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視圈有一種電視劇演員去演電影,而電影演員來演電視劇的風向,宛如兩股交換位置的颶風。那麼單就面孔來說,電影臉和電視臉真的沒區別嗎?
如果要看同一個演員在電影和電視中的美貌程度差別,有一個女演員拿來舉例子特別恰當,就是馬思純。
在《七月與安生》電影裡 , 盡管馬思純演技炸裂,可電影的黯淡光線讓她的臉在很多鏡頭裡都不怎麼美。
前兩年的《左耳》裡的光線對她還比較友善,有非常多漂亮的鏡頭。但偶爾也會在暗光線下遭遇下面這樣的 " 顏值 bug"。可你得知道,大部分電影裡的光都 " 深 " 而非亮。
在電視劇《他來瞭,請閉眼》中,馬思純飾演的簡瑤,穿一席溫柔的白衣能美成一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柔和明亮的光線讓她看起來格外好看。
所以,對於在電影和電視劇兩種影視類型的作品中," 光線 " 絕對可以影響演員的顏值。
電影臉操縱光線
骨相更佳
我們腦海中那些十分驚艷的電影臉,就是把光線變為自己塑造美麗的武器。
比如,讓光線成為臉部情緒表達利器的林青霞,這一抹軟黃的光線更讓她添嫵媚的風情。
比如,越 " 夜 " 越美麗的王祖賢,魅惑動人的聶小倩在夜色裡沒有顏值的死角。
再比如《藝伎回憶錄》裡的章子怡和鞏俐,在特別有質感的光線下,無論是骨相還是皮相都可以打高分,五官被襯托的很驚艷。
看過這幾個經典的電影面孔,我們會發現骨骼飽滿立體、肌肉線條流暢是她們面龐上共同的優點,尤其還有眼睛或者鼻子長相特別的出彩。刁鉆的電影光線在這樣的臉上,如同暗色的湖水,流動之中見風韻。
如果臉部的骨相不好,皮膚松弛有凹陷,就會在電影鏡頭下、電影大熒幕的放大中格外的明顯,如果五官過於平淡也會顯得不好看。
在電視熒幕裡,光線的鮮亮會將演員面部的流暢感等調節到最佳,皮相中的五官缺陷也能得到緩解,所以我們眼裡膚白貌美的她們都無甚明顯的臉部瑕疵。
所以在電視劇中的演員,更加依賴拍攝光線和後期色調,來彌補骨相上的瑕疵。反之,清晰有輪廓的骨相在電影臉中是標配,再來才是美艷的皮相。
動人的電影臉都會講故事
張藝謀的謀女郎標準是稍扁平的面部、清晰的下顎角和高挺的鼻子。縱看章子怡、鞏俐、倪妮,不外呼如此。
但周星馳的星女郎們又不都不怎麼符合這個標準,張柏芝、舒淇、張雨綺,她們大都美得千姿百態。
所以在骨相和皮相之外,要想為電影臉找到更加具體又細膩的標準,不是一容易的事情。但有一個籠統的說法放在這裡非常合適:動人的電影臉孔都會講故事。
比如林青霞,一張面孔就像一張電影海報引人探尋。
比如張曼玉,靜止的畫面框不住流動的情緒,這樣的面孔才是適合留在大熒幕裡的高級臉。
再比如,《藝伎回憶錄》裡的楊紫瓊,盡管當年 43 歲的她比起 26 歲的章子怡,在年輕感上已失分太多。骨相、皮相不再光滑整潔,但她的表演仍被視為 " 奧斯卡級別的表演 ",出場時誰都壓不住她身上的光芒。
這樣的一張臉,是有故事的臉。
這令 COCO 聯想到另一個頗具爭議感的年輕演員——春夏。16 年憑借《踏雪尋梅》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引發一堆人爭議她的長相是否真的與眾不同。有人說長相平平,平凡無奇。
其實,春夏臉上小動物般的懵懂感跟電影中的角色重疊感非常深,也正是這個角度,讓她的臉也變得有故事性。
所以能登上大熒幕的面孔有很多,真正歷久彌新的面孔,在驚艷的美麗之外,也像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本,引人翻閱。就算擁有瞭完美的三庭五眼和端正的骨相,空乏無內容也會令人漸漸遺忘。