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一百多年前,美國教育者提出 " 兒童博物館 " 概念,讓孩子在博物館中進行啟發式教育。現在博物館已經成為美國 " 兒童最重要和最值得信賴的器物信息資源之一 ",但在中國卻極為稀缺。張旎哥畢業於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讀書期間,她發現美國教育資源非常豐富,下決心放棄博士學位,將這一理念帶回中國。她告訴外灘君,博物館教育不是簡單的線性思維。其中包含系統思維、藝術思維、國際思維等。它給學校教育提供資源,並結合校內課程,實現互通,真正提高學生的 " 軟性 " 實力。
文丨孫康寧 編輯丨李臻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美國,博物館被視為 " 兒童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賴的器物信息資源之一 "。在美國的許多博物館裡,都有專門為不同年齡兒童設置的展覽區,還有相關的藝術課程,館員與教師之間形成瞭非常緊密和和諧的關系,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搭建瞭良好平臺。
就教育的專業性來說,博物館當然比不瞭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是人類社會日益完善的教育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博物館教育與學習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可替代之處。美國博物館的先驅古德曾經指出,學校、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之上,那就是監督學習和擴展知識。
在博物館教育中,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兒童博物館。" 兒童博物館 " 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從它誕生的那一刻,人們就開始詢問:" 什麼是兒童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協會定義:一個以服務兒童的需求以及興趣為使命的機構。機構空間的展覽及活動都是以鼓勵學習、激勵好奇為出發點,那麼它便是一個兒童博物館。
其實,兒童博物館是一種在一百年前就有的教育形式,發展至今,全世界有 20 多個國傢建立瞭兒童博物館,僅僅美國就有 400 多傢,正在新建有 70 多傢,很多城市都把兒童博物館作為城市的重點改造項目。
在中國,兒童博物館在近十年來才逐漸開始發展。2010 年,中國第一傢具有美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理念的兒童科技館——豆豆傢科技館正式開業瞭。館內設有攀爬運動區、綜合知識區、水利工程區、探索發現區、藝術創作區等展區,每個展區的展位都是根據不同兒童的成長需要而設計,並將最新的多媒體技術融入互動展項。2012 年,豆豆傢科技館取得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頒佈的 " 最佳實踐獎 "。這是當年僅有一個獲獎的美國以外的兒童博物館。
這傢兒童博物館,是由張旎從美國 " 帶回 " 中國的。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學碩士,為瞭把美國的兒童博物館帶回中國,她暫時放棄攻讀博士學位,毅然回國創業。她告訴外灘君,這個念頭的出現是因為美國的教育資源實在 " 太豐富瞭 ",而中國孩子卻無法享受到這種資源。
張旎老師
現在,豆豆傢團隊已經合並入瞭在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成立的中國兒童博物館研究中心,並在北京成功落地瞭第一個公益兒童博物館—— 2015 年開放的中國兒童中心的老牛兒童探索館。
這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傢與國際兒童博物館教育理念接軌的場館。去年,老牛兒童探索館 " 火瞭 ", 由於場館面積有限,每場隻能招待大概 400 個傢庭,自進入暑假以來,場館九點半開門前兩小時就會有傢長去門口排隊買票。
對於兒童博物館目前在中國所取得的成績,張旎覺得還遠遠不夠,因為和美國的差距至少有 100 年。但是,兒童博物館在中國的發展前景絕對是 " 一片大好 "。對此,她也和外灘君聊瞭聊兒童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藝術思維是打通所有學科的萬能膠
其實,兒童博物館是一場起源於一百多年前的變革。當時,美國的一批教育者和教育傢認為在學校的固定教室不符合孩子的教育需要,因此需要改革和創新。傳統學校裡面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和教材,而孩子其實時刻都處於學習的狀態,是在發散式地學習周圍所有的東西。因此,學校的這種組織形式並不適合孩子自身的學習方式。
而兒童博物館就能讓孩子在這種環境氛圍下隨時隨地學習,對孩子進行啟發式的教育。" 應該說是給學校教育提供瞭一個很好的資源,孩子在學校之外可以有另外一個環境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再跟學校聯合,給學校提供很多的課程或者活動,它的理念會互相滲透,兩者配合就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張旎認為,兒童博物館和一般博物館、科技館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有動手體驗動腦學習的過程,而這和我們在學校裡的學習也有所不同:" 我們過去的教育培養的是我們的記憶能力,條件反射式的一些思維方式,比如我們考試時看到一個問題就回答出正確答案。" 但是,世界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對孩子的素質和能力提出瞭一些新的要求。因為這些記憶能力現在都能被機器取代,因此,我們需要去開發那些機器沒有的人腦獨有的復雜功能。
怎麼能讓孩子深入思考問題?讓他對事物的觀察很細致,而不是浮於表面?怎樣能讓孩子跨學科的去思考?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兒童博物館的重心之一。這其中包括系統思維、藝術思維、國際思維等等,這是更開放的一種思維,而不是簡單的線性思維。
張旎向外灘君舉例介紹瞭兒童博物館的重頭戲——藝術教育。和我們一般學校的美術課音樂課不同,兒童博物館註重的不是藝術技能,而是思維方式。
在兒童博物館裡,老師會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材料或者主題,讓孩子有藝術創作的機會。每一個展館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空間,內容都由專業的老師來做設計,每一段時間都會更換新的內容。過程中並不要求孩子必須做出什麼具體的東西,而是讓他去自由地創作和表達。
這其實是在鼓勵孩子自己去創作去思考,思考的過程特別重要,我為什麼要把一個東西畫在這兒,或者為什麼要用這個材料做這件事情,這裡面孩子的思考不是隨機的,隻是大人可能看不見。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去觀察和挖掘,這才是真正的學習或者收獲。
另外,藝術作品可以用來打通各個學科的學習,包括社會學、歷史學、科學等等。這是由於藝術作品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瞭作者的思考過程。
" 怎麼把這種思考和看問題的角度拿來去進行各個學科的學習,我們會有很多藝術思維的框架和討論的方式,讓孩子去深度思考一個藝術作品,而不是說我們來講解這個藝術作品是誰在哪個年代做的。不是去講作者本身要表達什麼,而是我們看的時候自己在思考什麼。"
孩子的這些軟技能,
不趁小培養就晚瞭
目前,老牛兒童博物館針對的是 7 歲以下的孩子。張旎認為,在孩子的這個階段是培養 " 軟技能 " 的黃金階段。張旎老師告訴外灘君,軟技能是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情緒管控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隻有在低齡階段做好瞭充分的準備,他才能對學習有熱情,真正適應後來的長期學習。
這些能力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其實早有體現。張旎老師說," 我們的展品都是開放的,沒有特別多的說明。一些幼兒園集體組織來展館參觀的時候,有的孩子面對展品直接上手就玩,即使不會玩也會自己研究或者找小夥伴一起討論;而有些孩子面對展品無從下手,選擇直接向老師詢問。" 這些孩子的思維方式已經產生瞭差別,因此,在低齡階段就學會讓孩子自己動手和動腦就尤為重要。
兒童博物館裡的內容都是跨學科的,例如一個模擬超市的展項,孩子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體會社會生活,這其中融合瞭數學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等等。
曾經有一個孩子給張旎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 曾經有個小男孩在超市裡扮演收營員,有個女孩采購瞭一大筐東西過來要結賬,小男孩需要把每個東西都掃描一下。但是小女孩的爸爸一直很急地催她回傢,而小女孩還沒有結完賬,不肯走。小男孩觀察到瞭這個過程,發現瞭小女孩和爸爸之間的矛盾,他這時候把小女孩的購物車拿過來,拿瞭其中一個東西掃瞭一下,然後跟她說你可以走瞭。我覺得他其實非常聰明,懂得變通,解決瞭這個矛盾,這其中就體現瞭他的創造力。而我們的傢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你真的知道該怎麼陪孩子玩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傢長的陪伴非常重要。但是,陪伴的 " 質量 " 更重要。" 傢長不一定每時每刻陪著孩子,但是需要至少有一段高質量的陪伴。跟孩子在一起時更多的是要去啟發他,帶他去看到他可能看不到的東西,或者想一個他想不到的問題。這更多的是在日常的交流中,全身心的關註孩子在想什麼,而不是你要他做什麼。"
兒童博物館裡配備瞭一些傢長指南,來教傢長怎麼陪著孩子玩。在學著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許多傢長也慢慢發生瞭改變。" 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對傢長的影響一個是在於環境,另一個是在場館老師的行為示范上,還有一些工作坊或者交流的方式,這是一個柔軟的過程。"
比如,張旎曾經見到的一個展項 " 藝術與自然 ",就起到瞭親子互動的效果。" 展項裡把自然界的很多的東西跟藝術創作聯系在一起,比如人類從自然界吸取藝術靈感來建成的建築造型。然後用一些自然界的東西,比如說貝殼和海螺之類的海洋生物做瞭一個展櫃,能讓孩子動手去摸。同時又有問題給傢長,讓傢長思考它是怎麼激發設計師的創意的,並且跟孩子去互動,讓孩子猜測這個是從哪來的、怎麼來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思考,並且和大人對話瞭。"
張旎認為這個設計好的原因是它給瞭傢長一個提示,讓傢長陪著孩子玩,而不是讓孩子沒有方向地玩耍。同時也給瞭傢長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傢長知道該怎麼與孩子對話和互動。" 這相當於給傢長做瞭一個簡單的培訓,把藝術教育融入親子互動中。"
兒童博物館教育 · 在中國
說起老牛兒童博物館,張旎的自豪溢於言表。" 場館展項的選擇依據多元智能理論設計,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夠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和空間,按照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去學習。除此之外,在空間佈局、色彩設計、材料選擇等方面,我們都極力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力圖為他們營造最適宜的學習環境。"
其中有一個張旎非常喜歡的攀爬類項目,叫 lucky climber,它是由一個美國知名藝術傢專門設計創作的,也是美國許多兒童博物館裡都會用到的設計。
" 他在做攀爬的時候從藝術的角度設計,每個攀爬的設計都不一樣。在設計我們的攀爬架時剛好是春天,他看到傢門口的櫻花開瞭,特別美,就從櫻花裡面提取瞭很多顏色,把攀爬做成瞭葉子和花瓣的樣子。當時我還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後來孩子們開始上去爬的時候,他們都開始想象自己是毛毛蟲或者蝴蝶,這是我的傢,開始編故事。這時我就知道它對於孩子會有很多的啟發,孩子會融入環境,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運動而已,他把運動和想象力融合在一起,這是我沒有想象到的效果。"
" 如果孩子們碰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鋼鐵攀爬,那麼他們不一定能編出故事來。但 lucky climber 給瞭孩子們藝術的氛圍和引導,啟發瞭想象力。"
在老牛兒童博物館之後,張旎又參與建造瞭呼和浩特市兒童探索博物館。這是一個還未開放的兒童博物館,它在引入美國的兒童博物館的概念上,又增加瞭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合。" 中國每個城市的文化、特色、歷史都不一樣,這些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應該要放到每個城市的兒童博物館裡去。雖然孩子們能去各地的歷史博物館或者美術館參觀,但他們都是被動的,不能動手,所以收獲很小。"
加入瞭中國特色的元素後,兒童博物館起到瞭一個新的作用——文化傳承。" 我們在各個城市做策劃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個城市最核心的歷史文化元素用進去,讓這個城市的孩子能夠引以為豪。比如內蒙的博物館,有很多蒙元文化的元素,我們把內蒙的地貌文化全部融入在場館中。孩子的生長環境是特別獨特的東西,這是培養孩子的自信的一個重要環節。"
呼和浩特市兒童探索博物館預計會在明年正式開放。雖然兒童博物館的概念已經被許多人接受,對於中國現階段的兒童博物館來說,仍然缺少許多資源。但張旎覺得,現在是一個醞釀期,很快就會到爆發期。
接下來,張旎最重要的大事是在全國各地推廣博物館兒童探索中心的項目。" 我們想通過教育影響一座城市,讓所有的博物館在城市中發揮他們的作用,讓孩子在這裡享受到他們應該享受到的教育。"
相關閱讀
美國這所扔掉教科書的顛覆式學校,將課堂 " 搬 " 到瞭博物館
美國學校是如何利用博物館免費資源教孩子探索的?
跟 " 博物館媽媽 " 逛故宮,孩子思考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樣瞭
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
針對 21 世紀學習型傢庭的核心需求
外灘教育邀您加入"VIP 專享"
點擊下圖
瞭解更多 VIP 福利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開通外灘教育 VIP 專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