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的工資多高算合適?

03-04

文 | 文雙春

之前,針對朋友圈傳出的一張復旦大學教授的工資圖片,新京報提出瞭一個好問題:大學教授的工資多高算合適?

老文想起瞭一位曾經的博士同學,他眼光獨到,常有世人皆醉唯我獨醒感。例如,別人都在圖書館查文獻、看文獻,他卻在同樣地點專心致志自修計算機——那時有點計算機知識的人都好找工作、好找收入高的好工作。一日,這傢夥可能是實在看大夥不順眼瞭,很神秘地對老文說:" 老文呀!你說你們這般傢夥是不是太無聊瞭,成天拿著那些個臟兮兮的大部頭雜志(過刊合訂本)翻來翻去,有啥意思呀?毛病吧!" 老文說科研本來就是無聊人做的事嘛。這傢夥後來終於說出瞭看破 " 紅塵 " 的想法:他說他這一輩子是肯定不會做科研的(但畢業後不知什麼原因他還是當瞭大學老師),因為他認為他再怎麼做也不可能做到他導師那樣的水平,即使做到他導師那樣的水平,又能怎樣呢?看看導師過的都是什麼樣的日子呀!

老文又想起瞭一個神一樣的傳說。英國女王安娜有一次參觀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臺,當她知道天文學傢們的薪金很低時,表示要給他們加薪,可是天文學傢們懇求女王千萬別這樣做,他們說:" 如果這個職位一旦可以帶來高收入,那麼以後到天文臺來工作的將不是天文學傢而是一些混子瞭。"

兩個 " 想起 " 一個啟示:大學教授(更普遍地說是學者)的工資應該有個最合適的數,低於這個數不行,高於這個數也不行。低於這個數,除瞭新京報所說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更要緊的是,可能像高於這個數一樣,進入大學教授這個職業的,也可能有混子,因為工資太低如何吸引不想混的優秀人才?

工資太高,大學教授可能像天文學傢一樣成混子。這說法也許有點言過其實、聳人聽聞。但工資太高並不利於工作,卻是被大量研究反復證明瞭的。例如,一項對英國企業高管薪酬的分析發現,高薪酬和高績效之間的關系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高工資並不帶來高成就;更要命的是,賺更多的錢將使你不再喜歡你的工作。這與之前的大量研究結果一致:更多的報酬,不隻是簡單的對促進工作沒有效果,最終可能降低一個人做好一件工作的內在驅動力。這其中的道理,老文理解類似於人一旦吃飽喝足,再美味的東西也難以吊起他的胃口瞭。

大牛教授也許都懂這個 " 邪門 " 道理。據說愛因斯坦 1933 年受邀到普林斯頓工作時,特別對普林斯頓提出一個在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 " 高 " 要求:工資不能給太高,年薪 3000 美元即可。他表示,如果在普林斯頓維持一年生活不需要 3000 美元,還可再低一些。普林斯頓沒有答應老愛的要求,當然它不是像今天的許多高校一樣對應聘人的薪水要求首先一律砍一刀,而是認為老愛的要求太低,希望再加一碼,如果遂瞭老愛意願,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說普林斯頓不大氣、不重才。普林斯頓於是跟老愛討價還價,最終說服老愛接受瞭 16000 美元的年薪。

老愛當大學教授為什麼不要很多錢?從他之前在瑞士專利局工作時因職務晉升而工資大漲時說的話中或許可窺見答案:這麼多的錢叫我怎麼辦呢?看看,錢太多的話,就連愛因斯坦這樣的最牛教授都擋不住從專註科學問題轉而煩心如何對付錢的問題。

還有可增強低薪族阿 Q 精神的科學發現:工資太高,也不增加幸福感。2010 年,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通過對 50 萬美國居民信息的分析,得出結論:一旦人們的年薪超過 75000 美元,任何獎金——無論是一美元還是一百萬美元——都不會顯著地改變長久的幸福感。

被曬出來的復旦教授年薪(應發數約 18 萬,實發數 10 萬左右),在今天的大學教授中應該具有典型性。央視調查的另一結論可能最適合拿著這種年薪的教授們用來麻痹自己稍安勿躁、一如繼往潛心學問,那就是,年收入在 100 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幸福感低於 8-12 萬的傢庭,他們當中,感覺到 " 不幸福 " 的人群比例幾乎與低收入群體(年收入 1-3 萬元)相當。

現在可以回答大學教授的工資多高算合適這個問題瞭。綜上,中國的大學教授,年薪 30 萬算合適。這個數,既可讓教授們過上體面甚至最幸福的生活,又能防止教授們有錢就變壞、成為混子,更重要的是,應該可以吸引更多內心喜歡學術但生活所迫不得不遠離學術的優秀年輕人加入大學教師隊伍。

註:本文轉載自科學網文雙春博客。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