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死記硬背的 IB 歷史課,培養瞭哪些能力?

11-14

點   與傳統歷史課不同,IB 歷史課程的考試中,沒有填空題、選擇題。題目類型基本都是論述題。因此,IB 歷史並不能通過死記硬背學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多個信息源中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歷史的復雜性以及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通過學習歷史反思當今社會。下文作者通過例題向我們介紹 IB 歷史學習難點。

文   | 餃子片湯兒     編輯丨李臻

IB DP 的第三學科組是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包括工商管理、地理、歷史、心理、經濟、全球政治、哲學、世界宗教等一系列可選擇的課程。基本上是我們國內的文科課程。歷史是其中的一門課程,我研究瞭一下,發現 IB 歷史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評估方式與國內的歷史課程不太一樣。

其中最大的一點區別是:不會強調記憶,沒有死記硬背。在 IB 歷史課程的考試中,沒有填空題、選擇題。題目類型基本都是論述題。不會考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需要死記硬背的信息。當然,對重要歷史事件的基本情況要掌握清楚,因為在論述題中要引用,但不用到每個知識點都倒背如流的程度。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IB 歷史課程強調以下幾個能力:

培養學生從多個信息源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使用一手信息源的能力

理解歷史的復雜性以及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

通過學習歷史反思當今社會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一、信息的獲取

對一手信息源的重視,培養學生對多信息源的甄別,以及對不同觀點的理解,這一點,從 IB 歷史的考卷中有清晰的體現。 IB 的歷史評估分為內部和外部評估,內部評估 20 分,外部評估 80 分。外部評估又分為三項:Paper1、Paper2、Paper3,如下圖所示。

Paper1 占 20 分,用時 1 個小時。一般的考試形式是:對於一個主題,給出 5 個信息源,然後讓學生回答幾個問題。比如:下面這道樣題,題目要求原文如下:

Paper 1

When presented with five sources related to the enforcements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treaties, disarmament and London Naval Conference ( 1930 ) , students will:

•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ference

•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views of the Conferenc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sources

•   assess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sources

• use the sources and their own knowledge to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gree with the view that the London Naval Conference was unsuccessful.

要求考生基於 5 個信息源:

(1)解釋會議的重要性

(2)比較在不同信息源中呈現的觀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評估這些信息源的價值和局限性

(4)最後是一道論述題:有一種觀點認為 London Naval Conference 是不成功的,請基於給出的信息源討論在多大程度上你同意這一觀點?

這 5 個信息源一般都是來自不同的文章或書籍,有不同的觀點,而且是很難讀懂的學術文章。比如,信息源可能是下面這樣的文章:

Source A  Albert Hourani, a lecturer of History, writing in a general introductory book,

A History of the Arab Peoples   ( 1991 ) .

Both Byzantine and Sassanian Empires had been weakened by epidemics of plague and long wars; the hold of the Byzantines over Syria had been restored only after defeat of the Sassanians in 629, and was still tenuous [ insecure ] . The Arabs who invaded the two Empires were not a tribal horde but an organized force, some of whose members had acquired military skill and experience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ires or in the fighting after the death of the Prophet. The use of the camel gave them an advantage in campaigns fought over wide areas; the prospect of land and wealth created a coalition of interests among them; while religious conviction gave some of them a different kind of strength.

反正,看著暈暈乎乎。

二、思考力

IB 歷史考試都是論述題,基本上都是寫論文(跟第一學科組的語言課程差不多)。在寫論述題上,與國內歷史考試最大的一點區別是,沒有或者是不特別強調統一的正確答案。當然,在評估時,會有一些答題點做參考,但同時,會考慮學生是否準確地理解瞭問題,清晰地回答瞭問題,提供的論據是否足以支撐最終的結論,是否有以下的四個能力: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Application and analysis、Synthesis and evaluation、Use and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skills。而這些能力,是在學習歷史課程的過程中反復訓練,並且有明確的范式的。

以 Paper2 考試為例,分數是 25 分,用時是 1.5 個小時。考試時會給出很多問題,要求學生選擇兩個問題完成。

典型的問題如下,請基於 20 世紀發生的事件,回答以下問題:

1. 一種觀點認為,戰爭會加速社會改變,在多大程度上你同意這一觀點?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e view that war accelerates social change?

2. 分析、對比蘇聯內戰、西班牙內戰、中國內戰三場戰爭中外國勢力卷入的原因和影響?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reasons for, and impact of, foreign involvement in two of the following: Russian Civil War; Spanish Civil War; Chinese Civil War.

3. 以兩個歐洲新成立的國傢舉例,評估冷戰對其的影響?

Assess the impact of Cold War developments on two non-European new states.

4. 以 1917-1924 期間的列寧或 1922-1943 期間的墨索裡尼為例,說明其在處理面對的難題時有多成功?

How successful was either Lenin ( 1917-1924 ) or Mussolini ( 1922-1943 )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he faced?

三、小結

所以,簡單看,IB 的歷史課程一方面培養瞭專業上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對信息源的甄別、基於多個信息源如何得出結論等,另一方面,也是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分析問題、收集信息、總結歸納等能力。

無論如何,這些能力都比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要更有用,把時間花在這些能力的培養上也更有意義。

註:本文轉載自 " 餃子片湯兒 "(ID:jiaozipiantang)

相關閱讀

誰能想到 AP 歷史中的 " 文藝復興 " 還能用卡牌邊玩邊學?

任教於國內最具活力的中學,他說歷史不是 " 背多分 "

特朗普執政,美高學生開學後的政治歷史課都這樣上瞭

外灘教育聯合上海中學國際部

IB 英語文學老師 Mark

推出《局外人》精讀課

從多個角度切入文本

帶中學生進入哲學小說的世界

閱讀之外,更有 essay 選題指導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