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
導演 : 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
編劇 : 麗茲 · 漢娜 / 喬希 · 辛格
主演 : 梅麗爾 · 斯特裡普 / 湯姆 · 漢克斯 / 莎拉 · 保羅森 / 鮑勃 · 奧登科克 / 崔西 · 萊茨 等
頒獎季熱門影片,獲 " 最佳影片 " 與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斯皮爾伯格 + 梅姨 + 湯姆 · 漢克斯的夢幻陣容,品質擔當。
還原美國歷史上著名的 " 五角大樓泄密事件 ",精彩!
新聞自由?媒體的黃金時代或許不復再見。
這兩年的奧斯卡,似乎越來越有 " 政治正確 " 的味道。
去年《月光男孩》摘得 " 最佳影片 ",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今年入圍頒獎季的有 LGBT 題材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普通女人》,有讓女性發光發熱的《三塊廣告牌》《伯德小姐》《我,花樣女王》。
在這當中,有一部根正苗紅的美國主旋律影片讓人難忘。
《華盛頓郵報》
提名瞭 " 最佳影片 " 與 " 最佳女主角 " 獎項的《華盛頓郵報》,陣容非常強大。
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梅麗爾 · 斯特裡普與湯姆 · 漢克斯的組合,是不是沒話說?
編劇之一喬西 · 辛格,是第 88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2015)的編劇,更早前擔任瞭《維基解密》(2013)的劇本創作。
這三部影片有個共同點:追尋新聞自由。
《華盛頓郵報》取材於 1971 年著名的五角大樓泄密事件,呈現瞭最精準的政治正確調調。
泄密事件的對象,是越戰。
我們知道,越戰是美國人最不願提起的一場戰爭。
死傷慘重、不正義 …… 隨著越戰資料泄密,被蒙在鼓裡的美國群眾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泄密者叫丹尼爾 · 艾爾斯伯格,今年 86 歲,被稱為 " 最危險的美國人 "。
歷史上的丹尼爾 · 艾爾斯伯格
他原本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是越戰的支持者。
直到他跟著國防部長的團隊去瞭越南考察,他終於意識到美國發動戰爭可能是不正當的。
因為正義感,他偷出瞭五角大樓文件。
接著,他發現瞭瞠目結舌的真相——
在戰爭初期,美國政府便知道越戰這是個愚蠢的決定。但為瞭逃避戰敗的恥辱,還是源源不斷將士兵們送到戰場上去送死。
1971 年 6 月,艾爾斯伯格將泄密文件交給瞭《紐約時報》。
13 日,《紐約時報》頭條發佈瞭《越南檔案:五角大樓的研究追溯,30 年來美國如何越陷越深》文章,引起各界軒然大波。
政府立馬下令停止報道,並以牢獄之災進行威脅。
臨危之際,《華盛頓郵報》接過瞭重任。
是的,就是那個報道瞭水門事件、直接導致尼克松辭職的報社。
影片沒有直白地渲染《華盛頓郵報》曝光文件後的輿論反應,更多聚焦在報業大佬、掌門人與政客的斡旋上,非常精彩。
湯姆 · 漢克斯飾演的總編輯本 · 佈拉德利,是個果斷勇敢的行動派,有敏銳的行業嗅覺。
泄密事件這樣的大事,他自然不會放過。
本著媒體人的職責,他發誓要將真相公之於眾。
" 維護出版權利的唯一方式就是出版!"
但孤軍奮戰怎麼行?
他要說服的最大 boss,是《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凱瑟琳 · 格雷厄姆。
報紙的創始人是她父親,隨後傳給瞭她丈夫。
丈夫去世後,她就成瞭實際的發行人。
別看凱瑟琳掌握著報紙的生死大權,五十年前出版社依然是男性的天下。
開會時,全部人滔滔不絕,無視她的存在。
本私下第一次去見她時,說 " 凱瑟琳,可以把你手指從我面前拿開嗎?"
一個行業對女性的歧視,暴露無遺。
凱瑟琳清楚知道自己的處境,她對自己的女兒說," 女人講道,就像狗用後腿走路 "。
當本要求發泄密新聞,她不是沒有權衡。
不用說,《華盛頓郵報》將面臨與《紐約時報》一樣的下場。
身為報紙大佬的女兒,她不能讓父親開創的事業毀在自己手上。
身為報社的 boss,她必須要對每一名員工負責。
身為遊走在政界的人物,她必須小心翼翼處理好與政客的關系。
但她就此妥協瞭嗎?
沒有。
在多方反對之際,凱瑟琳一次次讓人刮目相看,經歷瞭從猶疑到堅定的轉變。
當初輕視她的高層說,如果你這麼做瞭,我就辭職。
凱瑟琳說,沒關系,因為——
" 不再是我父親的公司,也不是我丈夫的公司,這是我的公司。"
什麼促使她發生變化?
或許可以說,她始終懷著媒體人的初心——對新聞自由的堅持。
或許,本的妻子說出瞭凱瑟琳的一切。
" 當他們不隻是忽略你、而是認為你根本不存在時,當這就是你長久以來的處境時,很難不讓自己認為這是真的。為瞭這個決定,她賭上瞭自己的財產和公司。這就是她的一生。"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許多地方報紙在翌日紛紛跟進瞭泄密事件。
捍衛真理與自由的媒體,冒著被政府封殺的風險,也要說出真相。
按照 " 慣例 ",《華盛頓郵報》同樣被告到瞭法庭。
猜猜結果誰贏?
當然不是尼克松啊。
因為" 新聞服務於被統治者,而不是服務於統治者。"
凱瑟琳的丈夫菲利普 · 格雷厄姆曾這麼評價 " 新聞 " ——
"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稿。"
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當時還是地方性報紙的《華盛頓郵報》會孤註一擲、鋌而走險,做瞭這樣驚人之事。
1973 年,《華盛頓郵報》以報道 " 水門事件 " 的傑出貢獻榮獲普利策金獎 " 公共服務獎 "。
凱瑟琳也被尊稱為 " 美國報業第一夫人 "。
回首那個激情燃燒的黃金時代,再看當下,唏噓不已。
在紙媒式微的互聯網時代,什麼時候 " 傳聞 " 成瞭 " 新聞 "?
就不說國內瞭。
時過境遷,抵禦不瞭互聯網 " 入侵 " 的《華盛頓郵報》,在 2010 年被亞馬遜公司以 2.5 億美元買下。
從此美國四大報業傢族,隻剩下《紐約時報》還在硬撐。
而我們不知道它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責任編輯: 電影頭條影視組 條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