你會驚訝地發現你很少能給出與皮果提相同的回答。"

今天,我們用什麼樣的標準來看待男人呢?當然,今天很少人能不工作也不必為生計發愁,自然也沒有那麼多的閑暇時光,而進取心也是一種保證生活必要的態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隨和、慈愛和幽默感顯然是珍貴的恩賜。因為在傢庭生活中,如果男性擁有的是與之相反的一些品性,比如刻薄、嚴苛等,恐怕很難構建一個充滿歡樂的傢庭氛圍。特別是阿婆的母親總體是一個生性抑鬱的人。

阿婆的母親用阿婆自己的話說,就是 " 她神秘莫測、引人註目,比父親倔強得多。她見解獨到、靦腆害羞。"" 她擁有靈光乍現的直覺,總能輕易看透別人的想法。"" 傢裡的孩子和傭人對她死心塌地。她完全可能成為一流的教育傢。" 事實上,從她的自傳中,可以看出她母親是一位非常有創造性精神的人,總是喜歡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方式。

阿加莎的外婆因為年紀輕輕就守寡,又有四個孩子要撫養,不得不將阿加莎的母親——自己唯一的女兒送給她的妹妹來撫養,畢竟她的妹妹嫁給瞭美國的一位富翁,並主動提出瞭這樣一個建議。

對於阿加莎的母親來說,這給她的人生蒙上瞭陰暗的灰色。

她想念自己的傢庭,盡管它拮據,但是和自己的媽媽和哥哥們在一起對她來說是最有安全感的事情。而阿加莎母親的姨媽盡管有很多可貴的品質,可對於孩子來說,缺乏一種最重要的品質:不會體察孩子的情感。姨婆(阿加莎小時候這麼稱呼她)總是認為她已經為養女提供瞭一切必要的條件,她應該感到快樂,可惜事實卻與之相反。

和阿婆本人的觀點一致的是,我也認為孩子小時候最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對於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歸屬感都有莫大的好處。當然,生活有時候是無奈又殘酷的,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孩子是得不到他們渴望的父愛和母愛的。

顯然地,父母之間的情深意重對阿婆本人在面對愛情時擁有的 " 理性直覺 " 非常重要。同時也可以看出擁有美滿的婚姻關系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的婚姻也許都要面臨不同的問題,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如何能盡力給彼此以尊重,給子女以榜樣則是需要深思的。盡力經營好婚姻,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示范。

行文至此,必須要隆重介紹的就是阿婆的保姆——一位慈祥,耐心,特別懂得孩子的奶奶。就我個人看,父親給予瞭小阿加莎寬松,母親給予瞭小阿加莎教育的指引,而保姆奶奶則是小阿加莎最好的陪伴者和啟蒙者。

傢裡有專門的育兒室,擺放瞭各種玩具。小阿加莎,總是喜歡沉浸在她自己營造的故事裡,例如貓咪一傢,每隻貓咪都有自己的名字,並且經歷瞭愛恨情仇。每當這種時候,保姆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安靜地觀察她,並不會侵入她的世界。保姆奶奶也喜歡給她講故事,盡管總是那六個故事,但是小阿加莎並不會感到厭倦,百聽不厭。

小孩子都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但是很少有人會有耐心並從不表現出厭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孩子聽。可一遍又一遍重復聽故事,恰恰是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特別喜歡做的事。從這點上來說,這位保姆奶奶非常懂得小孩子。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慈祥的保姆奶奶也懂得適當地寵愛孩子。

今天,父母們經常會出現兩個極端狀況,不是特別強調規則,就是特別寵愛孩子。而阿婆的保姆奶奶,在遵守傢庭規則時,也會在特殊的時候滿足孩子的心願,比如小阿加莎睡不著的時候給她吃點自己的夜宵,或者和孩子玩無傷大雅的遊戲。

關於保姆奶奶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寫。

政府做人口普查,阿加莎的父親需要給傢裡每一位傭人填寫表格,表格上有一項是年齡。父親客氣地詢問保姆奶奶的年齡,她溫和老練地回答說:" 您想怎麼填就怎麼填吧,先生。"

父親相當為難,試探性問道:" 呃……呃……五十九?差不多吧?"

保姆奶奶臉上掠過一絲痛苦的表情:" 我看上去真的有這麼老麼,先生?"

接下來她繼續堅持自己的策略," 您覺得怎麼寫合適就怎麼寫吧,先生。" 她莊嚴地說。於是父親填上瞭他認為的年齡,64 歲。

這一段在今天讀來不可思議。但是,阿婆有自己的看法,我甚為贊同," 當你充滿活力,你就是個‘強健的人’;當你的活力開始衰竭,你就是老瞭。如果你‘老瞭’,多老都已經無關緊要瞭。"

傢庭環境

阿婆的父母不是富翁,總體上說算衣食無憂。但放在今天,在我們這寸土寸金的時代裡,他們一傢也可以算是有錢人瞭。

母親一眼看重在英國的托基(優美的海濱度假勝地)老市區的一幢別墅,因為它有絕佳的寧靜氣氛。別墅裡有著足夠的空間給孩子們,父母以及包括保姆在內的仆人們生活。母親喜歡閱讀和看戲劇,熱愛藝術,傢裡有不少畫作。父親喜歡收藏昂貴的古董傢具,由此可知,傢裡的佈置是充滿藝術氣氛的。

他們還擁有一個大大的庭院,包括菜園,高樹,草坪以及小樹林。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盡情玩耍,享受陽光雨露,對他們的身體、生活的豐富性都起到瞭極好的作用。

現代育兒科學也非常提倡孩子進行足夠的戶外活動,對肢體肌肉、視神經的發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好處。此外,大自然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天然的樂園,在這裡他們可以觀察這個世界,感受自然界不同的面貌,甚至發起小小的挑戰,例如爬樹、探險等,滿足存在於人性基因中對於危險的小小渴望。

除此之外,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六歲的阿加莎需要和父母在法國待上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對於阿加莎來說是一段全新的生活,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這裡,她交到瞭好幾位好朋友,學會瞭法語,更度過瞭一生中最愉快的一個夏天。特別是一個叫做高特萊的地方,給她留下瞭難以忘懷的印象。

孩子的角度和成人的角度總是不同的,在一段旅行中,成人或許希望孩子對那些古跡、美不勝收的風景、繁華的街景等留下印象,而孩子心中印象最深的卻總是出人意料。

書中寫瞭兩個例子,一個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遊覽完巴黎印象最深的是滿街的煙囪,在日後他的藝術學習中,煙囪成瞭一個藝術性的符號。另一個例子則是阿加莎的哥哥從非洲帶回來的土著仆人舍巴尼,她哥哥特意安排舍巴尼遊覽繁華的巴黎,而舍巴尼印象最深的卻是滿街的肉鋪。

這讓我想到現在的傢庭教育。我們大部分人的傢庭條件和那時的阿加莎傢不一樣,沒有那樣大的空間和豐富性。但並不是不可以創造。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讓孩子創造他自己的世界,城市裡的公園、農村的曠野都可以作為大自然的樂園。而出門旅遊的時候,時間如果能安排的寬松一些,在孩子希望多停留的時候盡量多停留,讓他們有時間有機會去感受,而不是僅僅期盼知識性的輸入。

傢庭教育

傢庭教育不像是學校教育,並沒有嚴格的區分科目,而是在隨時隨地,潤物細無聲地滋養孩子。好的傢庭教育包括和諧的傢庭關系、豐富的生活環境還有父母對待生活、人事、孩子的態度以及有意識地采取的措施。前面已經介紹瞭關系和環境兩個部分,而這一部分介紹其它方面。

阿婆的父母,特別是母親是一位熱衷於兒童教育的 " 專傢 "。她思維敏捷,觀點與時俱進,並持之以恒地關註著孩子的成長。

本來她母親並不希望阿加莎太早識字,可是阿加莎在五歲的時候已經學會自主閱讀。這受益於大人給孩子閱讀故事,以及生活中隨時發生的指認字牌等行為。在阿加莎可以自行閱讀書籍後,她就開始瞭大量廣泛的閱讀,包括英語和法語的兒童讀物、小說、甚至是劇本。

這些閱讀不但使阿加莎受瞭文學的啟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瞭她的秉性。而她母親在知道後並沒有反對,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帶著她去看相關作品的演出。可見,她的母親對她的愛好是瞭解並支持的。

在為小阿加莎選擇教師的時候,其母秉持的原則和方法非常有借鑒意義。

她們當時住在法國,阿婆的母親希望小阿加莎可以早日學會法語,所以先後找瞭兩位法語傢庭教師來教授法語。事與願違,小阿加莎並不喜歡那兩位傢庭教師。母親註意到瞭這一事實,並接受瞭女兒的選擇,沒有強迫她跟著老師學習。後來有一天母親在一傢商店試衣服的時候,註意到一個年輕的服務員態度和藹,始終禮貌耐心地服務顧客。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瞭!

她母親居然請瞭這位服務員來做小阿加莎的法語教師。她認為以這位服務員的脾氣秉性和年齡都會和阿加莎成為好友。果然,很快阿加莎和這位服務員成瞭好朋友,自然也就可以自主閱讀法語書瞭。

小阿加莎的母親沒有采用固化的思維方式拘泥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沒有再讓自己的孩子承受無端的壓力,而是慧眼識珠、因材施教地找到瞭合適的人選和教育方式。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是讓孩子去迎合老師,而是讓老師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這背後代表的是兩種思維方式:前者是認為人隻能適應社會,後者則認為人可以讓社會來為自己服務。

小阿加莎旅居法國期間,曾經和父親、姐姐一起騎馬出遊,這是小阿加莎特別期待的事情。有一位導遊全程陪伴,他拿著一隻剛捕獲的美麗蝴蝶送給小阿加莎,並用一根別針將蝴蝶別在她的帽子上。

小阿加莎的心情復雜極瞭,她理解導遊的好意,如果她直接說出她的看法會傷害導遊的感情,可是不說,想到蝴蝶在痛苦地拍打翅膀是多麼可怕啊!小小的阿加莎在猶豫和沖突的情緒中哭瞭起來,一直哭到回傢,任誰勸說和詢問也不說,隻是哭。

父親和姐姐都覺得掃興極瞭。回到傢裡,她的母親看見後,在簡單地詢問瞭她和父親之後,沉默瞭一會兒,然後問:" 是誰把蝴蝶放在她的帽子上的?" 姐姐做瞭回答,母親說:" 你不喜歡這樣對嗎?它是有生命的,你覺得它受到瞭傷害,對嗎?" 小阿加莎瞬間覺得得到瞭解脫!她的母親瞭解她的心,並幫助她把困擾的情緒說瞭出來,那種被理解的感激讓她抱住瞭母親的脖子。

可以說,阿婆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懂得孩子的母親。她沒有親力親為地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可是她懂孩子的心,她瞭解她的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她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特點。她沒有評論小阿加莎的想法,隻是表達瞭理解,幫助孩子把負面的情緒釋放出來。這是一位懂得尊重和邊界的母親,也是有智慧和高情商的母親。

這樣的智慧還反映在人際交往中。

他們在托基有一位好友 B 先生。有一天,B 先生告訴小阿加莎的父親他要結婚瞭,他把未婚妻描述為一個極好的女人。不久後,母親的一位朋友前來做客,並談論起她聽到的一位大個子年輕女人在酒店大堂和朋友高聲對話時說的話:" 我的籠中鳥意境到手啦,多拉。" 她耀武揚威地大聲宣告," 一機構把他帶入正題啦,他現在完全聽命於我。" 而這個 " 他 " 指的就是 B 先生。

小阿加莎的父親和母親詳細地討論瞭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告訴 先生?如果是你,你會說嗎?

小阿加莎的父親最終沒有告訴 B 先生。搬弄是非不是君子所為,更重要的是 B 先生不是無知幼童。事情的結果是,這是一對難得的恩愛夫妻,不但有三個孩子,而且在 B 先生最後的人生時光裡,飽受癌癥折磨的他得到瞭妻子最無微不至的照顧。小阿加莎的母親對此事後來評價到:" 別自以為你知道什麼是對別人最好的。"

這是多麼清脆的提醒!看到此處時,心裡仿佛有個聲音迸發出來。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生活中總會有來自身邊熱情的聲音,同時還包含著教你如何做人的意味。我們明白那是親人朋友關切的代表,可心底裡也隱藏著不快。

總有一些冒犯、刺探、優越感和不應該的同情隱藏在關心、指導的名義背後,穿越人與人的界限,無視可能帶來的傷害。愛人之間,親人之間,朋友和同事之間,都需要合適的邊界。

" 好為人師 " 經常會傷害關系,哪怕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 " 別以為你知道什麼是對別人最好的 " 這句話,需要時時拿出來映照自己的行為。

阿加莎在 11 歲的時候,失去瞭她的父親。生活變成瞭另一幅模樣。可是幸福的童年生活,是阿婆一生最為懷念的部分,也為她今後的價值觀、生活方向等奠定瞭基礎,更讓她有力量面對人生的風雨。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們將來的生活會如何,可我希望我能將陽光、快樂、美好種在他們的童年時光裡,即便將來有一天,他們遇到瞭艱難,心裡的那些美好會生長出力量和堅定,鼓舞他們好好走下去。

限於篇幅,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兒童趣事沒有辦法一一展現。阿加莎的傢庭成員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但是他們對孩子言傳身教的重視,他們本身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和教養,對後代的成長起到瞭積極的作用。我們或許沒有那樣的條件,然而我們仍然可以采用相同的尊重、理解和善意對待我們的孩子們。

相關閱讀

你的孩子是 " 陀螺兒童 " 嗎?透支童年實際是一種錯位教育

愛孩子的三重境界,你做到瞭第幾層?

真正精明的傢長,用力的方向永遠不是 " 新東西 " 而是 " 舊思想 "

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

針對 21 世紀學習型傢庭的核心需求

外灘教育邀您加入"VIP 專享"

點擊下圖  

瞭解更多 VIP 福利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開通外灘教育 VIP 專享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