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英國版《一課一練》主編說,中國教數學也有創造性思維

09-06

看點   上海《一課一練》走進英國學校已有 2 年的時間,外灘君在華東師范大學見到瞭英國版《一課一練》主編范良火教授,這位任職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教授向我們介紹瞭中英版《一課一練》的不同。此外,范教授還基於自己在中國中學、高校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多年經驗,分析瞭中英數學教學差異及可借鑒之處,並給出瞭他的數學學習建議。

文 |   吳妍嬌     編輯丨李臻

攝影丨裴長傑

2015 年,一部 BBC 拍攝的探討中英教育對比的記錄片幾乎引起瞭舉國轟動,片中西方教育的自由散漫與中國教育的刻板嚴謹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似乎印證瞭某種長期以來的 " 刻板印象 "。而我們也知道,實際情況遠比這個復雜。

《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  》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 2015 )

盡管這部紀錄片的剪輯和旁白帶有明顯的導向性,使其看起來多少像一場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僅拿成績講話,經過中國課堂 " 集訓 " 出來的英國學生們的平均成績,全面碾壓瞭英國課堂的平均成績。而這一點在中式教育的傳統強項——數學學科上尤為顯著。

紀錄片播出後不久,大洋彼岸就傳來英國要引入上海數學教材的消息,當即又掀起瞭一波民族自豪感。而對於不少英國學生來說,今後的數學課也將不同尋常。時至今日,曾經風靡上海的《一課一練》走進英國學校已有 2 年的時間,外灘君實在好奇,咱們的中式數學教育 " 漂洋過海 " 是否經歷瞭 " 水土不服 "?

前不久我在華東師范大學 " 活捉 " 到瞭英國版《一課一練》的主編范良火教授。目前任職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范教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數學教育博士學位,也曾在中國中學和高校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多年,對東西方數學教育都有過相當深入的研究。

范良火教授

在他看來,中式數學教育絕非 BBC 紀錄片中所展現得那般刻板,而中國學生也並非隻知道刷題、刷分,全無高層次思維即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應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點在幾次 PISA 測試中就已經被充分證明瞭。

范教授還指出,一定量的數學練習是必要的,隻需掌握好一個度,而 400 多間英國學校采用《一課一練》的事實也證明瞭,全寬松的教育模式也未必是一劑良藥。

英國版的《一課一練》改瞭什麼?

身為 90 後的一員,《一課一練》幾乎算是陪伴外灘君長大的經典教輔書瞭,至今我都對其中的海量題庫記憶猶新。所以難免心中生出這樣的疑問:英國學生會不會覺得這套書題量太大?難度太高呢?

范教授告訴我,兩年前出版的英國版的《一課一練》保留瞭原版的習題量規格,但考慮到要適應英國教學大綱,特意增添瞭約 30% 的內容,如溫度、羅馬數字、統計、概率等內容,刪去瞭上海有而英國大綱不學的內容,如分米、絕對值、射線、平行線的判定等內容,還轉換瞭應用的語境,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卻是原汁原味的 " 上海味道 "。

這裡不得不提到這套教材中最最顯著的 " 變式訓練 " 教育方法,通俗化地來講,就是同種類型的題目,換個角度或數據,考察其他方面或相似方面的問題。這種變著花樣出題的教育模式,避免瞭反復操練給學生可能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卻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手段。

范教授還透露瞭一些《一課一練》幕後的故事,原來這些習題並不是一群研究員在辦公室裡閉門造車的成果,而大多都是經過實際操練過的真題,因此作者之多,系統性之強,少有國傢能夠企及。

此前,英國也引進過新加坡的數學教材,但也隻涵蓋到小學 6 年級,而隻有《一課一練》涉及瞭整個初中階段。

外灘君從范教授處也瞭解到,負責引入這套教材的哈珀 · 柯林斯出版集團也頗為走心,考慮到有不少英國老師可以直接使用這套練習冊,出版社還新增瞭三套書配合使用:一套是教師用書,供老師教學參考;一套是學生用書,裡面附有各個小節的知識點;甚至還有一套書是專門給傢庭指導用的,告訴教師和傢長如何指導孩子在傢裡使用《一課一練》。

" 國際數學教育界越來越認同練習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中國在這方面做的特別好,但也不完美,可能有點太多瞭。但西方可能和我們恰恰相反,做的太少,所以它需要學習。但其實,我們都需要取其中的一個平衡點。" 范教授希望不管是什麼國傢,都可以批判地學習,保留自身的精髓,然後博采眾長。

其實,英國決定引進中國數學教材,背後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一方面,近年來,英國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 ( PISA ) 的成績不容樂觀。有人擔心這會威脅到國傢經濟,甚至指出英國成年人糟糕的數學水平會讓英國每年損失 200 億英鎊。正是在如此背景下,英國數學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拿課本開刀。

2015 年 PISA 測試結果

除瞭《一課一練》,去年英國教育部還宣佈將在未來 4 年投入 4100 萬英鎊,在 8000 所小學推廣所謂的 " 上海模式 "(Teaching for Mastery Program)。

這又是怎樣一套中式數學教育模式呢?

首先是強調全班教育。英國素來提倡小班化、個性化教育。過去在英國,一個班級 25 個人,每個孩子的層次不同,老師根本無法進行統一教學,這在中國老師看來,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所以英國現在強調要學習上海模式,所有學生同一進度、統一步驟。

其次,教學知識點要精,但不能夠太散。

另外,中國學生學得紮實,強調及時鞏固、反饋,使學生打好基礎再進行到下一步的學習。

" 在傳統的英國數學課堂上,老師太容易對學生‘妥協’瞭,學不會就再學簡單點。另外,英國課堂花費太多時間在課堂管理上,這與中國的情況截然相反,長期積累,中國學生學得自然更好。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老師往往在課堂最後有總結,幫助學生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放下刻板印象吧,

看看東西方數學可以互相學習些什麼?

在數學教育這件事上,東西方的差異絕對不小。其中,中國和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東方教育的典型代表,而英美也是領跑西方教育的先驅。曾分別在這四國從事數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范教授,向外灘君做瞭這樣一番系統的比較。

首先,中國學生,往往學得比較紮實、用功,學習動力比較強。英美的教學內容總體上比較簡單,挑戰性不夠,有時候往往遷就學生,學生不想學習,老師就不管瞭。

其次,教師的知識也比較豐富,專業化水平高。中國的數學老師往往都是數學專業出身的專科老師,但在英美,尤其是小學階段,全科老師才是主流。他們專業性相對較弱,課後也缺乏充足的時間備課和反思。

此外,課堂教學模式也與學生成績大有關聯。就像前文說得那樣,中國的課堂,純學術時間多,廢話少。而在英美的課堂上,雖 " 註重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但老師花在非學術方面的時間實在是多有浪費。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差別體現在教學結構和方法上。中國的教學體系很完整,引言、例子、演算、習題是標配,尤其是最後的小結尤為關鍵。而英美則比較隨意,課堂風格可能的確不乏風趣幽默,但的確缺乏體系性,所以才反應出所謂基礎不牢固的問題。

當然,中國的課堂上也存在著,學生已經懂瞭,老師還讓學生反復操練的情況。考試的壓力也更大,重成績多於鼓勵。

不過范教授也告訴外灘君,其實人們對東西方數學教育存在著不小的偏見。" 比如,其實英美的考試比中國還多,但對考試的重視程度可能不同。而且中國反而強調理解更多,而英美的老師也會強調記憶考點。"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通常認為東方學生數學成績之所以能夠名列世界前茅,是靠死記硬背和刷題 " 刷 " 出來的,而西方教育則重視個性發展、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們有獨立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范教授以前幾年的 PISA 為例,其實這項測試中就考察瞭學生的高層次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應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事實證明,中國學生和新加坡學生都表現得非常好,遠遠超過他們的英美同齡人。

事實上,就連英國數學優質教育中心的主管查理 · 斯特裡普都曾為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 " 正名 ":中國教數學的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很重視對概念的深刻理解。雖然學生們需要背誦乘法表等,但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 數學基礎和發展思維並不是割裂的,你很難想象靠死記硬背會考到全世界最好,這種做法隻能應付到一定階段,那之後就必須得靠理解。" 而高層次思維其實也體現在像《一課一練》這樣的教輔書中,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動腦筋、極具挑戰性的拓展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數學基礎好,就一定創造性思維差?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

在采訪的最後,范教授基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比瞭東西方數學教育的不同,並給中國傢長一些數學學習建議。

Q&A

B= 外灘教育   F= 范良火

B:我們都知道,《一課一練》的習題量很大,所以您覺得刷題在中國是一個問題嗎?

F:我很反對的是,學生已經懂瞭,老師因為考試,不斷給他加碼,這個真不行,這是題海戰術。如果學生真的理解瞭,就不應該老是重復瞭。

所以中國的老師也要提升教學方法,學數學是有規律的,如變式訓練就是個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案。同一類題目,做一百個沒必要,變式訓練可能做二十道甚至十道就夠瞭。

不過,關於刷題這件事,好像沒一個現成簡單的答案。但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這不是刷題,因為 " 刷題 " 這兩個字本身往往有一些負面的東西在裡面。做必要的練習的重要性,這在國際上也有廣泛的共識。

另外,開發習題冊也不是一勞永逸地,要不斷地與時並進,比如說現在出題,像 " 微信 "、" 支付寶 " 這樣的新事物就可以反映在題目背景裡,而不是墨守成規,老是用幾十年前的題幹,而是通過還原生活情景中的數學,增強與學生的聯系,這樣他們也不容易厭煩。

B:什麼是數學思維?如何培養呢?

F:數學,本質上是對量的認識,認識不同的量之間的關系,還有就是圖形以及圖形之間的性質和關系,另外就是規律、模式。要培養數學思維,我覺得有些還是要通過練習訓練的,否則數學思維是不會憑空發展的。

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學生本來不知道怎麼做,通過練習能夠學習和發展這些思維方法。我們中國人講熟能生巧,多練有時候也是一種思維提高。

B:您認為有沒有天生數學腦?

F:我很認同蘇聯的一個心理學傢克魯切斯基說的一句話,大意是傑出的數學傢可能是天生的,但普通人都可以成為一般的數學傢。我是相信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學好數學,至少是滿足現代社會基本需求的。

B:興趣是不是學習數學的關鍵?

F:在我看來,學生學得好,實際上最主要的不是興趣。最主要是花的時間以及學習的質量。當然,興趣高的學生願意花時間,且投入就認真瞭,所以學習成效也好。

所以學習數學,興趣是重要的,但並不是那麼不可缺少。國際上有調查比較,有的國傢的學生報告對數學的興趣不高,但數學照樣學的很好。

沒有興趣就學不好?也不盡如此。很多人對工作也沒興趣,但他工作做得很好,因為他有其他的動機,比如領導的信任和社會的重視等。放到學習上,可能是傢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支持。

雖然我們都愛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不是唯一的要素。學生必須要認識到,數學是學校裡一門重要的學科,你不感興趣也得學。

B:您認為最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是什麼?

F:我想首先學生要認真聽課。我在新加坡工作時候,到學校作調查研究,聽課很多,就發現很多學生尤其是一般學校的學生不認真聽課,我總是感到很遺憾。

然後要做必要的練習。不懂要經常問,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要經常自己做總結,復習回顧,溫故而知新,這是有心理學研究所證明有效的學習方法。

另外,學生還要自己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傢長也可以幫助。新加坡政府公佈的數學教學大綱強調元認知,其實元認知就是一種反思精神,如果自己的方法出錯瞭,就主動研究為什麼會出錯,從錯誤當中學習。

" 數學 " 相關閱讀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

苦等孩子數學 " 開竅 ",其實父母隻要做到 " 順應 " 二字就夠瞭

PISA 中打敗中國的新加坡數學教育,隻是贏在 " 過程 " 二字

美國奧數隊總教練羅博深教授

帶你上整整一學期數學思維課

12 周同步學習

在線小班教室

每周 1 次、每次 1.5 個小時

羅教授親選助教團隊

數十道精心挑選設計的題目與練習

名額不足 25 個瞭!

點擊下圖瞭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