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公眾號:BiuBiu 在英國
ID:BiuBiuApp
今天早上,一篇名叫 " 杭州女孩 6 年花 200 萬留學回國工作被開 2000 元底薪 " 的文章刷爆瞭 Biu 君的朋友圈。
標題中的幾個數字,將留學歸國人員尷尬的現狀赤裸裸地展現在瞭人們眼前。講真,文章中的這位 " 杭州女孩 " 算是留學生中的極端個例,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留學生確實沒有幾年前吃香瞭。
10 多年前在人才市場,海歸人才招聘會都設在貴賓室,留學生是搶手貨。
而今,留學生也得跟國內大學應屆畢業生一樣,要參加企業招聘會,擠人才市場。甚至有知名企業 HR(人力資源經理)放言:現在海歸研究生還不如 985 高校本科生。
雖然這位 " 杭州女孩 " 本碩6年是在澳洲讀的,但英美作為教育產業大國,不得不被網友對比議論。
一位網友在這篇微博下發表瞭自己的觀點:
一場關於歐美大學的歧視鏈就此展開。
有人拿錢說事
有人已經排好瞭大學歧視鏈
還有為英國留學生叫屈的
當然,澳洲在網友們心中永遠是墊底的
總結下來,網友一致的觀點是:你要是國內 985 畢業的,申英美澳的好學校妥妥的沒問題!
可問題是,不少同學都是想在國外上個好大學,好回國和這些 985/211 的競爭者們抗衡啊 ...
如果說從進入本科學校的那一刻起就註定瞭我未來的薪資標準和發展空間,那我們選擇出國的意義又在哪裡?到底值不值上文中提到的 "6年 200 萬 "?
有句話說,現在的中國是:底層放棄教育,中產過度焦慮,上層不玩高考。而實際上焦慮的中產已陸續加入瞭留學大軍。2016 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首次超過 100 萬,這絕不隻是上層可以托得起的巨大留學隊伍,而是上層與中產共同托起瞭浩浩蕩蕩的留學大軍。
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耳熟能詳的英國大學國際學生的費用情況。
英國大學的梯隊異常分明。就學費而言,牛劍是3開頭的,國內知名度較高的大學是2開頭的,而普通院校則是1打頭。(這學費是還要再漲的節奏啊 ...)
這僅僅是學費,生活費、書本費還要再加上十萬人民幣不止。
為什麼出國留學的學費會越來越貴?
1. 產業升級對高學歷的需求,讓大學文憑越來越值錢。產業的升級,讓國傢需要更多的高學歷人才,在科技行業則更加明顯。這讓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2. 由市場決定的教學成本,讓大學沒有降價意願。中國公辦大學的學費是政府預算撥款,金額比較固定。然而,在許多西方國傢,大學是一個生意,用專業點的術語叫 " 教育產業化 "。因此,大學學費不是根據教學成本而定的,而是根據市場定的。如果文憑越來越值錢,而許多人也能夠承擔這個價格,學校提高學費理所應當。因為學校可以用這些錢去建更大的大樓,請更牛的教授,從而獲得更高的排名。
3. 最好的生意不是靠成本低,而是它售賣的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也意味著它掌握瞭稀缺的資源。而好的大學,就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哈佛前校長 Derek Bok 就曾說過:
" 你要是覺得大學貴,那你試試無知的代價 "
所以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
就拿出國留學來說,許多人都喜歡把目光盯在顯性收益上,比如,某某海歸之前在國內成績不好,出國留學瞭幾年,回國混得也不好,月薪和一般大學畢業生差不多。
諸如此類能用數據衡量的、能立馬看到和聽到的,都可以稱之為顯性收益,比如成績、職位、薪資。
對於簡單的事情,我們的確能通過數據去衡量和判定。比如一次口語測試分數決定瞭你能不能勝任這次招聘的翻譯職位。
但出國留學屬於人生中一段較長的經歷,並不是一次考試和招聘。如果僅僅用顯性收益去定性和貼標簽,未免太過於片面。很多人都習慣用主觀的視角通過一些可以衡量的數據去審視別人。但其實未必真正瞭解他人背後的經歷和收獲。
留學是一個長跑運動,而不是一個短跑。可能在剛畢業進入職場的時候不會發現自己相比別人,有任何優勢,但 5 年,或 10 年以後,這種差別才會慢慢顯示出來。
記得李安當時從臺灣去美國留學。選瞭戲劇影視專業。這個專業被公認為華裔最難學的專業。畢業後,李安難於找到工作,長期處於失業狀態。經濟回報幾乎為零。幸好老婆是理工科博士畢業,靠她養傢,還不至於餓死。很多年過後,他才事業有成,最終成為一個傑出的導演。這時再看他的留學的價值和回報,才真正顯現出來。
作為一名海歸碩士,很多親戚朋友都會經常問我:
" 除瞭學歷和英語技能,你覺得傢裡花那麼多錢送你出國,值得嗎?"
" 在職場上,你真的有競爭力嗎?"
" 當初,還不如用給你留學的錢,買一個小房子呢。到現在早已經翻瞭很多倍。"
每當聽到這些七嘴八舌的問話,我都會淡然回答:" 輕松人性的教育環境,讓我打開瞭心智。西方特色的生活環境,幫助我拓寬瞭視野。"
我心底裡,實際想說," 你覺得不合算,是因為你沒那麼多錢,讓你的認知可以站在高於金錢的緯度,去思考這個選擇是否合算。"
和國內許多地方的 " 填鴨式 " 教育相比,西方國傢更註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也更有利於心智的自我塑造。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老師通常不會給出一個標準性的答案,而是拋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激烈的探討,自由地表達各自的觀點。
先進的教育制度和輕松人性的環境,的確給學生們提供瞭思維養成的基礎,而這種環境在國內的一般課堂上是完全沒有的。
這段留學經歷,讓我感覺,現在不管把我發落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我似乎都能就地生存,自在生活。
此外,在國外生活瞭幾年,我發現自己在看待很多問題上已經與多數同齡人明顯不同。
哪怕他們很多人都畢業於國內排名前 10 的大學,但我依然發現他們中的一些看待問題時過於短視。比如職業發展,他們在職場上更喜歡盯住顯性收益。在尋求一份職業時,更喜歡關註:" 這個月我漲瞭多少工資,老板給我加瞭多少工資 "。
而我的思維和心態卻不同,我更關註:" 這個月我新掌握瞭哪些技能,這些技能幫老板帶來怎麼樣的業務轉化,我在工作中是否帶有情緒,是否影響瞭我和其他同事的工作效率,每天我過的開不開心,是否將興趣與工作理想的結合瞭?"
工資的落差以及生活態度
雖然很多海歸的第一份工作也同樣是從基層做起,工資也不一定太高。但因為眼界的遼闊,在個人成長和職場進步速度上,會比同齡人快很多。通過留學習得的批判思維和熱衷無標準答案的開放討論,讓很多人都改變瞭以往用單一數據和對錯去看待問題的思維。
我也曾問過我的父母是否後悔,在房市最熱的時候,送我去讀書,而不是去投資一套小房子。從現在看來,後者在經濟上的升值更可觀,升值速度也更快。我父親隻是告訴我一句話:" 教育與開闊眼界,永遠都是最值得投資的奢侈品 "。
很感激父母對我留學的支持。雖然他們也隻是一個普通市民,但他們從不期望我在留學後,用金錢來回報。他們也絕不願意用一套房子的價格與我的整個留學的價值做簡單比較。
長按二維碼關註我們
還想讀其他我們的文章?
(點擊相應題目即可閱讀)
美妝博主討學費 |開除中國留學生 | 學渣與學霸
倫敦地鐵愛情 | 外國人同化|Ms 與 MEng
排名 |錄取分數 |名校備考|分數要求
申請秘籍 |雅思 VS 托福 |哈佛商業評論
拒收中國學生 |世界校花|笑氣成癮
高考狀元 |名校性侵 |老外上清華 |明星素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