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激烈的考試競爭,很多父母根據自己對美國教育碎片化的理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去另一個文化和教育體制享受既輕松又收獲滿滿的教育。這樣的想法不僅片面,而且可能會對傢長指導孩子的學業造成影響。其實,美國孩子不僅有傢庭作業,而且他們的作業可能比中國同年級孩子的作業還要難。
每一項作業都堪比 " 小論文 "
在美國,低年級的孩子是沒有傢庭作業的,但是高年級和中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有必須的課業練習。美國孩子的傢庭作業裡,除瞭基礎的練習之外,研究型作業較多。這類作業不是課本內容的簡單重復和鞏固,更不是同類型題目的反復練習,而是一個圍繞問題的探索和研究,典型的小論文創作。
洪是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工作的生物博士,他的女兒艾莉森一至三年級的課程主要是數學和英語,重點在詞匯、閱讀理解及基礎寫作,同時還學習基本的科學常識、地理、社會及音樂等。孩子回傢後基本沒有死記硬背的作業。到瞭四年級,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很多,如器樂演奏、奧林匹克閱讀競賽等,教師會給出很長的書單,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完成閱讀,同時還可以參加校際的競賽。
露西讀八年級時,可以有權利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可以是機器人、醫學或是環境的。有一次,她選擇瞭一個醫學技術課題的研究,內容是 " 顱骨和天靈蓋的移植技術 " 調查報告。露西介紹說,她的調查分為兩部分:一是血管是怎麼移植的;二是顯微手術是怎樣將神經一根根連起來的。同時,她要追蹤的問題還有:調研美國進行器官移植的人數、手術成本、醫生工資等等。
作業的答案充滿開放性
美國學校給孩子們佈置的作業,更像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這些問題,或許是我們上研究生、上博士生才能夠去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孩子自己去查詢、去思考。但同時,也很有趣,貼近生活。
比如,在中國有這樣一道歷史作業: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裡?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隻需要查找數據,然後背誦記憶即可。美國學生也有類似這樣的一道歷史題,它的題目是這樣的: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孩子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黑死病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教師一看,分析得很好,給瞭等級 A。其實,這種題目老師也沒有標準答案,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答案的產生和分享恰是學生轉換思維和相互學習的過程。
傢長跟孩子一起探索作業
雖然美國不少父母不輔導課後作業,但是他們會引導孩子閱讀並學習大量的課外知識,拓寬視野。傢長還會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去探索,學會使用學習資源和工具設施,包括數據庫搜索、答案篩選和歸納、圖書館檢索等。美國傢長不會告訴孩子答案,但是會幫助孩子啟動項目,廣泛提出建議,讓他們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對作業確實有大量不懂的地方怎麼辦?難道傢長應該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把錯誤的答案交給老師?對此,美國的教育專傢指出,在作業上傢長應該對孩子放手,允許孩子犯錯誤,而不是企圖幫助孩子把作業 " 修理 " 完美,因為隻有孩子從小學會瞭怎麼面對和解決困難,養成接受並戰勝挫折的能力,才可以慢慢地錘煉出自己的學習技能,從而應付將來人生道路上可能的困難。
美國一個教育學博士曾經做過這樣的分析:" 給孩子佈置作業的目的,除瞭增加孩子對課堂傳授概念的瞭解、提高孩子相關學科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開孩子的視野,鍛煉自我探索和拓寬知識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後能形成對事物獨立的看法。
而傢長輔導過的作業,老師判斷的是傢長的水平和思路,根本看不出學生的想法,這就失去作業的本來意義。長此以往,孩子的思路便被禁錮瞭,失去瞭自我探索的能力和創造性,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隻會是一代又一代的機器人,而且很可能會一代不如一代。傢長隻有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做,才能鼓勵他們獨立思考。"
作者:特約通訊員 楊清瑕(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發自美國愛荷華州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