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時間,情話才更加美麗。"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電影雜志(ID:dianyingzazhi8)
大傢有沒有看過之前火爆朋友圈的《我賣掉北京 500 萬的房產,在老傢生活的這兩年》?
故事的後續是作者無法融入老傢,重新北漂。
很多人因此感慨,田園生活聽起來美好,但是 " 一下雨就泥濘、充滿肥料氣息的生活 ",沒幾個人能撐下來。
聽起來無法反駁?
今天這部紀錄片來打臉,真實版《小森林》,一對夫妻的田園生活,感動瞭整個日本!
《人生果實》
其實此片的制作方也完全沒想到,上映後口碑爆掉瞭!
在日本各大電影協會的調查中,好評率高居第一,甚至延長瞭上映時間。
豆瓣9.4,口碑逆天▼
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 90 歲的建築師津端修一和 87 歲的妻子英子。
他們在高藏寺新村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沒網絡沒商場,這日子怎麼過?
多慮瞭,夫妻倆的小日子讓人羨慕到流淚!
修一先生模仿尊敬的建築傢安托尼 · 雷蒙德建造的房子,他們在後園種瞭五、六十種蔬菜、水果。
竹筍、橘子、梅子、土豆、草莓、櫻桃、核桃 ...... 應有盡有。
夫妻倆吃的全是自己種的天然食物,但毫不簡陋,各種蛋糕、糖水、佈丁、酸奶 ...... 大傢愛吃的菜單,賢惠的英子都會做。
兩位老人都是心思溫柔的人,修一先生親手制作瞭各種指示牌在,每種蔬菜水果旁邊都寫著作物名稱。
門口的牌子上畫著兩個卡通小人,代表他們夫婦。
就連小鳥也有專門的水缸,牌子上寫著 " 小鳥的漁場,請來洗澡吧。"
是不是可愛炸瞭?!
絕大多數事情,修一先生都要親手做。拉門、房子、門牌,甚至是孫女的玩偶之傢。
他不喜歡商業化的東西,沒事時就沉迷帆船,跟老朋友聯絡還是堅持寫信。
老夫妻倆為什麼選擇瞭鄉村呢?因為熱愛自然深入骨髓。
修一先生年輕時是東大的建築生,他 36 歲時,參與瞭高藏寺新村規劃,這是日本向東移居的終極企劃。
修一先生堅持 " 城市需要樹林 ",想要保留雜樹林和山谷。
但是當時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為瞭解決激增的城市人口,沒有選擇他的規劃,而是削山填壑,蓋起瞭密集的樓層。
所以他選擇離開城市,回到農村去實踐自己的理念。
他買瞭地皮,跟傢人一起親手建起這個世外桃源。
這樣的田園生活,一過就是60多年。
他呼籲身邊的人一起植樹造林,恢復山脈和森林。
像養孩子一樣,幾十年如一日養肥土地。
他說,他沒有什麼財富留給後代,隻能留給他們肥沃的土地。
當然,這部紀錄片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兩位老人之間幾十年如一日的愛情。
修一先生年輕時很窮,英子義無反顧嫁給他,即使需要典當衣物生活。
修一先生不喜歡城市,英子就義無反顧跟著他來到鄉村。
制作團隊跟拍瞭他們兩年,一次也沒拍到他們爭吵。
就連英子在跟攝影組說起修一先生的小毛病時,臉上都是帶著甜蜜寵溺的笑。
英子說," 批評和埋怨在我們傢是禁忌,所以我是以思考以前和未來的快樂活到現在,不可思議的是,生活因此變得越來越美好。"
夫妻倆都不善言辭,英子說,我愛你這種話她是說不出口的,但她一生都是以修一先生為中心。
修一先生也會怕英子受傷,默默在危險的地方掛上牌子,寫著 " 會疼哦 "。
修一先生在采訪中說," 英子是我最好的女朋友。"
這句真誠簡單的情話,是他對英子幾十年來的愛的感謝和回應。
但讓制作組沒有想到的是,在拍攝過程中,修一先生去世瞭。
英子不許自己哭著送他,但還是忍不住在修一先生的屍體前崩潰。
攝影組沒有大量地呈現死亡帶來的傷痛,而是短短的幾個鏡頭,一筆帶過。
但是所有觀眾都被無言的悲傷擊中瞭。
雖然在日本,屍體是不許出現在電視報道中的。
但是制作組堅持在片子中延長瞭修一先生屍體的面部特寫,呈現這個度過美麗一生的老人,是在如何美麗的姿態去世的。
他們認為,我們好像越來越忽視死亡,然而隻有認識死亡才能珍惜當下的生活。
畢竟,死亡就是人生和愛情的一部分。
制作組當初拍這個紀錄片的初衷,就是針對日本的老齡化問題。
很多高齡化的報道都讓人感到壓抑和不安,大傢都厭惡老去。
但是當制作組知道修一夫婦的事跡後,突然找到瞭老去和死亡的另一種美好形態。
這部紀錄片之所以打動人,就是因為在當下這個人情淡薄的物質社會,不管是遠離都市的魄力,還是這段 65 年相融以沫的愛情,都太珍貴瞭。
人們為瞭金錢摸爬滾打活得辛苦狼狽,卻忘瞭,這像樹木一樣自然死亡的人生,一份白頭到老的愛情,才是人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