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科教:走精準、精細之路
北京各高校希望根據不同情況,以整體搬遷、部分搬遷、新建校區或以籌辦科研、教學聯合體的形式,在雄安落地。為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向雄安新區佈局發展,提升新區公共服務水平,北京市政府敲定瞭一系列先期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項目,主要分為 " 建四 "" 幫四 " 兩個部分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 符遙
作為繼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又一個國傢級新區,雄安新區自出世之日起,就肩負著 "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 的多重使命。其中,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京高校、科研機構是否遷入新區一直是備受公眾關註的焦點。
早在雄安新區成立之初,國傢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表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把創新驅動作為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引導創新要素向新區集聚。支持新區從創新載體、運行機制、發展環境等方面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努力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一個新的科教創新中心將有怎樣的規劃?各高校、科研機構又會如何在雄安佈局?新區成立半年來,隨著相關各項工作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們也開始期待。
高校、科研機構:紛紛拋出橄欖枝
2015 年 8 月 23 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京津冀三省市的城市戰略定位正式公佈。其中,首都北京被定位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按照規劃,北京今後將圍繞這四個核心功能發展,疏解其他非核心的功能。而 " 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 " 正是明確要疏解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之一。
2016 年 9 月,《北京市 " 十三五 " 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 ( 2016 — 2020 年 ) 》提出,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將推動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有序遷出,支持在京高等學校在京津冀區域內合作辦學、學科共建,成立學校聯盟,促進優質教學科研資源共建共享。而國傢發改委在此前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未來,一批京津高校將在河北開辦分校、分院。
作為 " 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 ",雄安新區在教育領域的規劃正是基於這一思路而著手制定的。
截至目前,通過領導互訪、深入溝通等形式,新區共與 20 多所在京高校達成瞭初步意向:各高校希望根據不同情況,以整體搬遷、部分搬遷、新建校區或以籌辦科研、教學聯合體的形式,在雄安落地。依據中央 " 穩紮穩打,謀定而後動 " 的要求,現在相關各項工作仍處在初步溝通階段。
盡管具體的疏解、規劃路線尚不明確,但一些高校、科研機構在雄安的佈局已初見端倪。公開報道顯示,5 月 11 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一行就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與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進行瞭座談。郝平表示,北京大學將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在醫療、教育培訓等方面積極與雄安新區對接;在專業部署上,將優質前沿學科向雄安新區傾斜。
會後,北京大學與河北省就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達成瞭五點共識:一、北京大學發揮醫療資源優勢,在雄安新區規劃建立學科齊全,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醫療服務於一體的一流醫學中心;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擬在雄安新區建立培訓中心,開展企業人才、管理人才高端培訓;三、北京大學與國傢有關部門合作建立 PPP 中心,重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四、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北京大學與其他著名高校一道,共同在雄安新區部署優質教育資源;五、北京大學與河北省繼續加強合作,為河北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輸送更多人才。
另據改發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多所高校到訪雄安新區進行接洽。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提出在新區規劃建設傳承推廣中醫藥文化的 " 國醫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提出建設 " 中國生命科技大學 " 的設想。
北京體育大學則提出,建設一個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充分發揮其在教育、訓練、科研方面的優勢,在結合雄安新區在康復醫療方面需求的同時,為新區體育事業的建設發展提供人力、智力上的專業支持。
8 月底,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黨委書記李國勤等一行到訪雄安新區,中國醫學科學院雄安分院暨研究生院規劃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希望通過建設研究生院,培養和吸引醫學高端人才,在新區打造 " 醫教研產防 " 一體化的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與此同時,還將利用醫學信息資源與服務優勢,建設衛生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並依托諸多研究所院的資源與優勢,圍繞藥物研發、生物技術轉化等領域,打造生物研發創新的高端平臺。
基礎教育與醫療:" 建四 "" 幫四 "
8 月 17 日,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瞭《關於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 後簡稱《協議》 ) 。根據《協議》,北京將緊緊圍繞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總體要求,在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生態治理、產業升級、公共服務、城市規劃、人才交流等七個方面與河北省開展戰略合作,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建設開局起步。
其中,為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向雄安新區佈局發展,提升新區公共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為科教新城的建設吸引更多人才,北京敲定瞭一系列先期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項目。項目主要分為 " 建四 "" 幫四 " 兩個部分。
" 建四 " 是指,北京市以 " 交鑰匙工程 " 的形式,在雄安新區投資建設高水平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 1 所。北京市負責投資建設,建成後移交雄安新區,由雄安新區委托北京一流的教育集團、醫療集團進行管理。新建的 3 所學校和 1 所醫院擬分別由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史傢胡同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另一方面," 幫四 " 則是指,由河北省在雄安新區選擇現有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 1 所 ( 共 4 所 ) ,由北京市結合學校、醫院的辦學、辦醫特色及需求,采取托管、集團化辦學、建立醫療聯合體等方式,通過派出優秀管理團隊、教師互派、課程共享、人才培訓、技術幫扶等形式,提供辦學辦醫支持,提高運營管理水平。
除瞭上述提到的 3 所學校外,包括人大附中、清華附幼、北大附小等在內的一些北京的學校都表達瞭在雄安新區基礎教育領域進行對口幫扶、援建的意向。其中,北京師范大學還提出設想,可以成立教育集團。
" 公共服務領域需要高度協同,一個是資源間的協同,另一個也要與當地人口的特點相結合。比如,當地都是青年人為主,要適度增加幼兒園、小學的配比去建設,因為作為‘青年之城’,這方面的需求肯定是很大的。所以這塊我們也在統籌佈局,包括跟城鄉規劃、人口規劃部門的政策在溝通,具體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結論。" 相關研究專傢稱,目前,雄安新區基礎教育建設的重點,放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上," 我們也在進行研究,包括跟教育部以及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對接,深化我們的公共服務體系規劃。"
據瞭解,雄安新區三縣 ( 即雄縣、安新縣、容城縣 ) 目前已各自甄選出瞭三所學校申報至新區,以待確定最終的幫扶學校。" 對於公共服務這一部分,我們一定是要率先去佈局、去發展。包括 8 · 17《協議》中落實的具體幫扶學校,我們希望在明年的 9 月 1 日就能開學。" 該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8 月中下旬,雄安新區三縣基礎教育領域的相關負責人前往北京,就具體的幫扶方案與對口學校進行瞭交流研討,目前正處於磨合階段。容城縣教育局副局長高吉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現在尚沒有明確的方案出臺,但各學校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基礎性的準備工作。" 最簡單的是讓老師們多看書,提高文化素養;多搞培訓,多走出去,多搞內部交流。" 在他看來,由於北京與河北的教育基本情況、地域文化不同,學校之間的對接並非簡單地提高硬件設施標準,更重要的還有教育理念上的融合與素質的提升。他說," 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實際上,為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承接北京功能轉移,同時提升保定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北京市八一學校與保定國傢高新區管委會、河北輔都投資有限公司早在 2015 年 7 月就簽署協議,三方合作創辦瞭北京市八一學校保定分校。
2016 年 9 月 1 日,北京市八一中學保定分校正式開學。該分校投資 4.5 億元,除教室外,還建有空中花園、玻璃房式遊泳館、劇院、體育館等。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管理、師資、教學,均與北京市八一學校實現同步無縫對接。管理團隊及各學科帶頭人,均由北京市八一學校選派。同時,市政府給予部分編制,財政開支,傾力匯聚打造全國最具競爭力的教師隊伍。
在醫療方面,根據《協議》,北京市婦產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計生監督所等衛生機構也將為雄安新區相關機構提供對口支持。兩省市還將共同加快社會保險跨區域轉移對接,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以及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的主要任務,是著力於三縣基礎醫療水平的提升以及衛生系統整體能力的建設。
創新與科技轉化:
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作為國傢的 " 千年大計 ",雄安新區的目標,是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傢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明確表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設立新區的首要任務。" 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區發展要求,重點是要緊跟世界發展潮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多位專傢則指出,雄安新區對北京部分科教功能疏解的承接,首先應是服務於本地產業發展的需要,和新區產業高度相關的院校是重點的承接對象。
事實上,近年來,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功能,河北省和保定市都已有所佈局,並進行瞭一系列相關模式的探索。
以容城縣為例。作為北方最大的服裝產業集群,容城有 900 餘傢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全縣服裝企業職工總數達到 7 萬餘人,占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早在 2015 年 6 月,基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北京服裝學院就正式與容城縣展開合作,在戶外運動裝、西服、襯衫和休閑裝這四大品類的規模企業中,都建立瞭校外實習基地。
2017 年 6 月,由北京服裝學院與容城縣政府校地合作共建的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是高校在中央宣佈建立雄安新區後的第一個正式落地的項目。
據悉,該園區占地 20 畝,建築面積 4460 平方米,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北京服裝學院方面的團隊負責管理、運營。園區辦公樓共有四層,主要包括中央版房、公共開放區、設計師買手店、中央秀場、專業影棚、數字化服務中心、咖啡吧等板塊構成,是集設計服務、技術轉化、展示銷售、時尚推廣、交流體驗及產業培訓於一體的開放共享式創新平臺。該園將依托北京服裝學院和中關村北服時尚產業創新園優質智力資源和行業影響力,集聚大量高端創新人才,整合各類產業要素,為創業者和本地企業提供完整配套服務。
" 雄安新區承載的使命就是創新,今後將成為中國的‘矽谷’,是中國成為創新型現代化國傢的心臟區域。" 國傢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北京有中國最好的大學、科研院所、科研人才,但缺乏轉化空間。雄安新區的建立,將激活北京以及整個京津冀地區," 把北京科技、文化、人才和國際化的優勢聚集起來,在京津冀形成創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現代服務中心。"
而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看來,雄安要建設成為未來的科創中心,高校、科研院所是整個科技創新體系中必備的一環。除瞭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將以整體搬遷、開設分校等形式從北京遷入雄安,日後還應逐步建設一批國傢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究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形成 " 產、學、研 " 相結合的模式。" 像我們常說,沒有斯坦福大學就沒有美國矽谷的發展。斯坦福大學不僅為矽谷培養、輸送瞭很多科技人才,同時也搭建瞭一些創新創業平臺、孵化基地,有一些年輕的科技企業……這些我們將來也一定會有。"
" 按照中央關於雄安的要求,要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發展高新高端產業,總的方向是明確的,但具體怎麼推動,怎樣和北京作為科創中心的首都功能實現差異化發展,這裡就有一個側重點。總體而言,北京和雄安在創新功能上是有分工的。" 陳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各方共同的認識是,北京的中心城區未來將主要定位於以高新技術研發和部分先進制造為主的創新源頭,而這些科技研發成果的轉化則放在雄安新區。
這一思路在 8 月 17 日簽訂的《協議》中也有明確體現:北京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到雄安新區落地,促進科技成果到園區孵化轉化。
而在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看來,由於京津冀地區的科教資源分佈嚴重不均,雄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不應隻是單純地將北京的創新資源遷移過去,同時還應考慮怎樣完善區域的創新體系,打造系統創新共同體。
李國平建議,雄安新區本身可以籌建一所甚至多所高水平的大學,從國內外引進一批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人員。北京的高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經驗,以共建的形式重點支持雄安高校的某一個學院。這種不僅 " 調存量 ",也 " 從增量上解決 " 的方案,既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也將改變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
談到建設科教新城、創新中心的時間表,陳耀認為,與高教資源高度集中的北京相比,目前河北省的科技基礎、人口結構、高素質人才資源等基礎條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隨著雄安新區的成立,將打破原有的格局。借助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基礎,強力植入高端產業,通過發揮政府在動員創新要素、資源上的力量,雄安新區有可能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實現初步的目標。
" 現在國傢提出創新戰略,各地都在向這個方面轉變,這也是我們國傢發展轉變的根本要求。全國很多城市都在爭奪這種創新資源,包括高科技的成果轉化,科技人才等。各地在待遇上、機制上也出臺瞭各種優惠條件。但雄安新區的地位不太一樣,作為國傢重點建設的‘千年大計’,由於它的戰略地位,它在很多條件 ( 的設置 ) 上會更有吸引力,事業上會更有發展空間,體制機制會更有活力,也更能吸引到全國、國際的年輕人才。" 陳耀說。
自雄安新區成立以來,公眾關註的焦點之一是其是否能夠復制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的成功。事實上,後兩者在建設中也都大力發展、引入高校與科技資源。對此,李國平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由於時代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每個新區或特區的發展規劃都有其獨特性。" 中國現在處於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我們在整個發展進程中,已經由原來的要素驅動轉到創新驅動。以前深圳的建設,可能需要全國大量的創新要素、整體資源一股腦地湧入,會形成大量的市場,很大的開發量,很大的生產規模,但雄安這時候肯定不是那樣的運作模式。" 他說," 一定要考慮的是,雄安要精準地、精致化地發展,追求大,不是雄安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內在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