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 3 月 4 日電 ( 人民政協報記者 李寅峰 ) 談起建設 " 雙一流 " 大學,在香港從事二十多年高校教育、並曾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的陳新滋委員欣慰地表示,我國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建設 " 雙一流 " 大學創造瞭良好的條件。特別是科研的硬件資源,已經超過香港,也不比國外的大學差。
" 香港的大學,吸引人才會受到名額限制。比如,我們挖掘瞭 5 名超牛的人才,但是隻有 1 個名額,那麼多出來的人才就無法引進。而內地的高校,在吸引人才方面,不會過於受到名額限制。有意向的國際頂尖人才,學校都有辦法吸引進來。" 陳新滋說。但是,20 年前,香港快速發展時,借用優越於內地的條件,很好地引進瞭內地的人才,造就瞭香港科技 20 餘年的快速發展。陳新滋建議,這種楚才晉用的辦法,今天在內地建設 " 雙一流 " 大學之際,應該調轉方向,借鑒過來。
" 當年香港吸引瞭許多內地優秀的學生,一方面,他們得到優秀的香港教師用心的教育,另外一方面,這些優秀的學生勤學好問,也反過來提升瞭香港教師的教學水平。" 陳新滋說," 現在內地條件好瞭,應該吸引有志於科研、有科學傢理想的香港學生和年青教師到內地參予科研活動。"
" 去年兩會,我曾經提過提案,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平臺,香港與內地聯合培養學生。這樣的學生,接受瞭兩邊不同的教育,有更好機會成為最好的學生。既有益於內地高校的發展,也有益於香港人才的培養。"
此外,陳新滋建議,內地高校創建 " 雙一流 ",教師的考核制度應該避免急功近利。" 我註意到,有些老師,有一點成果就急著拿出來發表,因為每年學校都有評價體系考核他們的成果,不得不急。" 陳新滋說,教育不是生產,不是走進一間黑暗的屋子,一按開關燈瞬間會亮的概念。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首先應該沉得下心、能夠靜下來做研究,與此並行的,學校應該給予老師充分的信任,制定長遠的考核機制。陳新滋舉例:" 前一陣子在香港剛剛離世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是我非常崇拜的前輩。他做學問非常嚴謹,有時候一項成果沉淀幾十年才拿出來發表。這樣的成果一旦發表,在學術上幾乎沒有漏洞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