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碩士博士白讀瞭嗎?”第一學歷“刷掉”瞭我!殘酷而不合理的現實……

03-13

來源 / 杭州網、水母網、南方網、經管之傢、國書坊、精英說

" 第一學歷 " 歧視是對人性美好的巨大沖擊

2014 年,武漢理工大學露天體育場舉行今秋最大規模研究生雙選會,35 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馮勤 ( 化名 ) 的簡歷被退回。哈爾濱理工大學人事處副處長端木說,他的第一學歷為專科,不符該校招聘條件;他說,上午不少應聘博士因本科、碩士階段出身一般院校,都不夠應聘條件,他們有的發牢騷,有的意見很大,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寬條件。而無獨有偶,鄭州大學的招聘公告上也打出:" 招聘條件:國內優秀博士畢業生,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均就讀於 985 高校或中科院、社科院…… "

恰巧,筆者的幾位心理學的同學前幾天到杭州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應聘考試,第一輪第二輪都過瞭,到瞭都三輪就進不去瞭,進入第三輪的都是第一學歷 985 高校的,雖然我的這些同學也是研究生學歷,但沒有 985 的學歷出身,一個個鎩羽而歸。

一個第一學歷就這樣要命?不知這些招聘學校的招人依據到底是什麼?莫非第一學歷不如人傢,就永遠不如人傢?至少,目前本人還沒有看到任何這樣的權威研究結論。照此理,如果大傢都是 985 出身的,那你怎麼篩選呢?是不是隻有再追查幾代,看他中學是不是上的重點,小學是不是上的名校,還有幼兒園在哪裡上的?

一考定終身,本來就因為不公平而廣受非議,這一直被認為是中國高考制度的弊端。改變一考定終身,是目前和今後高考制度改革的一個基本訴求。然而這些高校的招聘不僅沒有為之補過,反而固執的維護其弊端,擴大其缺陷,無恥地維護其不公正性,甚至把當年的 " 不幸者 " 的後續努力也判瞭個 " 死刑 "。就是刑事訴訟都有二審勝訴的,作為以人才培養為本位的高校,這 " 一棍子 " 實在打得不可理喻!那個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生,當年也許是失手考瞭個專科,好在人傢不灰心,堅持不懈,勤奮不輟,終於博得瞭個名牌大學的出身,到頭來還是因為當年的 " 出身 " 被無情的刷掉瞭,當他得知自己被刷的那個 " 說法 " 時,會是什麼感想?心涼、心寒、甚至憤而罵娘、鬱而跳樓?想當初的科舉尚可以給人多次的機會,范進 50 多歲中瞭舉,照樣榮華富貴加身,撇開考試制度本身的科學性不談,至少科舉用人很尊重學子持續不斷的努力,做到瞭在最終結果上的一視同仁,與當今某些高校的非 985 或 211 不取相比,實在要公正要人文得多。

憑什麼一次把人看死呢?

人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30 年河東,40 年河西,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晚成,有些人一心撲在學習應試上,有些人發展很全面,有些人應試能力很強,有些人實踐能力很強,有些人當初可能因為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幹擾,有些人可能一次發揮失常……僅就多年以前的一次考試來看取一個人,實在沒有什麼科學性可言。就算當年的考試真的測試出瞭一個學子的真才實學,那也隻是當時的水平。就算是第一學歷高的人,智力就更高,那麼經過多年之後,他又和那些當初不如他的人處在同一水平線瞭,這又說明瞭什麼呢?說明人傢比他更有後勁,還是人傢比他更勤奮呢?我想無論是那種情況,後者都不足以因此被 PK 掉吧!因為一個更有後勁的人才自不待言,而一個更勤奮的人才也同樣有理由獲得更大的成就,至少這種進步趨勢可以給人這個信心。

當然,在當前金融危機,求職者如麻的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似乎有理由提出更多苛刻的條件,以獲得更為優秀的人才,但終歸是人才市場,總得唯才是舉,以才能做定奪,而不是弄出一些不成理由的條框把一些人才拒之門外吧。倒不是說那些被如此 PK 掉的人才就一定更優秀,但至少這不該成為刷選人才的依據。把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條框作為招人的門檻,其所帶來的不僅是當事人的不滿,甚至是向整個社會傳達瞭一條不良的信息,一條足以引發不良社會信念的信息," 第一學歷 " 背後的潛臺詞就是對一勞永逸的消極信念的宣揚。如果整個社會充斥著這樣一種病態的信念,那本來就十分殘酷的中國高考不知又要怎樣變形瞭?是你死我活的戰場?還是爾虞我詐的名利場?權力和金錢的激烈廝殺,由此衍生的種種醜惡弊端實不堪設想。

再推演下去,由於非名牌不取,難免斷送瞭諸多失利學子繼續奮鬥的夢想,陰影籠罩之下,那些原本志存高遠的有抱負的青年人,更可能自暴自棄,因為社會給瞭他們一條消極的信念,因為一次沒考好,後面再努力也不可能追上人傢瞭;即便你再接再厲,修煉得學問再好,本事再大,也不如人傢那個第一學歷,沒有比這更打擊一個奮鬥者的心瞭。想及目前國際上日盛的終身教育理念,這取向的背道而馳無異於一種反動。

在當今網絡社會,人才市場的任何舉措都可能被公眾所關註,一條招聘信息可能成為社會的風向標,在難以決斷的情況下,你即便不給任何說法,也比給一個草率的說法,一個不 " 善 " 的說法要好,因為人們需要 " 善 " 的社會信念引導。

也許這隻代表少數用人單位的招人取向,但影響的確夠壞!作為一個有良知的公民,作為一個奮鬥中的公民,我仍然堅信社會需要人們堅持一些信念,堅持一個堅實而美好的社會所需要的信念,不管是哪個時代,我們都需要人們相信奮鬥不息,相信是金子都會發光的,因為這實在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信念。

" 名校比普通大學畢業生起薪高 28%"

清華大學 11 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名牌大學畢業生起薪比普通大學畢業生高 28%。研究者認為,在中國讀名牌大學仍然是回報率很高的教育投資。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2007 年啟動 " 中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 " 項目,至今已擴展為 " 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 ",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與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共同組織進行。全國已有近百所院校、超過 10 萬名大學生參與瞭這一調查項目。據調查者介紹,他們調查中的 " 名牌大學 " 是指 "211 工程、985 工程 " 大學。調查顯示,名校與普通大學畢業生起薪差異明顯,就業市場上的名校效應非常突出。"211 工程、985 工程 " 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是 2427 元,比普通大學畢業生高出 28%。

研究者稱,這隻是畢業後第一個月的工資差異,這種差異很可能會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而進一步拉大。由此可見,就讀名牌大學並不隻是一種 " 名校情結 ",其帶來的經濟回報也非常可觀。同時,在本月 25 日受邀參加新浪訪談的北京知名教育機構精華學校的校長宋曉壘先生也在訪談中特別強調瞭這一點,並且表示,根據他多年的教學經驗,"211、985 工程院校 " 的畢業生明顯比普通大學畢業生好就業。

" 第一學歷是名牌,更易找工作 "

據調查發現,不但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工資比普通大學畢業生的高,而且用人單位更願意招那些第一學歷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所謂 " 第一學歷 ",即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也就是要排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日制自學考試、成人高考脫產班、成人高考函授(業餘)班、電大、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的在職教育。

時下,招聘用人時,都強調 " 第一學歷 " 的重要性,即隻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學歷,排除自考、成人高考、電大、夜大等 " 五大生 " 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在職教育學歷。在一些單位," 第一學歷 " 成為瞭提拔幹部的依據之一。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普通大學與名牌大學畢業生相比,畢業於 211、985 等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更加有優勢。同時很多用人單位對第一學歷要求非常嚴格,否則即使將來考上研究生,第一學歷不夠也會碰壁。可以說,每年的畢業大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用人單位更加重視第一學歷,也就是說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更容易找工作,這是一個社會現實,當前無數的例子在說明這一點。

" 我要是名牌大學的就好瞭 "

2011 年畢業的小鄭最近一直忙於找工作,在此期間,因為 " 第一學歷 " 的關系,他已經碰瞭好幾回壁," 很多招聘企業都要求第一學歷是 211、985 工程中的院校 "。小鄭本科就讀於福建省的一所獨立學院,專業、學術各方面都還算不錯,在學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但在找工作時,他還是因為第一學歷不是全國重點院校而失去瞭不少機會。" 有的招聘單位直接在招聘啟事裡寫明隻招 211 工程、985 工程的高校畢業生,有的單位雖然不會在招聘啟事上註明第一學歷的要求,但會優先考慮或者在簡歷篩選上有所側重,第一學歷不是來自重點院校根本沒有什麼機會。現在,不求工作條件好,隻能先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再說。" 小鄭無奈地表示。

" 你簽哪兒瞭 "、" 工作定瞭嗎 "。每次被問及這樣的話題,2012 屆機械工程制造的小羅都是一笑瞭之。她從四月份就開始投簡歷找工作,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剛剛參加瞭一個私營企業的面試,她說 :" 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定瞭,難免有點著急,哎,我要是名牌大學的就好瞭,我這樣一所名不見經傳的破大學沒人待見 "。小羅是華北科技學院的一名理工科畢業生。

其實,像小鄭,小羅這樣的求職經歷在畢業生中並不在少數,很多非名牌重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都遭遇瞭求職尷尬。一個事實是,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多 , 不少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也越來越高,他們更青睞名校畢業生,不但本科生如此,研究生也面臨同樣的境遇。

" 我讀研究生不是白讀瞭嗎 "

李麗拿著自己的研究生學歷證書也正在不停的投簡歷找工作,當初她是通過自考本科以同等學歷考取的研究生。原本想著拿到瞭研究生學歷後找工作比較容易,所以就克服瞭重重瞭困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取瞭研究生。經過幾個月的找工作經歷,她已經有些失望,因為在好多招聘會上,招聘單位看瞭看他的簡歷,沒有問太多的問題,就跟她說不要第一學歷是全日制非正規本科畢業的學生,他們隻招名牌大學畢業的優秀生。看著他們不信任的眼神,李麗非常的困惑:" 我也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瞭大學的,我在大學好好的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以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大學畢業後,我又考瞭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也證明瞭我並不比別人差,可為什麼找工作就這麼難呢,那我讀研究生不是白讀瞭嗎?既然對我有歧視,早知道我不讀瞭,本科畢業就找工作瞭。"

和李麗類似,王鵬今年研究生畢業,聯系到瞭北京的一傢三甲醫院,很有希望簽約,可用人單位卻以第一學歷不是重點大學將他拒簽瞭,而一個本科就讀於重點院校的研究生班同學則幸運地獲得瞭這個機會。自己的努力和辛苦都付諸東流,王鵬非常鬱悶。

不光是研究生,博士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北京大學一位博士在 6 月 1 日完成論文答辯後就開始找工作瞭,因為他想去當一名大學老師,所以就到傢鄉吉林省一所高校求職,剛和學校接觸時,學校領導對他的印象還不錯,但一查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而是省內的一所普通的三本,於是將其拒之門外。據瞭解,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就業時要 " 追查 " 本科學歷,在很多用人單位已是普遍現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 " 名門 ",那麼無論你是碩士還是博士,連人帶文憑一起都會打折扣

" 努力打破不公,才是最好出路 "

在用人單位看來,對應聘者第一學歷提出要求 , 主要是想招到更高層次的人才。站在企業的角度,畢業生的增多讓他們的選擇面擴大瞭,招聘的時候收到成千上萬份的簡歷,隻能 " 優中選優 "。而企業一般都認為,重點高校的畢業生能力會 " 優於 " 普通院校的學生,成材率更高。

面對如此現象,我們是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還是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更優秀呢?其實,我們與其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怎麼樣提升自己,讓自己足夠的強大。學歷隻不過是歷史,而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來。雖然有些不公平,但已經是事實瞭,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改變的,同學們所要做的應該是如何去適應這種環境 , 同時通過後天努力逐步打破這種不公平,才是最好的出路。

" 第一學歷 " 擋研究生求職路 知名企業條件挺 " 苛刻 "

近日,煙臺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行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10 餘傢企業為求職者提供就業崗位 1100 餘個,吸引瞭 1000 餘名高校畢業生進場求職。記者註意到,與以往不同,這次招聘會上,大學生更趨理性,不再海投簡歷,並對新興產業更加青睞。但是,一些招聘單位對 " 第一學歷 " 的 " 苛刻 " 要求還是難住不少人。

大學生不再 " 海投 " 簡歷

與以往招聘會不同,此次現場求職的大學生投遞簡歷更趨理性,大多數學生在進入招聘會之前就已選擇好意向單位,在進場應聘時定位往往清晰準確,較往年 " 海投 " 現象明顯減少。

魯東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陳惠麗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找工作往往沒有什麼目標,每次去參加招聘會就會 " 海投 " 簡歷,根本不管這個工作是不是跟自己專業對口,適不適合自己,就覺得多投一份簡歷就多一點希望,以前這樣找工作特別痛苦。

陳惠麗坦言,從今年 9 月開始找工作,她已向本地的一些知名外企和大型國企投出瞭將近 100 份簡歷,可至今仍在求職路上徘徊。所以她決定從頭開始分析,到底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對此做出一個準確的定位。" 我今天是慎重考慮後才來的,投出的兩份簡歷,都是比較適合我的單位。" 陳惠麗如是說。. 像陳惠麗一樣,心態發生變化的畢業生還有好多,現場好多畢業生都是在自己感興趣並且適合自己的招聘攤位前咨詢。既節省瞭投簡歷的時間,又為自己提供瞭多的機會來瞭解中意的企業。

煙臺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劉菲菲表示,薪酬福利不再成為擇業就業的首要因素,他們更看重個人在企業的長遠職業規劃和事業發展空間。對於求職地域的選擇,很多同學表示,願意關註和瞭解中西部重點單位的用人需求,期待獲得登上大舞臺,尋求新挑戰的機會。

新興產業贏得一席之地

當日的招聘會上,新能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以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用人單位成瞭主力軍,更是畢業生關註的焦點。芝罘區一傢高新技術企業的招聘工作人員肖鵬飛表示,他們企業由於擴大規模,今年一次性需要招聘 30 人,給出的福利待遇也很優厚,應屆畢業生實習期間月薪 2000 元,轉正之後 2500 元,繳納五險一金,有工作經驗者月薪更高。

山東師范大學今年剛剛畢業的研究生王朝輝告訴記者,眼下,班裡的很多同學手上都有好幾個就業意向,但都未與用人單位簽約,大傢似乎還在觀望挑選。這次他打算遇到合適的單位就簽約,在年底前敲定自己的工作。" 給自己多點時間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又有發展前景的公司 "。在王朝輝看來,現在企業招聘的需求增加就正好給瞭我們更大的選擇空間,和更廣泛的工作目標。

但新興特色產業除瞭看重求職者的專業技術,更看重的還有求職者本身的綜合素質。不少企業方都表示,他們招聘人才更看重踏實肯幹。最想招到的人才,是能真正沉到基層的人,這比學歷更重要,要能耐得住寂寞。萊山區一傢能源企業的招聘人員李學鋒表示,即便是在當下大學生普遍感到 " 就業難 " 的背景下,真正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還是不多,這其間存在 " 空隙 "。與大學生普遍浮躁的心態有關。不少學生一開頭就問工資多少,並不首先考慮自己能創造出多少價值。" 其實,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無論是在哪個產業,新興特色產業更加看重人才潛力。" 李學鋒如是說。

據瞭解。無論是私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今年的招聘需求都有較大幅度提高。芝罘區一傢商貿公司的招聘人員孫濤告訴記者,公司的招聘人數由去年的 50 人變為今年的近 150 人,試用期待遇提高瞭近 20%。今年的招聘需求同樣較去年翻瞭一番,崗位需求大幅度增加,給應聘者提供瞭更多的機會。

" 第一學歷 " 擋住不少研究生

在招聘會上,不少知名企業隻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而且要求苛刻,對研究生的 " 第一學歷 " 有很大要求。

我們當初選擇考研就是為瞭逃避專科生的就業難,但是現在研究生畢業,卻發現找工作更難瞭。" 魯東大學文學院的研究生宋曉琳表示,企業招聘時常常會問研究生的第一學歷是什麼,是不是 "985", 是不是 "211",不是的話就不錄用。這是很多研究生都很惱火的問題。

從外地趕來招聘會的劉良平表示,自己一連投瞭三份簡歷給當地的幾傢知名企業,但這幾傢企業都對第一學歷有要求。" 我第一學歷隻是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估計今天又白跑一趟瞭。" 小劉失望地說。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不少企業在招聘研究生時都有 " 第一學歷是全日制本科 " 的要求。

對此,芝罘區一傢知名企業的招聘人員林先生表示,他們設定這些條件並不是故意刁難應聘者,他們更希望能夠招進更有能力的人才,這樣給他們以後也省掉瞭不必要的麻煩。" 優秀的人才哪個企業不想要呢,哪個企業不想聘到更有能力的人呢?"

北大博士求職學歷被查 " 三代 " 因本科非名校被拒

北京大學一位博士畢業生日前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剛接觸時這所高校很有興趣,但一查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於是將其拒之門外。學歷還要查 " 三代 ",氣得這位博士畢業生連稱 " 荒唐 "。

據記者瞭解,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就業時要追查本科學歷,在全國很多用人單位已是普遍現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 " 名門 ",即所讀大學沒進入 "211" 工程,那麼無論你是碩士還是博士,連人帶文憑一起都會打折扣。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所所長付誠認為,這一現象一方面折射出高校畢業生供給大於需求,用人單位有條件優中選優;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防范 " 註水 " 文憑的風險意識增強。但付誠也認為,僅以本科是否出自 " 名門 " 決定取舍未必科學,還應輔之其他考查手段,看人要看潛質,不應隻看歷史過程。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