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國傢發改委等七部門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 — 2020 年)》(以下簡稱《二期計劃》)提出:" 到 2020 年,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 95% 以上,將實現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
殘疾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情況如何?下一步發展目標是什麼?需要攻克哪些難題?日前,教育部、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接受瞭本報記者采訪。
超半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
" 我國在校殘疾學生有 49.2 萬人,隨班就讀的有 27 萬人,占比在 55% 以上,這已經成為殘疾學生就讀的主體形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下一步,將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呂玉剛說:" 我們將為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落實 6000 元的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為招收 5 名以上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中心),配備特殊教育資源教師;在專業能力建設方面,區縣層面建立資源中心培訓教師,並對承擔特教工作的普通學校教師予以績效分配、榮譽獎勵方面的激勵。"
記者瞭解到,自 2014 年各地組織實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 — 2016 年)》以來,截至 2016 年年底,全國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 90% 以上,全國特教學校比 2013 年增加瞭 147 所,達到 2080 所,增長 7.6%;在校生比 2013 年增加 12.4 萬人,增長 33.7%;用於特教學校的義務教育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提高到 6000 元以上。
將建立送教上門服務重度殘疾學生機制
" 目前,全國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中,81% 為農業戶口,近 80% 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其中四分之三的未入學殘疾兒童因殘疾程度重無法入學,一半以上的殘疾兒童為自閉癥、腦癱等非傳統特教對象。" 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李東梅說。
為此,《二期計劃》提出,要對不能到校就讀、需專人護理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送教進傢庭、進社區、進福利機構。" 接受送教上門服務的殘疾學生將納入學籍管理,落實‘一人一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巡視員李天順介紹。
目前各地送教上門呈現不同特點。在地處平原的浙江嘉興,特教學校的老師由教育部門安排車輛,送到各個教學點上。而在四川邛崍的山區,由於方圓二三十公裡隻有一個點,一般采取普通學校教師就近送教的方式。" 下一步,原來特教學校生均 6000 元的公用經費標準將擴展覆蓋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接受送教上門服務的殘疾學生。送教的普通教師要接受專門的課程培訓,地方殘聯、醫衛部門也可提供上門服務。除去假期,生均 6000 元的經費,每位兒童每月 600 元,以一位老師負責三位殘疾兒童為例,就有 1800 元可用於送教上門的經費保障。" 李天順說。
增加非義務教育入學機會
經過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努力,目前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 90% 以上,但學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發展整體相對滯後,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人教育是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提高殘疾人教育水平的重要內容。呂玉剛表示:" 下一步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將與學前、高中教育相銜接,打通學歷和非學歷教育,構建殘疾人終身學習體系。"
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在於增加入學機會、擴大學習資源。呂玉剛介紹,《二期計劃》要求學前、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要擴大招收殘疾學生規模;每個省要集中力量至少辦好一所面向本地區招生的盲人高中、聾人高中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特教高中資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殊教育學校要辦高中部,增加殘疾孩子入學的機會。
" 在加強職業教育方面,要通過支持校企合作,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資源,努力使有意願的孩子享受適宜的中等職業教育,使他們有一技之長,增強自立能力、自我生活的能力。" 呂玉剛說。
(本報記者 劉博超)
(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